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北纬28°24′31″——北纬30°07′53″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陶渊明笔下《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地就在常德市。
常德,古称“武陵”、“朗州”,湖南省辖地级市,位于湖南北部,江南洞庭湖西侧,武陵山下,史称“川黔咽喉,云贵门户”,是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常德城名源自《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历史故事“刘海砍樵”、“孟姜女哭长城”以及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记》等浪漫主义情结贯穿常德城二千多年的历史,开创了常德独有的“善德文化”。
刘海砍樵
常德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城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首届魅力城市、国际湿地城市 、国际花园城市、全国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华诗词之市等称号。
名称由来
北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在鼎州设常德军,后升州为常德府。此名取材于《老子》“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和孔颖达《诗经·大雅·常武疏》:"言命谴将帅,修戎兵戎,无所暴虐,民得就业,此事可常为法,是有常德也",“有常德以立武事,因以为戒焉。”其义为上行德政,下安本分,谓之常德。“常德”之名始于此。
常德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是江南著名的“鱼米之乡”,地处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江下游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常德市东据西洞庭湖,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市湖汊交错;西倚湘西山地,与蜿蜒在张家界市慈利县、永定区及怀化市沅陵县的武陵山脉相承;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山地以及荆州市松滋市、公安县、石首市的平原相连;南抵资水流域,乌云山脉是常德市与益阳市资阳区、桃江县、安化县之间的分水岭。
常德最北端在石门县壶瓶山镇桐木山村(北纬30°07′53″),最南端在桃源县西安镇薛家冲村(北纬28°24′31″),最西端在国营东山峰,最东端在汉寿县百禄桥乡烟包山园艺(东经112°17′52″)。常德市境东西极宽174.6公里,南北极长187.2公里,全市总面积1.82万平方千米。
常德市西北部属武陵山系,多为中低山区;中部多见红岩丘陵区。常德地貌大体构成是“三分丘岗、两分半山、四分半平原和水面”。山地面积677.61万亩,占常德市土地总面积的24.8%,平原面积978.98万亩,占总面积的35.9%,水面220.76万亩,占8.1%,丘陵岗地853万亩,占总面积的31.2%。
