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艾渴echo
真奇怪,现在居然已经是三月的第二个周末了。
明明感觉昨天还是26号的样子,明明感觉昨天刚刚洗劫了石洞威尔出差,可打开地图看到的却是愈发心惊的一张地图,和快不输给育碧了的,密密麻麻的赐福点儿……
随后袭来一阵疲劳过度特有的头疼,仿佛是这游戏触发了什么奇怪的防御机制,这才得以在内啡肽混着肾上腺素的分泌间隙重新夺回了感觉,让我意识到了活在老贼的世界里是多么严苛的脑力劳动。
但可悲的是,就在写下这行文字前,我又重新打开了《艾尔登法环》,不顾头疼解锁了一个区域,找到了若干赐福,干掉了几个怪物,收获了几千卢恩,直到又被某个精英怪打丢了这几千卢恩后,我才恼羞成怒退出游戏,头自然也就更疼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无论生理还是心理都已经快遭不住了;可就这样硬生生地“戒环”也不现实您说是不?而且万一出了什么戒断反应岂不是得不偿失?那既然如此,我想自己也只好折中一下了:依然进入游戏享受如飘然风的BGM,暂且放过那些BOSS精英(和我自己),把关注点放在原野森林里那些可爱的动物身上。
相比于连个蘑菇都想干掉不死人的黑魂世界,同样步入衰落的狭间之地那可真是毋庸置疑的欣欣向荣:
黄金巨树的恩泽之下,王城周围水草丰美,不仅供养了成群结队的绵羊小鹿,兔子松鼠,乌龟蜣螂,也让小股狼群和风暴雄鹰可以远离战场尸骨,保持自己野性但纯洁的高贵形象;而似乎也同样是源于黄金树某些变了味儿的恩泽——这里的蜻蜓硕大无比,这里的水母色彩明丽,崖间的蝙蝠更是完成了某种匪夷所思的进化,不仅有了颗贵族妇人的脑袋,还学会了失落文明的天籁之声。
而如果你探图足够仔细,又在某位老朋友那儿多走了几遭,那我相信在所有这些动物里,最先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应该就是迷雾中的巨熊了吧——毕竟这时候玩家往往因被莫名传送而无比震惊乃至怒火中烧,又会因低能见度下看不清老贼的花样而心生恐惧,这时候月色雾气里伴随刮擦声出现一个硕大的黑影,换谁看到了都会两股战战,决定先行告退,择日再来。
也许白天会好上那么一些吧,但较高的能见度下,你也将有对比地发现这些家伙究竟何其巨大,身上类似魔法符咒的印痕也暗示了它们绝不好惹……因此尽管它们与大家熟悉的熊科动物别无二致,但如此庞大的体型也赋予了这些巨熊以BOSS般的压迫感,力量感和冲击力。
那么问题就来了:这些巨熊究竟是什么东西?
显然它不可能是狭间之地自然生态的一部分,也绝非黄金树催生的畸变产物,更不会掉落什么特殊物品昭示自己的特殊性,却也在游戏的主线之外留下了些许证据,足以让想象力丰富的玩家找到个自圆其说的完整答案。
具体说来,首先这些巨熊附近便是通往地下先祖之地的电梯,似乎和这个凯尔特画风的先祖聚落有什么关系;其次巨熊胸前的图案很有凯尔特结圈的味道,也算是进一步印证了巨熊与凯尔特神话的关系;最后根据凯尔特神话赋予巨大动物以神性的特点,我想我们可以将游戏里的巨熊看成是凯尔特熊之女神Artio的子嗣,甚至是女神本尊。
很遗憾,关于这位女神我们知之甚少,少到若不是伯尔尼出土了相关文物,这个貌似和罗马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女神只会慢慢永远被封存在老人们消失的记忆里。
没办法,谁让凯尔特德鲁伊教明令禁止书面记录那些故事中的智慧呢?师徒之间口耳相传确实能在第一时间筛选出最有天分(或者说记忆力最好)的德鲁伊候选人,但当更强势的基督教开始入主各地带走了德鲁伊们的大部分学徒后,反而是这些基督传教士成为了凯尔特神话的记录人——不消说,由他们整理的神话故事自然多了不少“细节上的微调”和内容上的疏漏,以至于如今的我们已经不太可能有现存的凯尔特神话中看出“熊之女神”究竟是神圣的动物,受诅咒的国王,还是某个德高望重的传说级大德鲁伊。
那既然如此,我们不妨把视野放得更开阔些,看看这些巨熊在其他民族的神话故事里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在曾经的五大湖以北,萨满们敏锐地发现每到严冬森林里的棕熊会彻底消失,又会在春天奇迹般地重新出现,便认为这种生物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能力;在更北方发古斯堪地那维亚,渴望战无不胜的勇士认为熊皮能赋予其无尽的力量,自然也对这种生物有着近乎崇拜的恐惧;而回到东亚大陆,智者们更愿将巨熊的护犊心切看在眼里,认为它们是大自然中最称职的母亲,于是“熊妈妈”的民间故事由此开始在闻名世界不胫而走。
