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大汉——外省人的提法,印象大概来自山东响马及水浒传;大汉既是身材上的,也是人格、性格或气质上的。山东乃孙子兵法和儒学的发源地,受其影响,山东大汉豪爽仗义,而又温文尔雅。
一提起山东人,一般都会有一个大汉的印象,叫山东大汉。大汉一般是指身材高大的汉子,体格健壮、孔武威猛,当然也含有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意思在里头。
山东的汉子大吗?论身高的平均值,不如“东北虎”;论体格,也未必有蒙古的汉子剽悍与强壮。但为何又会这样的想法呢?这是外省人特别是南方人的看法,印象大概来自隋唐时期的山东响马,有关秦琼、程咬金等一帮绿林好汉的故事。再就是水浒传里面的一百单八将,给人的印象就是大汉、硬汉、好汉,个个豪爽仗义、侠肝义胆,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女人也是母夜叉孙二娘之类的角色。
而近代的各个革命历史时期,山东出兵特别多,特别能打仗,也给人一个大汉的印象。
山东有许多的土特产,诸如烟台苹果莱阳梨,章丘大葱莱芜姜等等,但最大的特产是出好汉、出军人、出干部。从战争时期的南下干部,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军地中层以上的领导,连同每一个阶段的各类典型,你查查,山东人几乎都是最多的。
这个一百单八将的提法也挺有意思,必须是一百零八才可以叫一百单八,多一个或者少一个说起来都不好听,你说一百单九将或一百单七将好听吗?不好听。
人们所理解的大汉,不仅指身体上的,还应该是人格、性格或气质上的。你个子很高,但说话娘娘腔,行为畏畏缩缩,处世小家子气兮兮;或外强中干,银样镴枪头,于是绕道行,甚至爱贪小便宜什么的,没有男子汉的气魄,不能算是大汉。如果这样的见解可以成立,那么可以将山东人中的大多数称为大汉。
山东素称齐鲁之邦,始于周代。公元前11年周朝建立,由于山东一带政治经济发达,地位重要,周天子便选派了最得力的亲信大臣来治理。周公被封于鲁,姜太公被封为齐。周公因摄政不能就封,遂令他的长子伯禽受封。姜太公治齐,注重发展工商业,开发鱼盐之利,奖励军功。伯禽治鲁,则偏好制礼作乐,制定和完善周礼,齐鲁两国分别走上了重经济、尚武功和倡文治、扬礼乐的道路。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齐国注重发展经济,富国强兵,后来长时期成为东方霸主,一代代群臣将相在诸侯林立、战乱频仍的春秋战国时代,纵横捭阖,大显身手,造就了孙武、孙膑等一大批军事家。而鲁国强调以礼治国,则产生了以孔子为开山祖师,孟子为后继的儒家学派。一部《孙子兵法》,一部《论语》,启蒙和奠定了山东的历史文化、地域性格、观念意识乃至风俗习惯。
孙子曰:“将者,智、信、仁、勇、严也。”
孔子云:“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由此便可看出山东大汉既孔武威猛又足智多谋,既豪爽仗义又温文尔雅的地域性格之渊源。山东大汉一般仗义而不鲁莽,豪爽而不粗俗。像李逵般不问青红皂白,一律排头砍去得少;而比较普遍、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武松。他打虎也是无可奈何,三碗不过岗,他一连喝了十八碗;待到山上,读了印信榜文,方知端的有虎。欲待发步再回酒店里来,寻思道:“我回去时,须吃他耻笑;不是好汉,难以转去。”人命关天的事,他要顾忌面子,而不转去,这就是山东大汉最典型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