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人,它指的是被荐举之人。汉代选取读书人当官,是不用考试这一法子的,一般是朝廷命令各郡国守相举荐贤材,推举贤人,所以用“举人”称那些被举荐的人。到了唐宋时期,有了进士科,也就是要考试了,凡乡贡中试者,需入京应试,这些人都通通称为举人。到了明清时期,举人则是称乡试中试的人。所以,举人不是官。
举人
在科举的那个时代,参加考试的人一般被称为“赶考者”,想要考取“状元”,就需要闯过四关,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科举考试
首先要经过“童试”这一关,也就是县州级考试,这级考中的人就称为秀才啦。这样算来,现在的初中生毕业考上了高中,放在以前,那就是秀才了。;接着就要参加省级考试了,这一关叫“乡试”,应该跟现在的高考算是同个级别的了,考中人就称举人,乡试第一名则称“解元”;
秀才
中了举人,就有资格参加国家级考试,也就是“会试”,会试中考中的人称“贡士”;贡士就可以参加皇上亲自监考的“殿试”,殿试考中者则为“进士”,进士一甲只有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
所以,秀才也只是一种称呼罢了,而举人就不同,地位比秀才高,是有当官的资格,但不是官,即使不做官,也算是一县名流,受人尊敬。
进士就可以做官了,由国家统一分配官职,而状元、探花、榜眼就留在京城,在皇上身边当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