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成语故事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傅:教导;咻(音 xiū休):喧扰。
仁者如射
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叫戴不胜的大臣,总希望自己的君王能变好,便去求教于孟子。
孟子没有马上回答他的问题,先打了这样一个比方,说:"你要想你的君王学好吗?我可以明白地告诉你:如果这里有一位楚国大夫,希望他的儿子学会齐国话,那么找齐国人来教他呢,还是找楚国人来教他的好?”
戴不胜回答说:“当然还是找齐国的人来教他好。”
孟子接着说:“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置之庄嶽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子谓薛居州,善士也,使之居于王所。在于王所者,长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谁与为不善?在王所者,长幼卑尊皆非薛居州也,王谁与为善?一薛居州,独如宋王何?
挞:鞭打;庄嶽:庄是街名,嶽是里名,这里指齐国最热闹的街巷;王:指宋王偃。
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让一个齐国人教他,周围的许多楚国人却在打扰他。如果这样,即使天天鞭打他,逼着他说齐国话,那也是做不到的;如果带着他在齐国最热闹的街巷住上几年,即使天天鞭打他,逼着他说楚国话,那也是做不到的。因为周围都是说齐国话的人。他天天听到的尽是齐国话。你说薛居州是个正派的人,要他住在宋王的王宫里。如果王宫里的人,无论年龄大的小的、地位低的高的,都像薛居州那样的人,那宋王和谁去做坏事呢?如果王宫里的人,都不是薛居州那样的正派人,那宋王又能同谁去做好事呢?可是现在仅有一个薛居州,那能把宋王怎么样呢?
孟子的这段话,说明了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这样一个道理。他认为,要使宋王变好,就必须先使宋王左右的人都能是正派的人,否则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说,要使宋王变好,就得为他多荐贤士。
后来, “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被简化引申为“一傅众咻”这个成语,原意是说明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现在多用来说明一个人教导,许多人干扰,终归无效;或用以表示学习的环境不好,干扰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