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书于什么时间,并不表示作品就以什么时间为背景。就像现代人写《后宫甄嬛传》,作品中人一定会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但你不能认为雍正是现代的皇帝、宜修是现代的皇后,更不能认定一夫多妻制度在现代还存在吧?
清朝从开国到乾隆,还没有出现太上皇。乾隆是清朝的第一个太上皇。而曹雪芹写《红楼梦》的时候,乾隆还是乾隆皇帝,还不是嘉庆朝的太上皇。
但,中国古代,清朝之前,有过很多太上皇。在那个“朝代年纪,地舆家邦,却反失落无考”的背景之中,当然可以设置一个太上皇。
有的读者一看到“太上皇”,马上联想到“天无二日、国无二主”,马上联想到宫廷斗争、争权夺利,这是不对的。历史上的太上皇与皇帝之间的权力斗争的确是有,但并不总是这样的。
历史上第一个太上皇是刘太公(死后追封的暂且不算),刘邦的父亲。天下是刘邦打下来的,刘太公根本谈不到权力与能力,他甚至连个正式的名字都没有留在历史上。这一组“太上皇与皇帝”之间,能有什么权力斗争?
宋高宗赵构是政治斗争的高手,也是少有的长寿皇帝。他活到八十一岁,却在五十六岁时就退位,传位给并不是自己亲生儿子的赵昚。而赵昚在做了二十七年皇帝之后 ,又传位给儿子赵惇,自己当了太上皇。赵惇也有样学样,禅位给儿子赵扩,自己也当了太上皇。在南宋频频出现的“太上皇”,难道都是“争权夺利、血腥斗争”的结果?
清朝的康乾盛世,也是中国历史上“文字狱”最盛的时代。《红楼梦》的作者又是犯官之后。这些决定《红楼梦》不可能表现政治斗争,尤其不可能表现皇室内部的政治斗争。黑暗丑恶、贪官污吏都是有的,但皇帝一定是好皇帝。
除了近于肉麻的直接歌功颂德之外,《红楼梦》还极力勾勒出一个又贤又孝、重视文化、身体力行的圣君形象。选元春入宫,不是因为美貌,而是因为“贤孝才德”;允许后宫省亲,也不是好大喜功、内宠无度,而是“当今自为日夜侍奉太上皇、皇太后,尚不能略尽孝意”,于是推己及人,允许嫔妃们“遂天伦之愿”。
这样一来,贵妃省亲的“不世之隆恩”,才能有个合理的解释。如果没有“皇帝孝敬太上皇”的背景设置,允许嫔妃们回娘家省亲,就是违背祖制、标新立异、甚至淫宠无度了。那皇帝就成了纣王、炀帝一样的昏君,而不是贤孝圣君了。
那《红楼梦》就有了“讽喻时事、针砭朝廷”之嫌了。
那作者曹雪芹,就未必能等到“泪尽而逝”,就有可能被抓进监狱里去,甚至可能像“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作者徐骏一样,轻易丢掉性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