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曲礼上》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礼节是人与人之间交往时相互的权利和义务,有行礼,就得有还礼。在古人眼中,闷声不响地接受别人礼赠实在是一件“非礼”的事情。
有个刻薄的军官发现一名士兵经过他面前的时候忘记敬礼了,于是他喊住士兵,惩罚他给自己敬两百个礼。
官大一级压死人,士兵没有办法,就只好敬两百个礼。这时候将军经过,看到一个士兵站在军官面前不停地敬礼,感觉很奇怪,就问军官怎么回事。军官说:“因为他经过我面前的时候没有敬礼,所以我罚他给我敬两百个礼。”“哦,”将军点点头说,“但是根据规定,接受敬礼的时候,你也得还礼呀。”军官当即傻了眼。
礼尚往来,有人敬礼,不管是什么人都得还礼,这是基本的礼仪原则。
孔子就曾经遇到一个问题:有一个他很讨厌的人叫阳虎。一只猪蹄当作礼物留在了孔子家里。田虎来拜访孔子的时候孔子假装不在家,不肯见面,于是阳虎就把一只猪蹄当做礼物留在了孔子家里。
这下孔子可犯难了,他太讨厌阳虎了,可是礼尚往来,别都送了礼物,难道自己能不还礼吗?
孔子左右为难,终于想出了一个好方法:他趁着阳虎出门的时候,带着礼物去拜访了阳虎,这样既符合礼尚往来的原则,又不用见到自己讨厌的阳虎,真是两全其美。
由此可以看出,孔子对于“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是非常看重的。
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礼节也好,送礼也好,都应该有来有往。别人请我们吃饭,我们也该找个机会回请。酒席上别人敬酒,我们也该敬别人酒,这些都是礼仪的基本原则。
如果换一个角度讲,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想要让别人对我们有礼,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先对别人有礼。俗话说:“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就是告诫人们跟佛祖打交道也要讲究礼尚往来,平时多送点礼,多行点善,关键的时候佛祖才会帮你。否则,只想着佛祖保佑,自己却很少行礼,那不是“往而不来非礼也”吗?
对佛祖尚且如此,更何况对人。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想要和同事、朋友维持良好的关系,最好的方法就是主动多跟他们联系。儒家所谓的“礼”也并不仅限于三叩九拜的大礼或者送礼物,日常的联系、节假日的问候、空闲的时候登门拜访等,
尤其是对待那些失意的朋友,我们更应该多与他们往来,都是礼的一种形式。
每逢佳节,送些礼物。因为他们尚未发达,可能不会尊崇礼尚往来的原则,但并非他们不知道还礼,而是无力还礼。在他们的心中绝对不会忘记未还的礼,这是他们欠的人情债,人情债欠得越多,他们想还礼的心越切。所以,他们日后若发达,第一个想到要还礼的人便是你。当他们有清偿能力时,即使你不去请求,他们也会自动来还。这时候如果有求于他们,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了。
由此可见,一方面,当别人施礼或者送礼给我们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记得还礼,这样才能体现自己的修养和对对方的尊重。另一方面,当我们有求于别人时,也要记得有礼在先,只有我们率先施礼或者送礼给对方,根据礼尚往来的原则,对方才会有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