现断块隆起山(如太阳山)和蚀余岛状弧形山(如太浮山);东部为沅、澧水下游及洞庭湖平原区;西南部为雪峰山余脉,组成中山区。由此构成区内南、北高,中间低,两山夹一凹的基本地貌轮廓。常德市地貌的形成,自远古代武陵运动以来,已经受多次构造运动。远古代末,市境为一广阔的古海槽,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武陵山区随江南古陆上升,海水退出。此时,常德、临澧、石门等县成为陆地。印支运动,使全区海水全部退出,基本上结束海相沉积的历史。燕山运动,奠定了区内地貌轮郭的基础骨架,与现今的地貌大致相仿。新构造运动对地形影响最大,使西部地区继续上升,导致侵蚀作用强烈,形成构造地貌。中部常、桃盆地上升微弱或稳定,引起强烈的堆积和微弱的侵蚀、剥蚀、形成流水地貌;东部地区间歇沉陷,湖积盛行,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形成湖积~人为地貌和生物地貌。常德市整个地势由西向东部倾斜,地貌类型呈中山,中低山或山原,低山~侵蚀剥蚀丘陵,岗地-流水堆积平原和湖积围是平原的顺序展布。
常德市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515座(澧县1座、石门县469座、桃源县45座),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43座,最高峰壶瓶山标高2098.7米。
壶瓶山
壶瓶山属石门县境,位于湖南省最北端,地球上神秘的北纬30度线从其腹地穿过,主峰海拔2098.7米,被称为“湖南屋脊”,旅游开发区域约1200平方公里,其中自然保护区面积665.8平方公里,是大湘西旅游圈与大三峡旅游圈的交汇点,是湖南十大山岳景观之一,新潇湘八景之一。
太浮山
临澧太浮山原名彰龙山,相传汉代浮邱子在此修行得道而闻名于世,故改名叫太浮山。太浮山位于县城西南12公里。207国道、石长铁路从山脚而过。贯穿花岩溪、桃花源、夹山寺的旅游线路1801省道擦西南山脚而过。整个太浮山面积4300公顷,海拔高度604.5米,有99岭,33岔。其“二十四景”江南闻名。
雪峰山
湖南省东西两部不同自然景观及沅江和资水之间的分水岭。位于省境中部偏西,中国第二级地势阶梯的南段转折带,云贵高原东坡过渡到江南丘陵的东侧边幅;是较独特的地理单元。雪峰山属“原始江南古陆”的西南段,呈一向北西突出的弧形构造。广泛分布前震旦系冷家溪群、板溪群一套由浅变质的板岩、变质砂岩及千枚岩组成的地层,震旦系变质碎屑岩亦发育良好,早古生代寒武—志留系的板岩、灰岩、细砂岩等组成的地层间有出露。
河洑山
河洑山位于沅江北岸,紧靠常德城区。在郁郁葱葱的河洑山脚下,有座古朴风情的小镇,相传这里两千多年前便已为市,以前叫平山后叫河洑山。解放初期正式建成河洑镇,如今只要你来到河洑镇便可看到,在你的脚下,高楼厂房掩映了绿荫之中,集市车水马龙,到处呈现着一副繁荣兴旺的景象。
沅江又称沅水,是中南省份湖南的第二大河流,分南北两源,南源龙头江,源自贵州省都匀的云雾山,北源重安江,源自贵州省麻江县平月间的大山,两源汇合后称清水江,至銮山入湖南省芷江县,东流至黔城与潕水汇合处称沅江,流经会同、洪江、中方、溆浦、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和常德等县市,至常德德山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1033公里(湖南568公里),流域面积89163平方公里,其中位于湖南省51066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径流量393.3亿立方米。
澧水是湖南省四大河流之一,澧水干流分北、中、南三源,以北源为主,北源源于湖南省桑植县杉木界,中源源于湖北省鹤峰县中营镇,南源源于湖南永顺县龙家寨,三源于桑植县南岔汇合后东流。沿途接溇水、渫水、道水和涔水等支流,至津市市小渡口注入洞庭湖。干流全长388公里,流域面积18496平方公里(湖南15505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131.2亿立方米。
常德市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四季分明,春秋短,夏冬长;热量丰富,雨量丰沛,春温多变,夏季酷热,秋雨寒秋,冬季严寒。
常德市年平均气温16.7℃,年降水量1200-1900毫米,无霜期272天,适宜水稻、棉花、油料等作物生长。由于受地形影响,该地气候呈现非地带规律。西部山区,东部比西部略低,石门东山峰农场年平均气温9.2℃,而石门等澧水河谷地带年平均气温16.8℃。中部丘陵区、太浮山与太阳山对峙形成向北敞开的簸箕形盆地,致使临澧、桃源一带冬季易受冷空气袭击。平原区安乡县年降水量在1500毫米以上。
