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夏天,蝉声如鼓,走在人行道上,容易让人想起一句古诗: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写静之时,以静写静是一种方式,如“此时无声胜有声”;但是另外还有一张方式,通过有声写无声,以动显静,“声”是无声的呈现形式,是寂静的状态体现。“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二句为千古传颂的名句,“蝉噪”“鸟鸣”在山林里弥漫,山林的寂静就显得更为深沉了。
什么是“以声写静”呢?
以声写静是以动写静的一种方式,即以动态的声音来反衬静态的景象,从而烘托出一种更静谧氛围的一种表现手法。
1、内心的安静。
唯有心静,才能感受外界的安静。唯有心静,才能听到自然界各种幽微的声音。
有一个小故事。
“一个木匠丢了一块手表,几个热心的邻居一起帮他找,他们将地上的刨花、工具箱,以及木匠身上的每一个口袋都翻烂了也没有找到,结果却让一个孩子找到了。
木匠很惊讶,问那孩子是怎么找到的。孩子说,很简单啊!你知道,手表是有声音的,我只是在你们都安静下来的时候坐到刨花旁听,然后沿着声音的方向走过去,就找到了。”
当一个人心静下来的时候,就像这个小孩一样,能听到手表走动的声音,可万分忙碌的人,或内心焦虑的人,可能难以听到这种美妙的声音。
“猎人是看不到山的,渔人是看不到水的”,在猎人的眼中只有猎物,在渔人的眼中只有鱼,山山水水何曾入眼?心不安静的人,天籁怎能入耳来?
心安静的时候,自然界微妙的声音,会有意无意地响起。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临风听蝉,一定妙不可言。
所以,当我们写一个内心处于安静状态的人时,描写他耳中的世界,出现的声音越加明显,静的感觉就越显得真实自然。
2、空间的安静。
我们活动的空间,无论大的范围,如天地间,森林里,草原上,海面等,或小的范围,就在眼前的书房、厨房等,都时以安静的状态存在。
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在这则文段里,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热闹着。在”荷塘四围“和”荷塘上方“的空间里,这种热闹,陡添安静,渲染出“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的氛围。任何一个空间内的安静,都可以灵活地运用以声写静的手法。
1、来自宇宙的力量,风雨雷电等。
风吹草动,草叶在风中摇头晃脑,沙沙作响。雨敲瓦楞,噼噼啪啪。雷在天空发威作福,轰隆隆地闹。闪电的尾巴上带着雷的吼声,低沉的,威胁的。这些是宇宙的声音,也是来自外界的力量。在它们的作用下,花草树木也有了声音,有了动感。
2、自然界动物的声音。
蝉唱,扯天扯地,听说蝉的幼虫要在地底下潜伏多年,才等来树枝上高歌一个夏天。夏蝉聒噪,秋蝉嘶哑渐微弱。柴门犬吠,乌鸦悲鸣,蛙声如鼓等,每一种声音都呈现出动物世界生气勃勃的气象。尤其在人类静下来的时候,自然界更显得热闹了。
3、人类活动的声音。
人类行走在大地上的脚步声,说话的声音,吹拉弹唱的声音,睡觉前鞋子落地的声音,开关灯的声音,半夜起床的声音,趿拉鞋子的声音等,伴随人类的活动,整个世界都是醒的。
1、声音越微弱,静境逾显。
小学作文中有一句常见的话,“教室里很静,静得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得见”,这是一句用到“恶俗”的套话,非常熟悉,可熟悉的往往亲切。本句采用夸张的修辞,银针纤细,掉地上近乎无声无息,就是屏息敛声也难听到。通过一枚针掉地的极细小的声音,来衬托教室里的安静气氛,营造了不一般的氛围。
如果写教室里安静,也可以这样下笔:
教室后方墙壁上的钟一下一下往前划走,一种沉闷的声响从墙壁上滑下来,在教室里悠悠回旋。同学们翻动书本的声音,像蜻蜓点水,在水面划出一道长痕。老师在教室前后来回走动,时间走得很慢。
2、声音种类少,静态自然。
有一些场合,你很难写出静的状态,像早晨的菜市场,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同样如此,在写作中,写某一地方,或某一时段,如果各种声音大集合,那是真正的喧嚣,一般不写“静境”。
写静,一两种声音就足够。 一两种声音,在大环境中,无论如何响亮,终归力量薄弱,如一颗小石子沉入湖水,直至消失不见。“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虽然不知是哪种鸟的鸣叫,但是清晰,明亮,使整个森林沉积在“安静”中。
下面巴金文字中的静,只写了一种动物“蟋蟀”的鸣叫,月夜的寂静就遍布开来。
”银白的月光洒在地上,到处都有蟋蟀的凄切的叫声。夜的香气弥漫在空中,织成了一个柔软的网,把所有的景物都罩在里面。眼睛所接触到的都是罩上这个柔软的网的东西,任是一草一木,都不是象在白天里那样地现实了,它们都有着模糊空幻的色彩,每一样都隐藏了它的细致之点,都保守着它的秘密,使人有一种如梦如幻的感觉。“
3、写声音时,准确遣词造句。
首先,运用拟声词是常见的方式。
在《口技》中,有“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的这一句。口技是声音的艺术,但声音中有安静。拟声词“作作索索”,形象地再现了深更半夜老鼠”活跃“的声音,更能表明模拟的正是“夜深人静”的时候。
其次,直接以“鸣”“唱”“叫”“闹”“喊””呼唤“”呐喊“等词语发声。
同样在《口技》中,“遥闻深巷中犬吠“,这种情境很熟悉,如果我们置身于一个村庄,夜晚听到狗叫,好像整个村庄都睡了,都静了,唯有狗的声音,以警觉的状态,飘荡在村庄上空。
这种感觉在早晨也经常出现,当万物还在沉睡中,“遥远的一声鸡啼”,分外洪亮,精神,“雄鸡一唱天下白”,世界不久由静转闹,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本节课从静态空间,以声写静的载体,以声写静应该注意哪三方面,阐述如何更好地运用以声写静法。希望大家以一颗安静之心,听繁华世间,用自己的笔,写作三分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