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喊出第一声“爸爸”和“妈妈”的时候,内心的激动不言而喻。直到现在,还能依稀记得他们第一次喊人的情景,还能记得自己内心的感动。听到他们开口喊人,多日来的辛苦和努力,瞬间就被遗忘。
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的词汇量、表达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从最初的单字到现在的整句话,付出的艰辛,怕是只有父母自己知道。不幸的是,有些孩子出现口齿不清的现象,甚至不愿意表达。。
发现孩子说话不清楚,很多父母如同掉入深渊,久久都难以平静。的确,口齿不清是一种不良的讲话形态,会影响孩子的正常表达,还会影响他们的性格发展。这些孩子,总是会被身边人无情的嘲笑,从而变得自卑、胆怯。
时间久了,孩子就只愿蜷缩在自己的世界,不愿跟周围人沟通。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内心有多痛苦,就连跟家人主动开口说话,都成了一种奢望。对孩子来说,口齿不清就像恶魔一般,总是缠绕着他们。
可以理解父母的心情,但是一定不能着急,因为负面情绪会相互传染。此时,孩子需要的是鼓励,而不是父母悲痛、惋惜和后悔的情绪。即便是发现孩子有口齿不清的迹象,父母也不要着急,只要找到原因,都是可以挽救的。
孩子说话不清楚,多半是这些原因
1、家庭原因
每个父母的性格不同,他们在表达和处理问题时,也会存在很大差异。若是父母平时忙于工作,几乎从来不跟孩子对话、沟通,不是沉溺在做家务中,就是沉溺在手机中,那孩子在说话方面,多少都有些欠缺。
2、无效对话
为了让孩子早点学会说话,很多父母喜欢用叠词的方式,试图吸引和教导他们说话。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叠词说话的方式,可是在后期跟其他人对话时,这种方式很可能会被嘲笑,影响了孩子说话的心情。
3、旁人嘲笑
不知道为何,总是有一些人自带优越感。孩子的心理承受力本来就不好,说话时经常会出现漏词,或者不连贯的情况,这属于正常现象。可是旁人就会嘲笑,慢慢打击孩子的自尊心。
可见周围环境和人,对孩子语言的影响特别大。作为父母,应该时刻谨记一句话:不随意给孩子贴不好的标签,更不能否定和质疑他们。老人常说“活到老学到老”,孩子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他们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学习。
想让孩子学会正确表达,这些方法赶紧安排
1、提供良好的表达氛围
在特定的环境下,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真的会突飞猛进。父母要跟孩子多交流,用标准的普通话教他们,杜绝所谓的方言、老家话等。哪怕只是听着父母讲话,很多词汇和说话方式,也会记在孩子脑海中。
跟孩子对话时,父母的语气一定要温柔,不仅要有耐心,而且吐字要清晰,说话速度相对也要慢一点。当孩子表达时,父母也不要急着打断他们,更不要插话,做个静静倾听的聆听者就好。
2、游戏方式打开对话欲望
有些孩子的性格相对内向,父母在旁边说了很久,他们却始终没有开口的欲望。面对这种情况,那父母就要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毕竟,很少有孩子能够拒绝游戏的诱惑。
推荐游戏:比赛朗读诗歌,挑选一篇孩子比较喜欢的童话故事,然后约定好比赛时间和奖励,相信孩子很容易接受。再有就是角色扮演的游戏,让孩子选择喜欢的人物,父母也积极的参与配合,一起完成这个游戏。
3、远离嘲笑和打击孩子的人
这个社会,肯定会遇到很多不称心的人,被打击或被嘲笑,都是正常的现象。能做的,就是带着孩子远离这些人,最起码现阶段不要再让他们受伤。同时,也要提高孩子的受挫能力,慢慢训练他成为无坚不摧的人。
有时想想,被嘲笑、被打击也是好事,说明自己还有可以进步的空间。要教会孩子化悲痛为力量,而不是一蹶不振,只要重拾坚强和信心,一切都皆有可能。
写在最后:就算孩子表达不清楚,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父母不放弃,只要他们自己不放弃,相信终有一天,都会创造出奇迹。爱和温暖,是最好的礼物,能让孩子突破眼前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