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溪日报记者 邢定生 文/图
外出租用八九十亩地,每年只有一两万元进账;回乡在自家八九亩地里种植重楼,一年收入却超过80万元。如今,鲁卫平已是新平县建兴乡远近闻名的致富能手。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14年脱贫攻坚战打响时,鲁卫平还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一员。短短三年里,他由同村人眼中不务正业的穷光蛋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领路人,带领乡亲们依靠特色种植,走出了一条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
贫困潦倒 心中有梦
老箐村是新平县建兴乡马鹿社区一个山区彝寨,平均海拔1850米,年平均气温低于15℃。山高箐深,气候冷凉,当地人世代以种植玉米和苦荞过活,贫困如影相随,成为他们挥之不去的噩梦。
鲁卫平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老箐,沿着祖辈们踏出的路走了二十多年,曾老实巴交地同父辈一道起早贪黑地苦干。然而,十多亩山地,一家人一年苦到头,收获三四千斤玉米、一两千斤芭蕉芋,却不够圈里几头猪放开吃。遇上收成不好的年景,一家人吃了上顿没下顿。
一直到2014年,鲁卫平一家五口依然挤在又黑又矮、不足70平方米的土掌房里,每逢雨天,房屋漏雨,屋内摆满了盆,滴滴渗水落到盆里,咚咚声响,夜难入眠。
生于1978年的鲁卫平在外打过工,知道外面世界的精彩,他心中也有梦,想有小洋楼住,有大电视看。打了三四年工,鲁卫平感到,沿着父辈老路走下去,看不到脱贫的希望,而单靠打工,也难圆致富梦。
2010年,鲁卫平和妻子来到漠沙镇,租下八九十亩山地种植玉米,令他感到失望的是,连续两年下来,除去租地费用,每年收入还不到两万元,算一算账,连打工都不如。
租地种玉米的尝试,没有带给鲁卫平梦想的财富。不过,这两年,鲁卫平有空便上山挖中药材赚点小钱,倒是让他在无意中捕捉到了一个商机。
回乡种地 敢为人先
从小生长在大山中,鲁卫平对山里的花花草草了如指掌。一次,鲁卫平从山里找到了三四株重楼,卖给药材收购商,得到了200多元钱,他心里不禁一动,顿时生出了回家种重楼的念头。
2012年,回到山寨的鲁卫平夫妇翻挖完山地,却没有播种家家户户一直在种的玉米,而是移栽了一株株山寨乡亲都不认识的山草。
在当地人眼里,栽玉米,种茶叶,才算是正当的营生。眼见大家的玉米都已长到了齐腰高,鲁卫平的地却跟荒着没有两样。对此,村里人都不理解,误了农时,可是要饿肚子;还有人善意地责骂他们不务正业。
面对邻里的劝说和老辈人的责骂,鲁卫平知道解释也没有用,他只是淡淡一笑,夫妻俩依然天天进山找重楼。
一年多时间,通过移栽和撒籽育苗,鲁卫平家的地里便种植了7000多株重楼。
2013年10月,连日的降雨后,鲁卫平发现,地里的重楼苗先后染上灰霉病和茎腐病,全部歪倒在地。看着奄奄一息的重楼,鲁卫平心如刀割,这位坚强的彝家汉子蹲在地里,眼泪一滴滴地落入萎蔫在地的重楼苗上。
2014年6月,脱贫攻坚战打响,因为房屋破旧、家庭收入微薄,鲁卫平家被列入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
易地扶贫搬迁有补助,产业发展有扶持,逢年过节有人送米送油……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意味着能够享受到政府各种各样的补助。有村人打趣说,你家被评上贫困户,成了国家重点照顾的“大熊猫”,就算窝在家里,也不愁没有钱花。
几句打趣的话,让鲁卫平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脸上火辣辣的刺痛。
那时,鲁卫平家的重楼种植刚遭受了挫败,前途一片茫然。鲁卫平对一直无怨无悔跟在自己身后的妻子说:“相信我,熬过这两三年,苦日子就到头了。”
这次失败,没有让鲁卫平止步,却让他深深地认识到,种植重楼不能一味地凭经验蛮干。这次痛彻心扉的失败,让文化程度不高的鲁卫平开始了学习。他查阅大量资料,如饥似渴地汲取中药材种植方面的知识;多次参加建兴乡举办的中药材培训班,提升自己的种植水平;他还走出大山,到县内外一些中药材种植基地考察取经,开阔眼界。
被逼成为一名学习型的农民,让鲁卫平渐渐有了底气。再次种植重楼,他的种植理念和方式有了很大改变:地里支起了水泥桩,挂上了遮阳网,尽量模拟重楼生长的自然环境;地里插上了上百面黄板,害虫还未长成就被诱杀;不急于售卖成熟的药材,而是让其一年年开花结籽,采摘后进行育苗,扩大种植规模……
2016年,鲁卫平家的重楼种植规模由1亩发展到了5亩。这一年,他以每公斤1000元的价格,销售重楼种子12公斤,获得了栽种重楼四年来的第一桶金。2017年,鲁卫平家的重楼种植面积扩大到8亩,重楼种子销售收入达到30万元,种苗收入18万元。
依靠自己的双手告别了贫困,鲁卫平有了梦想中的新房和大电视,还购买了一辆越野车,连做梦都没有敢想的事成了现实。
2017年,鲁卫平一家收入近50万元,终于甩掉了戴了三年的贫困户帽子。真正让他长舒一口气的是,自己历经十余年艰辛,终于走出了一条先辈和同代人没有走过的致富新路。
心存感恩 不忘乡亲
自家富裕了,鲁卫平没有选择闷声发财。
彝家人有互帮互助的习惯,一人打了只野兔,全村人打平伙的山寨传统,让鲁卫平觉得自己不能藏私,于是,他按照建兴乡打造“一村一品”和老箐重楼种植支部背着走、干部帮着走、党员带着走、群众跟着走、政府扶着走的“五步走”产业扶贫发展思路,动员全村人一起种植重楼摘穷帽,并且毫无保留地传授重楼种植技术,以低价为村民提供种苗。
在鲁卫平带动下,全村84户人家,有81户开始种植重楼,总面积达到250亩,2018年全村中药材种植总收入达564万元,人均纯收入达8819元,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摘掉了贫困帽子。五年前,老箐基本还是土瓦房,如今家家户户都住进了新房。
一人带头,全村响应,一个山旮旯里,一个特色产业形成了。
2018年,对鲁卫平来说可谓喜事连连:首先是自家的丰收,他家出售重楼种子、种苗和药材的总收入达到85万元;其次是他被授予“云南省光荣脱贫户”荣誉称号。另外,建兴乡正式启动新平县第一个重楼庄园——老箐重楼庄园建设,力争用两到三年时间,将老箐村打造成为集重楼餐饮、药材观光、乡村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鲁卫平相信,自己一家和乡亲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