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时报记者 戚夜云
《舌尖上的中国1、2》总导演陈晓卿不仅是个老饕,而且还是个会讲故事的老饕。
他脸庞圆胖,肤色黝黑,一笑起来,眼角弯弯,不像个导演,却像个憨厚淳朴的“农民儿子”,有种天生的亲和力。导演的气息是他言语之间散发出来的。他上的综艺节目不多,在窦文涛访谈节目《圆桌派》里却十分有料,三言两语之间逗得嘉宾观众哈哈大笑,因为陈晓卿的助阵,《圆桌派》中那几期节目播放数据十分亮眼。
通过综艺节目的曝光,陈晓卿对美食的热爱一览无余,天地之间,似乎他就是拍美食的最佳导演。从《舌尖上的中国》到《寻味顺德》(舌1原团队,陈晓卿担任顾问),已经过去两三年之久,于千呼万唤之中,全新美食纪录片《风味之间》终于上线。
口舌生津,“引起不适”
从推送时间来看,《风味之间》太会来事了。10月28开始,每周日晚21点30分更新,真是吊足了屏幕前一个个吃货的胃口。聪明的网友提前点好外卖,达到食用更佳的效果。
从阿鲲的配乐到李立宏的解说,《风味之间》还是熟悉的感觉,不一样的是食材不同、跨度不同、民族不同、立意不同。《风味之间》以“追溯食物的本源”为主题,第一集说的是“山海之间”,它从自然地理出发,讲述在复杂的地貌与多样的气候中,人们如何因地制宜,享用美食。
什么是地道的本土风味?在河南的田野,麦子未成熟时,果实吸浆将满,这时爷爷去壳上磨,推碾形成的寸许淡青圆条成“辗转”,给孙女吃,这是临夏农家人“尝新”的青物之一。西南最潮湿的深山之中,夫妻二人露宿两周为了寻觅最新鲜的冷箭竹,穿蓑衣用弯刀打笋,竹笋划须成龙须笋后,用以炖鸡汤,清香鲜嫩的口感让人垂涎欲滴。新疆占了中国1/6的国土面积,南北疆的食物也有千差万别,北部的游牧民族哈萨克人,会在冬季来临前屠宰马仔,风干马肉作为度过寒冬的食物储备;而在南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另一对夫妇在寻找掩盖在落叶下的巴楚蘑菇,疏松多皱的质地,能够充分吸收肉质香,放入鲜美羊汤里格外出彩。
风味人间,点在风味,面在人间。这一次的美食之旅并不仅限于中国的物产丰盛,还纳入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同一食材风味之见。面对火腿,安徽农妇和西班牙大厨本质并无不同。江浙之间更爱火烹,火腿吊汤成就的“大煮干丝”成淮扬名菜。而西班牙人偏爱生切,醇厚的口感,入口的瞬间味蕾犹如触电。螃蟹在荷兰,人们嫌弃它不值钱,还容易剪坏网,但是在中国却是一道任何部位都不会浪费的美食,膏肥黄满,滋味馥郁。最极致的成果是只取蟹膏蟹黄的秃黄油,那一份配合蟹壳的秃黄油拌饭,直指人心。
镜头背后的人文情怀
一档美食节目,光有美食是不够的,要想让观众垂涎“三千尺”,镜头语言必然得讲究。四川深山,云雾缭绕,葱郁的竹林,勾起心中对嫩笋的向往。介绍羊肉,则来到了阿尔泰山脚下,俯拍的镜头下能够看到高山、野草与羊群。羔羊肉质酥嫩,油脂丰沛,清水炖煮获得的美味,观众在成年人满手满嘴是油画面中,才得以沉沦。
当然,在更多食材烹饪的过程中,《风味人间》采取了更妙的微摄影、超微观摄影等方式,让观众在理解食物“变换”的过程中,牵引出更大的魅力。比如说,在寒冷气候中的马肉是如何风干的,表面的冰花在夜间零下二十多度的气温下如何赋予肉质悄然出香。河南辗转的小麦多浆是什么样?微观镜头下,黏附的水分一清二楚。
更绝妙的是镖鱼手逆浪捕旗鱼的画面。在颠簸的海浪中,最年轻的镖鱼手卢旻易,拿着一把叉,毫无保护措施地坐在船头,在大海里一等就是一周。旗鱼是短跑最快的鱼类,想在恶劣天气捕获它,对只有一把钢叉的镖鱼手要求实在太高。那一段海浪中的追逐,拍得惊心动魄,丝毫不亚于BBC的《冰冻星球》。配合卢旻易的“燃烧自己的小宇宙,好像整个海平面都是我的”热血豪言,捕获的观影过程“燃爆了”。
如此传统的镖鱼法对海洋伤害最小,但是随着商业捕捞的发展,镖鱼船原来越少。这段其实是很深重的社会议题,但是《风味人间》一句话带过,感情克制,点到为止。正因为如此,卢旻易最后成功的喜悦,反而给观众留有一丝五味杂陈的悲怆感。
配合《风味实验室》食用更佳
《风味人间》全片共8集,目前只更新一集就收获了9.4的高分。除了第一集谈论“地道”的“山海之间”与第八集幕后花絮外,剩下六集的主题是“落地生根”“滚滚红尘”“肴变万千”“江湖夜雨”“香料歧路”“万家灯火”。据说为了这八集内容,陈晓卿的团队历时四年打造,在全球视野里审视中国美食的独特性,在历史演化过程中探究中国美食的流变,深度讨论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
如果嫌弃《风味人间》更新太慢,不够下饭,配套的衍生节目《风味实验室》够你解解馋。这是一档以陈晓卿为主的美食脱口秀节目,探讨中国的美食文化。陈晓卿邀请了一众好友,张立宪、蔡澜、梁文道、马家辉、李诞、蒋方舟都纷纷前往,一时被粉丝调侃这是美食版的《圆桌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