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隋宫二首》
其一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其二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简注:
隋宫,咏叹隋炀帝荒政亡国的历史镜鉴。
其一,南游,隋炀帝多次游幸江都。九重,皇帝处深宫,宫门九重。省,察。谏书函,函封的谏书。这句暗示上表谏阻出游的大臣崔民象,王爱仁等均被炀帝处死。障泥,马鞯。垂在马鞍下面遮挡泥土的褥子。
其二,紫泉,紫渊,水名。因避李渊讳而改名,这里指代长安。芜城,江都。因鲍照《芜城赋》得名。玉玺,皇帝的印,指代隋朝政权。日角,代指李渊。李渊相貌“日角龙庭”(额头饱满)。锦帆,锦缎船帆,代指炀帝的龙舟。腐草无萤,古人曰腐草生萤。炀帝曾命人捕提萤火虫供其夜游。这句描述隋宫废址的荒凉。斜阳暮鸦,隋堤柳树,仅余暮鸦。与锦帆照水的繁华热闹对比,讽刺炀帝豪奢亡国。后庭花,《隋遗录》载炀帝梦见已死的陈后主,听唱《玉树后庭花》的事。陈后主是荒淫亡国之君,作《玉树后庭花》。
散绎:
其一
隋炀帝乘兴南游江都,一路上竟不戒严,
居于九重深宫的皇帝,哪还管上谏书函。
春风轻拂的大忙季节,全国都裁制宫锦,
一半用来作马的障泥,一半用作龙舟帆。
其二
紫泉的宫殿弃置冷落,任由它笼罩烟霞,
偏要到昔日芜城江都,另建成帝王之家。
若非玉玺被李渊夺走,隋朝政权覆灭了,
悬挂锦帆的龙舟队伍,定会游荡到天涯。
如今隋宫遍地皆腐草,已无萤火虫飞舞,
隋堤上依然垂杨飘拂,聒噪不停有暮鸦。
炀帝如果到地下遇到,荒淫亡国陈后主,
难道好意思同去观赏,那曲玉树后庭花?
品读:
在李商隐的咏史政治讽刺诗中,这两首诗历来被称为杰作,足以代表他讽刺艺术所达到的高度。
第一首是七绝。
前两句大处落墨,“乘兴南游”,既揭示南游之纯出享乐欲望,又勾画出炀帝不顾大臣谏阻,肆意妄为。以下所叙情事均于此伏根。
三四句反选取“裁宫锦”一事作集中描写,“锦帆”见诸史籍,“障泥”则出于想象,一实一虚,一水一陆,概括反映南游的巨大靡费,以收“举隅见烦费”的艺术效果。
全诗运笔跌宕有致,对比鲜明,在风华流美的格调寓有深沉感慨。
第二首是七律。诗人没有铺排故实,罗列史事,而是运用典型化的艺术手段,深入揭示讽刺对象的本质和灵魂。
首联点题。雄伟壮丽,高耸入云的宫殿空锁烟霞,偏要取芜城作帝家,可见炀帝贪图享乐,为所敌欲为。
颔联以虚拟推想的语气说,若不是皇帝玉印落到李渊之手,炀帝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揭示炀帝的穷奢极欲导致了亡国的后果。用笔灵妙,命意深婉。
颈联是历来公认的佳句,涉及到物帝逸游的两个故实:放萤与栽柳。腐草萤火,当年放萤之处已成废墟;垂杨暮鸦,当年繁华热闹的隋堤,只剩暮鸦。两句都有今昔对比,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
尾联用炀帝梦遇陈后主的民间传说,以假设,反洁的语气,深刻揭示荒淫亡国的主题。炀帝亲见陈后主荒淫亡国事实,却不吸取教训。若在地下再遇到陈后主,还会好意思与他同赏那亡国之音《王树后庭花》么?问而不答,余味无穷。这个问题,炀帝当然不能回答了,但诗人仍然希望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作出回答。
清何焯评曰: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手笔也。所谓展拓发挥,就是典型化的艺术手段。在深刻揭示讽刺对象本质,抒写感慨的同时,诗人自己既尖刻又含蓄,既嘻笑怒骂又深沉严肃的形象也一齐跃然纸上。
附图八幅,李商隐《隋宫》诗意图
终古垂杨有暮鸦,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