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局##平遥县##历史冷知识#
公元960年,五代后周殿前都点检赵匡胤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进攻北汉太原,派亲信部将李继勋攻略侧翼,火烧平遥古城,掳掠财货人口无数。《宋史·李继勋传》记载:是秋,率师入河东,燔平遥县,俘获甚众。
大宋继承后周政治遗产,那么河东路(山西)也属于后汉刘知远-后周郭威的统治疆域,但是五代时期藩镇割据,节度使是“土皇帝”,再加上宋太祖赵匡胤谋害了河东节度使刘崇(刘知远弟弟)的侄儿,夺了后周孤儿寡母的江山(后周灭后汉,刘崇承认郭威政权。毕竟后汉隐帝刘承祐不地道,把大将郭威全家杀了),名不正言不顺,使得河东路仍然游离于大宋政权之外。
在今山西境内就有昭义(今长治市)节度使李筠和河东节度使刘崇不服,割据地盘,与宋朝对峙。李筠于当年就被宋朝翦灭。
而盘踞太原的河东节度使刘崇已经称帝,建立北汉。北汉领有并、汾、忻、代、岚、宪、隆等十二州,平遥属汾州。也就是说宋朝建立的时候,平遥政权还是北汉王朝的属县。
八年后,北汉主刘承钧病亡。北汉朝廷皇位继承发生了争议。刘继思先即位,当年则被杀。刘继元又即位,而与大臣又有隙。
赵匡胤以为这是消灭北汉的最佳时机。于是,开宝八年(968),宋太祖遣使入太原,请刘继元投降大宋。刘继元拒降。
第二年(969),宋太祖亲自提兵伐北汉,由于北部的辽政权暗中助北汉,未能攻破太原,因太祖染疾而归。于是,解决北汉政权的军事行动先被搁置起来。这样又过了七年。
开宝九年(976),宋太祖第二次兵伐北汉。此战宋军占有绝对优势,屡战屡胜。然而,正在宋军士气正盛的时候,太祖病故,宋军失去统帅,被迫南撤。宋兵虽撤,但北汉大败。宋兵南撤时俘虏北汉近五万人南归宋统治区,其中有大批平遥老百姓随行。
三年后,宋朝已经全部平定了南方军事割据势力,所以把全部兵力用于消灭北汉战争中来。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匡义二月提兵北上,遂围攻太原,这一仗打的很艰苦,五月太原攻破。(灌水太原城,延续一千六百年的龙城废弃,百姓被迫迁徙)
这次北伐宋军不仅摧毁太原城,劫掠侧翼寿阳县,平遥县也遭到波及,北汉灭亡后平遥县并入大宋版图。
㈡平遥县从大宋走入金朝转眼之间,160年后,到了靖康年间,金兵背信弃义大举南侵大宋,《宋史·忠义传》记载:平遥为汾大邑,久与贼抗。
在抗金名将张克戬的率领下,当时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地人民,顽强抵抗金军南下,这些星星点点的战斗,是太原保卫战的一部分。
平遥被攻破后,介休,灵石,孝义等地无所依托,被金军收降。
破城之后,金军对誓死抵抗的平遥百姓进行了血腥报复。《平遥县志》载,公元1126年9月21日,金将宗翰部将鹘沙虎攻陷平遥,屠城数日,血染郊邑。
鹘沙虎血战半月而攻占平遥,城东的慈相寺几乎全部被烧为灰烬,仅山门及正殿幸存。
至今,在平遥清虚观一块已经辨不清字样的古碑上,还记载着金军在平遥的暴行,名曰《枯骨碑》。
㈢宋新社追评:宋朝颜奎曾作了一首《归平遥》:
“少年湖优势日,问天何处觅。
湖山画屏晴碧,华梦之夙夕”。
平遥县历史悠久,适宜人类居住。先秦时期就有部落生存,秦朝设立平陶县,公元424年避讳北魏皇帝拓跋焘名讳改名平遥县,历史上或为太原郡治下,或为介休郡治下,或为汾州府治下,目前属于晋中地区管辖。
平遥县明代古城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虽然在五代十国到元代,平遥县历经风雨,人民流离失所,战争频仍,命途多舛,坎坷的历史让人唏嘘不已,但是坚强的平遥人还是擦干眼泪,重建家园。铭记历史,也是为了更好的走向未来。
新时代的平遥县,开始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扎根历史,根深树壮,希望平遥越来越好,从历史底蕴中走出一条属于平遥的特色发展之路。
(文/公子权)
这里是宋新社,一个关注宋史旧闻的新闻社。以史为镜,可以正衣冠。请关注搜索“宋新社”,点赞转发评论一下,谢谢支持。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有侵权行为的联系作者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