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土葬才是对逝者最好的慰藉,因为土葬的方式可以保留尸体完整。可随着社会不断变迁发展,我国开始把土葬改为火葬,一来这样的殉葬方式不会破坏生态环境,二来会节约很大的土地空间。在大部分人眼中火葬比土葬可怕,因为尸体是需要燃烧的,可殊不知土葬才是最可怕的,尸体在下葬后一个月究竟会发生什么呢?
当一个人因为某种疾病或者是意外离世的话,在他死亡的前三个小时,他的全身肌肉都会变得松弛,不仅瞳孔会放大,心脏也会骤停,全身血液都是静止流动的,不再为人体继续提供能量。一旦血液不流动,那么逝者的体温就会逐渐下降,每个小时会下降到1.5度左右。如果这位逝者在生前体重偏胖的话,因为有多余脂肪,所以体温下降的速度会变慢。
不过在这个时候,逝者是有意识的,他依旧能够感知到周围的声音,比如亲人的哭泣声,医生们判断自己是否死亡的声音等等,有科学家曾经调查了濒死人群,根据他们的表述,当人在死亡过程中,大脑是有一些思想过程的,此时的他会感觉到自己已经是死亡的状态,因为自己的身体是根本无法动弹的,而大脑却丝毫没有停止活动,所以这些人会有意识能听到外面的声音了解到周围的动态。
试想一下,如果当一个人死亡的话,还能感知到外面的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将他进行土葬的话,对于逝者而言是极其恐怖和痛苦的。
当逝者在死亡不久后就会被他的家人穿上寿衣,然后装入木棺中。如果说家属选择了土葬的方式的话,在死者去世的当天就土葬,那么在不同时间段内死者的尸体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其中地下的温度环境对死者身体影响很大,一旦温度环境适合身体内的变化,那么细菌就会快速分解,体内那些有害气体会不断增多,无法排出后尸体就会发生膨胀,就像是一个很大的气球,在这种情况下还会发生腐臭味道,就算你带了三四个N95口罩,估计也会被熏晕。
过了大概三四天左右,整个逝者的肉身就会继续腐烂,在这个时候很多蛆都会繁殖出来,当然也有其他的微生物。而尸体的内脏包括其他的神经组织也都会被分解变成血水。因为土葬已经是封闭的状态,所以埋在地下高度腐烂臭肉的味道你是根本不会闻到的。
所以,这也是为何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会急需进行土葬,因为逝者下葬的时间越长,越容易散发出腐尸的味道。
与土葬相比,虽然逝者也会感知到自己死亡,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变化,充满恐惧感,但那都之前一瞬间而已。因为火葬的过程很短,还没有等到尸体腐烂,内脏就会分解,但是这个过程中的痛苦似乎比土葬更少一些。
在中国推行的是火葬制度。因为土葬比火葬更浪费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在很多偏远农村地区,一座座山头中都会排着一列列坟头,也正是因为这些土葬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导致农民的耕地越来越少,再加上近年来推行的退耕还林的相关举措,所以耕地面积就会减少很多。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土葬的风俗起源于原始社会中,在夏商时期,就已经采用了土葬方式。在很多偏远落后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一直存在保守传统思想——入土为安,也正是因为这种传统思想在作祟导致了土葬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在土葬过程中,家人会把土葬的范围增高,寓意着埋得越深,逝者越安息。如此一来,就会容易浪费更多的土地资源。
此外,土葬方式还会浪费很多人力和物力资源。比如打坑就需要很多人力,一般三米或者两米深的坑至少需要三四个人花费半天时间去挖,不仅如此购买的木棺也是一种资源浪费。因为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木棺消耗的是森林资源,大量森林遭到破坏,也是人为造成的。
除了土葬和火葬这两种殉葬方式外,还有冰葬。冰葬就是把尸体放入一种特殊的仪器中,然后在200度低温的液态氮下进行冷冻,改造人体结构,然后使其变成粉末,成为我们所说的骨灰,然后再装入一个可生物分解的袋子里,埋入浅墓穴中,那些坚硬骨骼和牙齿不能分解就会归还给家属。但是与火葬相比,冰葬的价格是比较贵的,是不容易被人接受的。
此外还有树葬,所谓的树葬就是把遗体骨灰埋藏在树根的下面,让树将骨灰完全吸收,也就是逝者和树是融为一体的,让人类最终的归宿还是大自然,树葬是近年来推行的一种全新殡葬方式,既满足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也保护了生态环境。
不过,虽然树葬方式是优于火葬和土葬的,但它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树葬无法立碑,所需要的土地只有国家无偿提供,一般都是与城市中的森林公园相结合,比如在城市边缘开垦荒地,在荒地中实施树葬,不仅经济实惠,而且是最为环保的。
土葬的弊端十分明显,但是与土葬相比,火葬也存在很多缺陷。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断接受先进思想,越来越多新的环保殉葬方式会被引入我国,到了那个时候,希望我们能够摒弃传统思想,毕竟保护生态环境才是尤为重要的。哪种殉葬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我们就选哪种,这才是对逝者最大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