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孝忠
做糍粑、烤糍粑是我老家的习俗。记得1956年那个时候,农村实行了农业合作化,农业生产形势好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农村过春节的气氛也欢乐了。那一年,我们王家嘴屋场上家家户户做糍粑。哪家做糍粑,全屋场的人都来帮忙。一边做一边吃饭团,可能要吃掉三分之一。但边吃边做,其乐无穷。糍粑一般分两种:一种是粘米和糯米混合的,一种是纯糯米的。有的人家特别讲究,糍粑做好后,还要点些红、印上花。印上花的叫印花糍粑,是要送人的、是要待客的。糍粑上印的实际上是农民的一颗纯朴的心,一份真诚的情。
白菜苔煮糍粑是顶级的绿色食品,不过我们老家的糍粑大部分是春节期间来人来客烤着吃的。围火炉烤糍粑可以说是一道风景线。糍粑在炭火、柴火、灰火上一烤,然后拿在手中几拍几拍,吃起来又香又糯,放些糖,就又甜了。边吃糍粑,边讲白话,比《围炉夜话》还有趣。那个年代,我们王家嘴屋场有个小阳戏班子,瞎子皆伯伯教茂爹、绍爹、保哥、美哥和我二哥背台词、对唱本就是在围炉烤糍粑中进行的。这个小阳戏班子唱过《薛刚反唐》、唱过《四郎探母》、唱过《武松打虎》……这么多戏的排演厅就在我家那个破堂屋的火炉边。那个年代过春节,有唱阳戏的、有玩狮子的、有打三棒鼓的、有唱渔鼓筒的,加上鞭炮阵阵,真是一片欢乐。天下和顺就在于民乐啊!
时代发展了,农村变化了,王家嘴基本上没有做糍粑的了,烤糍粑的也很少见了,要吃糍粑都要到鳌山小街上去买了。前些年春节回家,我就到鳌山买过几次糍粑。做糍粑、烤糍粑、买糍粑有多少乡情、乡音、乡愁,我也说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