乾隆第三次南巡时曾到过惠山钱王祠,并赐诗赐匾。此事在地方志上缺乏记载,但依据有关资料,可以予以确认。
钱氏后人钱铮在《伴驾南巡无锡钱王祠的乾隆近臣钱陈群》一文(载《祠堂博览2011夏之卷,总33期)中写道:“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春乾隆皇帝在第三次南巡时曾经到过无锡惠山钱王祠,当场写下‘龙飞凤舞’四个大字,并赐御制《表忠观》诗:‘故里依桑梓,崇祠旧表忠。端因识时务,可以号英雄。牛斗犹无悖,江湖终向东。勖哉钱氏族,百世守家风。’”文中附有乾隆“龙飞凤舞 壬午仲春之月 御笔”的墨迹,但没有说明来源。
钱铮文中,谈到2011年,嘉兴钱氏后人钱霆来到无锡,参加“2011惠山钱王祠祭祀钱王大典暨湖头支迁锡始祖钱进抵锡1000周年祭典”,说起自己的七世祖钱陈群就是当年随同乾隆南巡的当事人,并确认他们家世代珍藏着由钱陈群保留下来的那首乾隆御制《表忠观》诗的真迹碑拓。
据钱霆介绍,“乾隆二十七年,钱汝城(钱陈群之子)扈从乾隆第三次南巡,钱陈群赴常州毗陵驿恭迎圣驾。父子二人再一次扈从皇上至无锡、苏州、嘉兴、杭州等地(陈按:钱汝城应为钱汝诚,钱陈群长子,四巡随驾。三巡随驾的钱维城是武进人,非钱陈群之子)。乾隆在无锡进钱王分祠,钱陈群代君拱揖祀像。清帝登楼御书,赐御制表忠观诗。乾隆回京后赐诗钱陈群,尊称为‘大老’”。
钱霆回到嘉兴之后,即寄来乾隆御制诗拓片照片,落款是“乾隆丁丑春御题”。
不久,钱铮又从上海图书馆查到1947年版的《江阴钱氏宗谱》,里面亦有钱陈群随乾隆南巡的记载。关于第三次南巡,是这样写的:“乾隆二十七年三月,高宗纯皇帝第三次南巡,翠华三幸……刑部左侍郎钱陈群、刑部右侍郎、浙江学政钱维城、武进士候补守备钱选等伴驾……临幸无锡分祠,圣驾登楼御书,赐表忠观诗。钱武肃三十一世孙钱维城和诗曰:‘湖边家庙古,天笔表臣忠。信有千家感,嘉兹一世雄。云初江左右,祠宇浙西东。瞻拜承恩命,惟应愧祖风。’”
钱霆的家族资料和江阴钱氏宗谱记载,两相对照,可以证明乾隆第三次南巡时确实到过无锡钱王祠,并御书《表忠观》诗、“龙飞凤舞”匾赐钱王祠。
需要说明的是:乾隆南巡在杭州曾五次写过《表忠观》诗,分别是一巡、二巡、三巡、四巡和六巡时所作。一巡《表忠观》诗是:“三世五王爵,同堂秩有伦。圣湖依故里,白水识真人。孙子仪型永,春秋俎豆新。苏碑徐腕力,亦敌弩千钧。”诗中的“苏碑”,指苏东坡《表忠观碑》。乾隆“龙飞凤舞”题匾出于苏碑。二巡《表忠观》诗见上文。钱陈群保留的、由其家族世代珍藏的《表忠观》诗真迹碑拓,落款是“乾隆丁丑春御题”,是二巡时在杭州表忠观所书。在无锡钱王祠所书《表忠观》诗,至今尚未发现。
钱武肃王祠介绍
无锡惠山钱武肃王祠,又称钱王祠,位于惠山横街、直街交汇处,南邻寄畅园、北傍惠山寺,原是吴越王钱镠(852-932)迁锡裔孙为祭祀先祖钱武肃王所建的宗祠。
该祠始建于明代,后湮。清雍正年间又动议建祠。乾隆三年(1738年),举人钱兆凤、钱基等于惠山寺左利用寄畅园一隅,择地兴建并于翌年竣工,为浙江钱氏迁锡后裔各支的共同宗祠,时设神牌219位。道光、光绪年间屡有扩建,遂成规模,共有光远楼、见山楼、五王殿等建筑9处27楹,收有铁券图、金涂塔等石刻文物及乾隆御赐碑、匾及祭祀礼器。民国14年(1925年),钱王祠毁于军阀混战中。民国17年,钱氏后裔集资修复主要建筑共8处。建国后,祠堂被分割,改作民居、仓库和饮食店。1999年5月,在寄畅园东南部修复工程中,为保护古迹,园林部门在市政府支持下,迁移祠内原住户,并斥资进行抢救性修复。
