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张家界慈利县溪口镇云岩村,村民们正在给红薯种育苗 (新华社发 汪海云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张家界桑植县脱贫路?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张家界桑植县脱贫路
在湖南张家界慈利县溪口镇云岩村,村民们正在给红薯种育苗 。(新华社发 汪海云摄)
新华社长沙4月16日电(记者阮周围)“多亏了驻村帮扶工作队,老年劳动力也有了就业机会。”67岁的湖南张家界慈利县溪口镇云岩村村民朱付元说,2018年6月村里成立了红薯种植专业合作社,自己实现了家门口“再就业”。“每天准时上下班,猪也养了,生产也干了,真是一举两得。”
云岩村是中国中部一个典型的贫困山村,由于喀斯特地貌,地里留不住水,玉米、水稻等产量一般,年轻人纷纷外出打工,留下老人、孩子独守大山。
村民回忆,以前村里全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有的组不通路不通水,村民过着肩挑背负、骡马出行挑水喝的生活。
在村民印仕林看来,这几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正蓬勃发展,不仅解决了田地荒芜问题,还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我在村里免费领养了猪仔,又被纳入村里的公益岗位,还经常去合作社做工,去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
云岩村村民收获红薯,笑容满面。(新华社发 沈成花摄)
“仅仅是给钱,还称不上真正的帮扶。真正的脱贫要发展产业,让贫困户拥有内生动力,给他们提供就业的技能和机会。”慈利县纪委监委驻云岩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王中山介绍,在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班子的讨论下,决定结合当地的传统产业——红薯种植,建立800平方米的红薯加工厂房,走“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的一条龙产业化经营路子。
“加工厂建立后,80%的村民都参与进来,热情很高。”村支书张林圣说,有时天不亮就有村民下地挖红薯,工厂里机器每天转不停,老百姓干得热火朝天,很多邻村的村民也被吸引,前来做工。
张林圣说,过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工作队通过长期调研,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光伏发电、自来水等各类项目。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9500元,是2015年工作队进驻前的4倍。
在云岩村的红薯加工厂房前,村民们种植的红薯准备加工 (新华社发 汪海云摄)
“过去连基本生活需求都难以满足,现在我们穿着布鞋跑遍全村。”慈利县纪委监委驻云岩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兼村支部第一书记朱良军说。放眼四周,水泥道路宽阔、干净整洁,自来水和电已送入山里的每户人家。
物质生活渐渐富足的同时,老百姓的精神生活也“富裕”起来。朱良军的妻子王淑平退休后也驻村辅助丈夫的扶贫工作,经常组织农村妇女一起爬山、烧烤、旅游。她还利用擅长舞蹈的优势,在村里拉起一支集舞蹈、弹唱于一体的文化队伍,又引导村里组织了一支篮球队。渐渐地,村民精气神变好,娱乐方式也变多了。
目前,云岩村82户贫困户329名贫困群众,已脱贫77户314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工作方法。抓产业发展、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是云岩村脱贫攻坚的落脚点。接下来,我们计划实施村主干道安保工程、路灯亮化工程、文体活动中心建设等项目,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提升脱贫质量。”王中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