其中古朝鲜人民更是相信自己乃是熊女的后人——她为化身为人甘愿忍饥挨饿仅以灵艾一柱,蒜二十枚在暗无天日的洞穴里辟谷整整二十一天(好像说的还是冬眠),不仅完成了太阳神之子桓雄的要求,也以其美貌和诚恳赢得了天王的青睐,与其结为夫妇后这才诞生了朝鲜民族的始祖檀君。
此外,因熊视力欠佳很少向虎狼那样主动发起进攻,不少了解它习性的猎户在全身而退后往往会亲切地称这种动物为“熊瞎子”;因熊体型巨大且能短暂双足站立,乍一看与人有几分相似,不少地区也都流传着“人熊”的可怕传说;而显然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日本长野县的人们一度确信年长的黑熊会“进化”成有智慧的鬼熊onikuma,他们更习惯直立行走,会悄悄溜进村庄偷走粮食和畜生,甚至学会了在山谷里设伏,抛掷巨石袭击谷底的猎人——没错,和某些体毛浓密的大块头的山贼简直一模一样。
这些故事或让人浮想联翩或令人毛骨悚然,或妙趣横生或主打温馨,尽管其五花八门似乎全无联系,但于千姿百态间我们倒也不难总结出古人眼中熊科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首先,这种生物硕大无比体格惊人,因此不仅攻高血厚,也有着异常惊人的生命力——或者说抗击打能力;
其次,这种生物虽然宅心仁厚不愿主动伤人,但为了保护幼崽也会化身狂暴巨兽奋不顾身,简直就是大自然中所有守护者的光荣典范;
最后,这些生物在某些方面和人类颇为相似,甚至比普通人更加诚实,只是着实不怎么聪明的样子……
综合以上几点,当古老的神话故事成为吟游诗人口中更成熟的民间小调时,无论天南海北,作为主角出场的巨熊往往会无视文化和宗教的差异,奇迹般地兼顾着以上三大特点:
比如在俄罗斯,经过浪漫主义思潮的熏陶后,人们对熊的感知很快由恐惧、忌讳转化成了对“吃蜂蜜的人”的热切喜爱,于是在那些茶余饭后的故事里,半拟人化的巨熊米哈伊尔·伊万诺维奇(或者简称米莎)因自己的力量和品行为人所敬重,但它也会因自己近乎顽固的正直而被狡猾的狐狸耍得团团转——甭管这故事立意如何,起码反差带来的幽默足够让庄稼人们好好笑上一阵子了。
相比之下,“英熊”约翰(Jean de l'Ours)的故事就显得更加传统,也更具传奇色彩了。在所有那些流行于法国和西班牙的一大堆民间故事里,这位半熊半人的主角往往会循着“龙与地下城”的规则书获取一根质朴的铁棍,组建一个三至四人的小团队,在城堡击败敌人尾随其进入山洞,在地下世界救出三位美丽的公主。然而这之后,那些同伴会见色(或者利)起意把主人公留在洞里自己回去领赏,却想不到主人公仍能逃出生天并与他们当面对质,最终在完成了国王最后的考验后迎娶了三名公主,从此以后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而说到“半人半熊”,我们也有必要提一下拉脱维亚民间的传奇英雄“杀熊者” Lāčplēsis,相传他力量夸张到轻松撕烂了一头巨熊的血盆大口,因此才有着“杀熊者”的英勇绰号;但最后他发现自己之所以如此力大无穷恰恰是因为自己的母亲就是一头巨熊……
史诗就此戛然而止,因此至于这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道德的沦丧我们已经无从知晓了;不过扯了这么多有的没的之后,尽管我们依然不清楚熊之女神Artio在凯尔特神话里究竟是何种地位,但通过这些似曾相识的故事,相信大家应该也能对这位女神的职能有个自圆其说的设定了。
更何况我们归根结底讨论的是宫崎英高的设定啊,这家伙可从来都是不分时代不分地域,一股脑地把所有真实虚假的神话设定、宗教符号、文化现象丢进游戏为自己的世界观服务,配合游戏原汁原味的独特画风,这才让他完全架空的世界观有了毛坯房般粗粝而质朴的真实感。
而这不也正是宫崎英高作品的魅力所在吗?
-END-
关注“碎碎念工坊”,传播游戏文化,让游戏不止是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