历史文化常德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次方言——西南官话。这与历史上大规模的移民密切相关。据史料记载:秦汉以来,不断有北方居民南迁。西晋末年的永嘉丧乱,引起北方人口第一次大南迁,大量人口沿汉水流域南下,渡江到达洞庭流域,这次大迁徙一直延续到南北朝。唐朝的安史之乱,曾使“襄邓(湖北襄阳和河南南阳)百姓,两京衣冠(长安、洛阳贵族)尽投江湘,故荆南井邑,十倍其初。”北方居民迁徙规模大,人数多,地域集中,使其语言不仅难以被本地土著语言所同化,反而给当地土著语言以巨大的冲击,这是常德话与北方话产生亲缘关系的历史渊源。另外,从唐朝至南宋末年,澧朗二州(今常德)一直归入以荆州(江陵府)为中心的政区,客观上促使了常德话与北方话的交流、融合、同化。可以说,常德方言自古以来一直受到北方话的浸润、冲刷,最后终于与之融为一体。尽管明清以来,大量的江西居民迁至常德,但由于规模较小,地域、时间不够集中,因而并没有对常德方言产生大的冲击,最终被常德方言所同化。安乡方言有西边话与南边话之分,西边话属于官话,占主导地位,南边话属于湘方言。这是因为湘语区近百年来有移民迁至安乡,他们的后代大多保持祖先湘语的特征,同时也能说官话,形成官话与湘语并存的局面。
习俗常德城乡概以大米饭为主食,无论老少,有嗜辣习惯,爱吃糌辣椒、油炸辣椒、辣子酱、白辣椒。有腌制坛子菜、腌腊鱼腊肉的习惯。
常德盛产稻米,久而久之,形成了以大米为主要原料的大众化小吃食品。在80年代后,米粉逐渐成为常德城镇居民早餐的主食。发糕,油粑粑,煎米茶,作为早餐,一般是边吃油粑粑,边喝煎米茶。
常德人喝茶很讲究,除一般泡茶外,还盛行擂茶待客。相传喝擂茶起源于东汉初年。当时马援征“五溪蛮”,兵困壶头山,瘟疫流行。土人教以用生姜、盐、茶叶、煎米制作此茶,饮后瘟疫即除,遂沿袭至此。
曲艺武陵戏原名常德汉剧,是湖南的地方大戏剧种之一,以常德为中心,流行于湘西北、鄂西南并远及黔东。武陵戏起源于明代,20世纪初,武陵戏兴盛,各地戏班林立,名艺人辈出。现存传统剧目约500个,其中高腔剧目30个,弹腔剧目占90%以上。武陵戏起源于明代,演唱弋阳腔和昆腔。弋阳腔曾受青阳腔影响,并长期和本地傩愿腔、民歌号子相结合,演化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楚调,即后来的高腔。
常德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截至2012年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项;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处;省级风景(旅游度假)区3个。
类别 | 名单 | ||
山水类 | 桃花源景区 | 壶瓶山风景区 | 夹山风景区 |
星德山 | 花岩溪风景区 | 柳叶湖 | |
人文类 | 澧州古城 | 常德诗墙 | 城头山古文化遗址 |
林伯渠故居 | - | - | |
休闲类 | 柳叶湖旅游度假区 | 湖南东山峰云顶滑雪度假区 | 清水湖旅游度假区 |
仙阳湖 | - | - | |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西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 - |
国家森林公园 | 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 |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 河洑国家森林公园 |
花岩溪国家森林公园 | 湖南嘉山国家森林公园 | 黄山头国家森林公园 | |
国家湿地公园 | 毛里湖国家湿地公园 | 沅水国家湿地公园 | 书院洲国家湿地公园 |
涔槐国家湿地公园 | 仙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 - |
湖南常德十大著名旅游景点,你有去过吗?