钱王祠旧建筑现仅存主殿五王殿,它原是祭祀钱氏世祖三世五王的享堂。钱氏世祖钱缪、二世祖钱元瓘、三世祖钱弘佐、钱弘、钱弘做分别谥号为武肃、文穆、忠献、忠逊、忠懿,他们兴修水利,发展农商,保境安民,力求和平,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奠基人,所以后人每年要在此春秋二祭。由于钱王位高功大,祠宇规模大,建筑多,因此钱王祠曾是惠山百余祠堂之最。现在的五王殿已经翻修,保留了室内虽已斑驳但独具地方风韵和艺术特色的梁架彩绘及嵌于墙间经劫火余生的残碑。在殿外墙角保存界石两块,院落清幽,左右各设便门可通惠山寺和寄畅园。
武肃王分祠重建记
维乾隆四年,重建我始祖武肃王之分祠于慧山之麓,越明年告成,始集宗人修祀事。既修既它,以享以俊。宗长乃诏凌云而命之曰:“祠之有也,非自今始。其废有自,其兴甚艰,不可无所以示之后者。尔其述而志焉。”凌云乃拜手受命不敢辞。记曰: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收族而宗庙严。吾祖之于五代也,立国于杭而锡邑亦在所隶。邑有军嶂山者,常设兵备南唐,于此置甲仗坞焉。六传而承奉公,十一传承事公,后先徙锡,一居梅里,一居湖滨。湖滨去军嶂山为近,遗翎折戟,尚有存者。乃于墓旁置先王之庙,春秋展敬,两公之裔,行列序进,济济翔翔。一时风云起灭,山谷响应。涛声水势,镗铬噌吃,恍见先人仗钺磨旌,造功德以保民生者,英气猎猎然,如遇之峰容树影间也。自宋迄明,支分派衍,各聚其族。祠墓之间,岁或不一至。沿及明季,欲问其遗址而寒烟野草,故老已仅有识者矣。嗣是,从高祖进士蓉峰公及曾王父乙榜兆祉公,有志兴复。遭国变,不果。更数十年,而待聘十峰公,与候赠约园公,移书以告宗党,而云流星散,期会为难。事同筑舍,而仍不果。最后,太学汉章公开建、廷益公力倡,兴举集费,定址慧山之麓。而两人者旋弃世,复不果。今世宗宪皇帝追念江海安澜,东南繁富,特敕杭州守臣葺武肃王祠,而于盐邑、于钱塘赐封,各建祠以祀。则吾祖之神明,凡在民庶,俱得瞻仰拜奠。而吾邑子孙不下数千,自宋迄元,簪缨接叶。由明而今,登甲科、跻肝仕者垒垒。礼乐袭乎冠裳,门第联手阀阅,繁谁之赐?而享祀缺如,致同宗者音尘不接,等于陌路,岂情也哉?爱是吉日,戒集事,族之有力者,先出资为之倡,宗人继之,哀集会萃,经理其事。越二载而始竣,盖兴之若斯之难也。
祠在慧山寺旁,门楼一,前堂三楹,中堂三楹,奉五王主。堂偏有楼,奉迁祖两公主。寝室三楹,楼三楹,旁楼三楹。族之即行道谊,政事文章,祀于官者,以地仄,俟旁置隙地,别为室衬焉。先是祠之成也,宗之人走告当事,为请于朝,仿杭州例,以祭春秋戊日。邑大夫率其属来叩,以六牲用三,从王爵也。而子孙之庇祀事者,虑不可久,乃各捐田若干亩,岁收其入以奉祀,即以其余为修茸资。自兹以往,岁序必谒,蒸尝必时,仰前人之功德,幸后嗣之繁昌,用以敬宗收族,益展亲亲之谊而有兴勿废,毋致为涂之人,则此祀之所为作也夫!
三十世孙 凌云拜首撰
诏举茂材、奉直大夫,山东直隶滨州知州、加二级,前兖州府单县知县、登州府福山县知县顾湾顿首拜书丹并篆额。
乾隆九年,岁在甲子孟夏谷旦 张其 镌。
《锡山钱武肃王祠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