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是李白初出巴蜀之作,其构图雄伟壮丽,将天门山雄浑的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完全看不出是一位二十多年的青年所作,不愧为千古绝品。
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岁的李白第一次走出巴蜀,乘船向江东而行。这是他第一次东游,也是他诗词创作的第一个巅峰。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沿岸风光秀丽,山川险峻,天门山便是其中一座。此山坐落于安徽芜湖境内,因李白这一首《望天门山》而闻名于世。
长江如同一柄巨斧,将天门山劈开,滚滚的长江之水从脚下奔腾而去,又回旋北上,如同一条巨龙。两岸的青山对峙,各显美景,一只小船从远方乘着太阳的光辉驶来。
读到此处,脑中便会不由自主地展现一幅水墨画卷:小船行于江上,两岸是高耸的山峰,宏伟的背景将小船映得飘逸,且充满灵气。
这首诗有多“李白”李白,就像是泼墨山水诗的代名词。李白诗作的风格是雄伟浪漫、飘逸灵动。在这首七言绝句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个“望”字,统领全诗
“望”字作为全诗第一个字,展现出大气磅礴的底蕴,体现了诗人所处的位置:极目眺望,所以才能将天门山的奇景尽收眼底。而读者以这个字切入,也随着诗人在眺望,还没读诗已做好了心里预设,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大胆,更体现了诗人构图的大格局。
山水相映成晖
李白诗作的另一个特点是,山水相映。他的很多诗词作品都是有山必有水,有水必有山,山水相应。很多地方都是山水相连的,山依水立,水由山出,这样的景观在我国极为常见。而在诗人眼中,这就是构图的底蕴,山为静,水为动,动静结合,才能体现出自然的生生不息,体现出鲜活的朝气。
在这首小诗中,青山对望,江水自脚下穿行,这是动与静的结合;太阳为静,光晕中驶来一叶孤帆,这是动,在这个动静结合中,宏大的背景被写活了,一片鲜活的自然风光跃然纸上。这就是李白!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