常德古称武陵,历史悠久,山川秀丽,历来被称为“洞庭明珠”和“湘西门户”。常德名胜古迹遍布,最有名的当属晋代诗人陶渊明曾描绘过的桃花源。
因湖的形状像柳叶而得名的柳叶湖
柳叶湖,位于古城常德东北,是湖南省最大的山、水、城三位一体的生态型城市旅游休闲度假区,白鹤山、花山、太阳山环绕湖北部。其中白鹤山很早以前就是白鹤栖息的宝地,每年5月-9月,成千上万只白鹤与白鹭在蓝天碧水间翩翩起舞,为柳叶湖增加了奇丽的色彩。
我国四大道教圣地之一的常德桃花源
常德桃花源,是1600多年前中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所描述的世外桃源真迹,始建于晋代,有“第三十五洞天,四十六福地的美誉”。桃花源前面有滔滔不绝的沅江,后面是绵延起伏的武陵群峰,境内古树参天,溪水清澈。桃花源景区内开发了福地洞天桃花山、道教胜地桃源山、世外桃源秦人村、神话故乡桃仙岭四大景区。
全球首个岛上水主题乐园——常德欢乐水世界
常德欢乐水世界,位于有“中国城市第一湖”之美誉的柳叶湖度假区,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项目以“水”文化为核心,将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及高科技水上游乐相 融合,将比肩欧美的现代惊险水上娱乐与现代科学水疗理念相结合,旨在打造富有地域特色又兼具国际游乐风尚的华中旅游新地标。
佛教圣地——夹山国家森林公园
夹山国家森林公园,位距石门县城东南8公里,因境内东西双峰对峙、南北一道中通而得名“夹山”,是集闯王陵园、茶道源头、森林风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这里空气清新、群峦叠翠,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人文历史,是休闲度假、探幽访古的好去处。
被誉为中国白鹭之乡的花岩溪
花岩溪,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洁净的高山平湖,特色的农家旅馆,这里层峦叠嶂、沟壑相连,有上千亩原始混交林,特别是每年的3月-10月,数万只白鹭在景区内五溪湖畔的森林里栖息,为花岩溪更增添了迷人的风景线。
武陵阁所在地——笔架城
笔架城,巍然屹立于沅水河边,旁边便是雄伟的武陵阁。笔架城远看状如笔架,青砖砌成,由并列的5个三角形城垛组成,中间一垛最高,两侧依次降低,这个景观象征文运兴盛、文人蔚起,是常德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游人可登临笔架城极目远眺,滔滔沅水从脚下流过,广褒的绿色乡村尽收眼底,视线极好。
常德十景之一的夷望溪
夷望溪,亦称怡望溪,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沅江的支流。发源于桃源县西安镇,流经桃源县、沅陵县,在桃源县注入沅江。是桃花源外围景点中最美的景点,这里景色秀美、山水怡人,被称为常德的的“小桂林”。
湖南省海拔最高的地方的壶瓶山
壶瓶山,主峰壶瓶山顶海拔2098.7米,为三湘四水所有高峰之最,号称“湖南屋脊”。主峰之巅的造型唯有从西侧的松树垭方向看得最为清楚,其南北崖头高翘,形如壶嘴与壶把,中间圆拱稍低极像壶盖。待攀峰顶高踞崖台再看,主峰的巅顶原来周高中低是一形状宛如瓶颈的盆地,“壶瓶”二字由此得来。
以桃花为主题的公园——常德白马湖文化公园
常德白马湖文化公园,全国桃花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特色城市公园。在白马湖公园里,一簇簇的桃花姹紫嫣红、绚烂芬芳。成片的桃花则是竞相开放,吸引着市民纷至沓来,有的漫步林间,享受暖暖春意,有的相偎花丛,赏花留影,摄影爱好者也穿梭在桃花林间,捕捉美景。
动植物种类众多的西洞庭湖
西洞庭湖,水域辽阔,属国家五级生态旅游资源,有湿地面积2.696万公顷,湿地区内有植物865种,鸟类200多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鸟类20多种,鱼类100多种,数万亩自然芦苇林,是众多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水禽的栖息地。是亚热带内陆湿地的典型代表,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为国家湿地公园。
来常德必吃的7种美食,每一种都风味独特,来看看你都吃过几种?
