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福林妈咪
最近福林开始看一些英语原声动画片,我很惊讶,问他能听懂吗?他说不太能听懂,但是能看懂,他说他们老师的英语有一部分是从英语动画片中学的,所以他也要向老师学习。
后来还指着动画片里的一个人物问了我一个问题:“妈妈,为啥他喊妈妈也是妈妈呀?不是mom和mother吗?他们也有跟我们一样的语言啊?”
这个问题还挺好的,因为我也发现看英文原声电影,或者日剧、日漫,小朋友们对妈妈的称呼和我们几乎一样,奶声奶气的都是发mama的音。
这里还要提一提韩剧,他们的发音虽然不太一样,但是也有ma的音,不过是oma。
这是为什么呀?
其实,不光是妈妈的发音,还有爸爸的发音,很多语言里儿语的双亲称呼发音都是很相似的。
这里要解释一下为什么要强调是儿语发音,因为儿语发音是比较口语的表述,就像我们在家对妈妈的称呼是妈妈,或者单字一个妈,但是对外会有正式语和书面语,就会称之为母亲。一些文人还会称母亲为家慈。而英语的正式语或书面语就是mother。
同时儿语发音更为准确的指向是孩子咿呀学语时期的语言,说起来奶音萌萌哒,还会带有很多叠字。
所以,我们只是在强调日常儿语中妈妈的发音,而不是对比正式语的发音。
其实可以看看上面这张图,除了最后的普通话,其余的都是小语种,这些语言当中对妈妈和爸爸的儿语发音都是很接近的,都带有ma这个音,而在爸爸的称呼上都是带有ba/pa/ta的音。
我们团队有一个小姐姐是语言学专业毕业的,我还真请教过这个问题,她又反问我一个问题:“你觉得妈妈为什么叫妈妈?”
对啊!妈妈为什么叫妈妈?怎么不叫嘎嘎、啦啦、嘟嘟、恰恰?
然后她看我疑惑,就又提醒我:“你想一下孩子语言发育的规律。”
诶嘿,还问到我的专业领域了。
我们称之为咿呀学语阶段,英语中称之为babblig。意思就是婴儿巴拉巴拉地说,叽叽歪歪,咿咿呀呀,不懂自己说什么,把嘴当玩具,发出无意义的声音。
因为孩子的声带还没有发育好,所以他们能发出的音不多,最开始都是a/o/i这些元音的发音,对于已经开始说话的人来说,这些音更多的是与其次,而mama是最简单的一个组合音,也是孩子往往能发出的第一个辅音和元音的组合音。
m这个音是最简单的辅音,是个双唇辅音,不用舌头不用嘴唇波动就能发出来,而嘴唇是宝宝最擅长使用的了,吮吸是宝宝的本能,这个音适合宝宝的唇部肌肉,而且这个音不需要用舌头,对于舌头不够发达的宝宝来讲,是最简单的了,吃奶的时候都可以发出来。
a这个音是最简单的元音,张开嘴就能发出来,那些嘟嘟、嘎嘎之类的发音要比妈妈的发音难一些。
所以呢,孩子的母亲就把孩子发出的第一个ma这个音当做了对自己的称呼。
而孩子一开始并不知道ma是什么,只是瞎说的,只是后来妈妈开始强调mama这个发音,所以孩子也就自然而然的把妈妈和细心照顾自己的这个人联系在了一起。
所以妈妈才叫妈妈,并且一直沿用至今。
而有一些小语种叫妈妈,发的是nana,这个我并没有找到详细的资料解释,但是我猜想是那个地区的人口腔构造和大多数地区不太一样,可能他们的舌头大一丢丢,所以发音时舌头会碍事,你试一下分别发na和ma这两个音的时候,你的舌头是什么样的状态,就能理解我为什么这么猜想了。
无论是人类,还是自然界中其他的哺乳动物,我们都有妈妈的悉心照顾,尤其是人类,对新生儿的高度照顾和培养,才让我们人类主宰了世界。
孩子的第一词语是妈妈,而妈妈一直陪在孩子身边,所以全世界的妈妈都“自作多情”地认为孩子在叫她,并都报以回应,于是就有了mama这样的称呼。
妈妈的回应对孩子来讲就是更好的支撑,支撑孩子更好的成长,也支撑起更好的下一代,继续主宰世界。所以,母亲是伟大的,不接受反驳!
资料参考:《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