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代人,他们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出身,他们经历了社会的剧变,他们也承受着这种变化带来的阵痛,可他们仍然执着,回首岁月,原来时间悄悄地将一个个热血少年洗礼成了深深扎根在现实生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猛的发现,原来自己马上就奔三了。他们就是八零后,一个必须开始真切面对社会的群体。
并不是每一个八零后都能像杜拉拉一样,在职场中游刃有余,获得闪光与掌声,也不是每一个八零后都能像《奋斗》中一样浪漫的创业,浪漫的在社会成长。而《蜗居》看似残酷的实现,却只是将目光放在了情与金钱的关系上,那不是八零后的全部。八零后其实更需要一种共鸣和感动,即使梦想早已渐行渐远,但未来却依然在脚下,我们需要能把心里的踟蹰击碎的力量。作为系列电影《11度青春》的压轴之作,肖央导演的《老男孩》似乎给了我们这一切。
《老男孩》将故事分为了二个部分,导演用前半部分的关于青春的回忆为我们积淀感情,看似荒诞不羁,夸张奇异的表演将我们带回了那个躁动的年代,那个属于我们青春年少的中学时代,我们在笑着回味过去,那些日子,每个人都自由的去畅想,去追求,褪去颜色的浪漫和失去光泽的梦想交织成了对曾经的向往。这种写意浓厚的场景设计和节奏鲜明轻快的剪辑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张扬。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看到了那个时代的影子,于是笑得格外开心。但在第二部分,故事回到了现实,从刚才的那如梦般的曾经里回来,带着不舍和无奈,主角们面对的是毫无生机的现实,面对的是种种的失败与压抑。这便与先前的欢愉形成了反差,在这样的反差中,观众突然明白,我们终究是回不到过去的日子了。当主角开着小奥拓游走在城市中,画外音是各种社会新闻报道,大学生就业,国家经济现状等等,看到的是匆匆的人群和一排排的城管,很现实很直接。
《老男孩》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读懂了八零后的心,展示了梦想的力量,而且善于将时下的流行于影片穿插起来,片中的那些戏仿和讽刺,虽然不明说,但我们都懂的。迈克杰克逊是本片的一个重要构成要素。他不仅承接了主角的过去和现实,而且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就像主角对媒体说的:“迈克的去世,代表着我们青春时代的终结。”
正如歌词所说“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来不及告别。”主角手持红绸带用力飞舞的样子,不正是在为我们的青春祭奠么,时间磨平了内心的精神,可依旧偷不去属于每个人的梦想。如今的我们总是在迷惘,在感慨失去了太多,其实不是岁月无情,而是漫长的日子里,我们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曾经的自己,当我们在片尾的歌声中渐渐找回到遗失的热血时,影片便成功了。尽管我们如此的平凡,但我们却不屈服与生活。
擦干眼泪,梦想永不告别。因为“梦想这东西和经典一样,永远不会因为时间而褪色,反而更显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