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进了一趟山。
那时候交通不是太便利,进山出山,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如果碰到天气恶劣的话,在山里滞留十天半个月都是有可能的。
按照惯例,进山首先要投靠一个人家,你出一定的费用,在那户人家吃和住,这样就可以解决你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那一次我住在一个中年男人老崔家里。老崔很沉默,很淳朴,言语不多,热情都在笑容里。
我白天在山里穿来穿去,忙自己的事,到了晚上,回到他家里的时候,桌子上已经是热气腾腾的饭菜。
一则是因为我交了钱,吃起来当仁不让,就不是太客气。另一方面是在山里转了大半天,饥肠辘辘地,吃起来更是不够形象,风卷残云似的,狼吞虎咽。老崔就在一旁坐了眯个眼,笑着看我吃饭。
有一道菜,清炒木耳,我觉得奢侈了,我老家是在平原,能吃到木耳很不容易。便问老崔。
老崔表情很平淡,用脚踩了烟蒂说,山上有的是。
再上山就留了意,果然在山里木耳不是多稀罕,另外老崔的北墙根下,整段的木头上长得密密麻麻的,都是木耳。
便感叹地域差异对于日常生活的影响,心想采了弄出去,一定会卖个好价钱。老崔说,不大可行,太费手。
时代发展比我的理想还快,不几年的工夫,市场开放,你需要啥东西,去一趟商超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跟老崔通电话,说到木耳采摘,老崔说,老了,跟不上趟,木耳还能成批生产。
更让老崔开眼界的是温室大棚培育,不光是木耳,各种菌类都有。我站在我们小区的阳光大棚里,跟老崔视频,让他看金耳的采摘,说是给他快递过去。
那边老崔平时不显山露水的人,就有些笑得不自然,说还有这种法!
我说,这金耳可赚大钱了,不光金灿灿地好看,口感也一流,糯糯的跟银耳差不多,营养丰富,外观也吸引人,很有卖相。
老崔说,以前能吃一口木耳,就感觉很不错啦。现在的市场上,木耳一抓一大把,到处都是,一点也不觉得稀罕。倒是这金耳,让人稀罕的很。
他说,我看着市场啊!能把人惯坏,啥东西稀罕就有啥,人也挺邪气的,啥稀罕就种啥。
我跟他开玩笑,说,老崔,你信不信,以后还有钻石耳哩!
老崔说,那还不把人的门牙硌掉!
想象着老崔没有门牙的笑脸,就觉得怪有意思的。我说,老崔,从大山里移民出来,还想回去不想啊?
老崔说,要讲方便,还真方便,那时候一山的东西整不出来,漫山遍野都是烂柿子,遍地落得都是野核桃。
我就向往着在老崔家住过的时光。我就老崔,我还真想去山里,就住在你的老宅里。
视频那边,老崔把镜头往开里挪了挪,我看到他斑白的两鬓,在眼前晃呀晃,眼角就有些潮湿。
我跟他的交往,有着那盘清炒木耳做基础,再以后到银耳,颜色越变越好看,而今肥硕的金耳也开始成为我们谈论的话题了,这个世界,就这样子的往前走,让你越来越稀罕,并不因为你年龄的增长而没有意思而是根据需要才有价值。
老崔说,怪有意思哩,哪天有空去你那儿看看去。
我说老崔,那清炒木耳也能吃腻!
老崔说,木耳到银耳,银耳到金耳,我看这世界上宝贝多着呢。
得好好瞅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