1.常德酱板鸭
常德酱板鸭,是常德境内武陵区的特产美食。它不仅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风味,还以其独特的香、辣、鲜、醇等口味,一直享有常德一绝的美誉。从外观上看,常德酱板鸭通体红光油亮,色泽呈深红或酱褐色,撑板成型完整,形体扁平柔和,吃起来酱香浓郁,香辣爽口,一直都深受当地民众和游客的青睐。
2.常德米粉
常德米粉,是常德境内的一种风味美食。因为制作工艺考究,主要以当地早籼米为原料,制作时要将早籼米经过十几小时浸泡,然后打浆,加热定型等特殊工艺制成。成品米粉具有洁白、混圆、细长且有弹性,食用时只要用开水烫热,加上作料后即可。口感润滑可口、风味独具,一直闻名三湘。据传,早在清光绪年间,常德就有了生产米粉的店坊,生产的米粉又细又长。长期以来,常德人都喜欢食用米粉,外地来的客人,也以能品尝常德米粉为一大乐事。
3.芙蓉三鲜火锅
芙蓉三鲜火锅,是常德境内的一种传统美食。当地火锅主要有两种材质的,一种是铜做的,一种是用小火炉,里面装上炭火,上面放上陶制的砂锅,烹煮时暖意融融,故名暖锅。因为烹饪食材主要以瘦肉末、鸡蛋、白菜,粉丝、青菜心、鳗鱼、火腿为原料,制法时先将火腿切成薄片,鸡蛋打匀摊成蛋皮,鳗鱼去皮骨剁成肉泥,加水、盐、姜末,搅拌成糊状,做成鱼刃,放人冷水锅中煮熟捞出。肉末加水,盐适量,葱姜末拌均匀,一半做成肉丸放入火锅氽熟,一半放在蛋皮上,搓成蛋卷,上锅蒸熟取出待用。这时,往火锅内放人肉汤、盐、味精、白菜、烧开后,汤面上整齐地放上鱼丸肉丸子、蛋卷,生菜心和火腿片,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别有风味。
4.好丝百叶
好丝百叶,是常德境内一种非常有特色的美食。烹饪过程相当考究,主要以生牛百叶,湿淀粉,水发玉兰片,牛清汤为原料,制作时先将生牛百叶分割放入桶内,再倒入沸水用力搓去黑膜,下冷水锅煮至七成烂捞出。然后将牛百叶逐块平铺在钻板上剔去外壁,切成细丝盛入碗中,之后用黄醋、精盐用力抓揉去掉腥味,最后炒锅放入茶油烧八成熟,先把玉兰片丝和干椒末下锅炒几下,随后下牛百叶丝、精盐炒香,倒入调好的汁,快炒几下即可。出锅后具有脆嫩、鲜香的独特风味,一直在长沙和常德境内各大餐馆流传。
5.泥鳅钻豆腐
泥鳅钻豆腐,是常德民间的一道传统风味美食。因为制作工艺考究,主要是将活泥鳅,放入清水中,让其吐尽泥渣,再倒入煮沸的白豆腐内,泥鳅死于豆腐间,而后切成小块,油炸或煮汤即可。因为泥鳅所含蛋白质、脂肪、钙、磷及维生素等成分,都超过一般鱼类的含量,肉质细嫩鲜美,具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之功,一直被誉为水中人参,而豆腐则为食品中之极良者。把泥鳅和豆腐一起烹制,具有进补和食疗功用。
6.芷江葱把鸭
芷江葱把鸭,是常德境内侗族自治县的一道传统美食。烹饪过程十分考究,主要以仔麻鸭为原料,再搭配带皮五花猪肉为配料,烹饪时先将鸭头、鸭脚、鸭肝等将其油炸,然后和煸炒的差不多的五花肉、鸭块以及各种调料一同爆炒出味后,最后放冷水淹没原料,焖烧至鸭肉酥烂即可。装盘后的成品色泽红亮,香辣味浓,鸭肉鲜香,吃过的无不夸口称赞。
7.湘西酸肉
湘西酸肉,是常德境内苗族和土家族传统风味美食。此菜色黄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腻。浓汁厚芡,别有风味。在当地每当贵客临门,土家、苗家人便从坛中取出腌制好的酸肉,下入油锅爆炒,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经油炸变成金黄色,散发出阵阵芳香,闻之生津。在旅游区的餐馆中游客常可品尝到这一独具山乡风味的佳肴,一直都深受当地民众和游客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