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一部《篱笆女人和狗》让剧中的“巧姑”刘莉莉走进了全国观众的视线,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年,她在都市剧《媳妇的美好时代》《AA制生活》《亲爱的她们》等都市剧中饰演过很多母亲的形象,《唐山大地震》中痛哭流泪的她,把失去女儿的悲痛演得撕心裂肺,感动了观众,成为全片的亮点并被网友和粉丝亲切地称为“莉妈”。
如今60岁的她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不负众望。上周,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的电视剧《北部湾人家》收官,刘莉莉与李雪健再度合作,两位“老戏骨”用一言一语、一颦一笑诠释了老年夫妻之间相知相惜,相濡以沫的情感,令不少年轻观众大赞“这是教科书级的演技”。
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演戏像我的命一样重要,只要接到这个角色了,我就应该毫无保留的,要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角色去。”“只有前期做足了功课,演员动了心,银幕前的观众才会被打动。”在字里行间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她对艺术的热忱与执着。
与李雪健三度合作 共同演绎相濡以沫
人民网:您觉得《北部湾人家》这部剧最吸引您的地方在哪里?
刘莉莉:这部剧很注重对老年人的情感关怀,这是当今很多作品里没有见到过的。剧中我和雪健老师演绎的是一对二婚的老夫老妻。雪健老师演了一个已经退休的革命者。两个老人相濡以沫,剧中两位老年人的情感令人羡慕。
人民网:您在电影《唐山大地震》中为了饰演好母亲的角色,自己忍着两天两夜不吃东西,使自己更加贴近角色。这次饰演剧中简淑贤教授,您都提前做了哪些准备?
刘莉莉:简教授是一位资深的教授,我过去演过的知识分子角色不多。我在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为了贴近人物,我看了很多像叶嘉莹等资深老教授的视频。
并且,简教授还是个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于是我读了大量的阿尔茨海默症的资料。我认为,老年痴呆症不能为了演而演,实际上老年痴呆是有很多不一样的表现,但是真正要市想演出老年痴呆的状态,还是要关注他们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人民网:您和李雪健老师私下是很好的朋友,在银幕上也多次合作出演夫妻。在这次的合作中,您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细节想要和我们分享?
刘莉莉:我和雪健老师以前都是空政文工团的,原来在团里一起演过舞台剧,大家转业以后也一直有合作,这次更加有默契了。其实我拿到这个剧本时,才知道雪健老师已经去北海采风体验生活两次了。
在拍戏过程中最让我感动还是雪健老师的敬业精神。雪健老师因为身体原因在做放化疗,鼻腔和耳朵里面都烧空了,他的身体机能每年都在退化。比如,我跟他拥抱,只要一碰他的耳朵,他的助听器就会叫。尽管身体状况这样,他在塑造角色时仍像打了鸡血一样。很多时候观众可能觉得他说话会有点不清楚,其实这都是他的后遗症。但在看《北部湾人家》时,我们依然觉得他这个角色表现得如此准确。这实在是让我很感动。在表演艺术这个行业里,雪健老师是我的一个榜样。
怀抱“戏比天大”的精神 致敬改革开放40年
人民网:《北部湾人家》是献礼改革开放40年剧作,改革开放这段岁月,给您艺术带来什么影响呢?
刘莉莉:我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是79届的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学员。我作为高考恢复第二年的考生,真正经历了这40年。我们文艺的路上也如此,一步一步走来,有着天翻地覆的变化。
我毕业之后第一部戏《瞧,这些大男大女们》一共八集的戏当时拍了四个月。现在,技术上更新换代,摄制组好几台机器一起开工,四个月就能拍出六十多集的电视剧。观众能看到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演员赶上了好时候。现在的戏多了,机会更多了,也正因如此,我们更要珍惜每一次创作的过程,带来更多不愧于观众的好作品。
人民网:今年也正值改革开放40周年,您觉得文艺工作者应该怎样做才不辜负改革开放之后这个好时代呢?
刘莉莉:我们还是得踏踏实实的,让艺术真正的从生活中来。我们演员也一样,一切都来源于生活。抱着“戏比天大”的精神,真诚对待每个角色和作品,获得更多观众的认可。
人民网:从艺30年,把大姐、慈母的角色都演得特别有特点,您觉得把角色演活的诀窍是什么呢?
刘莉莉:我在每次拍戏前都要把功课做透了,让角色在我身上“附体”。要想在演戏上真正达到游刃有余,每一个角色都不能偷懒。哪怕我的戏份没有这么多,我做的功课和进剧组的时间也和别人是一样的,我要将角色“住”在我心里。
我认为,哪怕是配角,在舞台上从来没有“小角色”。演戏这件事,像我们的命一样,只要我接到这个角色了,就应该全身心的投入到这个角色去。也正因如此,最后你才会享受创作的过程。
人民网:如果请您寄语年轻一代的演员,您会对他们说什么呢?
刘莉莉:年轻演员们都很有潜力,在和他们合作过程中,感觉他们非常有礼貌,非常敬业。我想更多的还是要引导他们,在演艺道路上不要丢了自己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