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有两个官职总是让人傻傻分不清楚,一个是丞相另一个是宰相。很多刚刚学习历史,或者对历史上的官职了解的还不够的人,总是会将这两个官职混为一谈。
事实上,宰相与丞相是两个独立的官职,应该将它们区分开来。宰相并不等于丞相,尽管两个官职在职责内容上有相互关联和相似的地方。
宰相和丞相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而且在大部分朝代,这两个官职都不会同时存在的。
丞相的起源丞相一职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朝代不止一个丞相,最多可以有3个丞相。秦武王时期设立了左、右丞相,而到了秦二世时期,又多设立了一位中丞相。
丞相是一朝中位高权重的存在,他们存在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辅助君王,以及辅助相国治理国家。
在封建统治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存在,丞相势必要分走一部分的皇权。所以在很多君主的眼中,丞相不仅是辅佐位置,也是可能威胁到自己权力和地位的官职。
身为统治者心胸都是狭隘的,他们没办法容忍自己的臣子拥有过多的权力。在很多朝代甚至取消掉了丞相职位,比如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成为皇帝后,加强了中央集权,废掉了丞相位置,以为这样就可以保持朝政稳定了。然而,没有丞相位置,所有的国家政事都压在了皇帝一个人的身上,皇帝需要做的事更多了。
所以在明朝后期,有几位君主为了分担这种政事压力,他们只好将一部分权力和事务交给自己更亲信的宦官,从而导致明朝出现了魏忠贤这样的宦官势力。
可见,丞相这个位置是有两面性的,它对于皇帝来说,是一个想信任,又不敢信任的官职。
宰相的起源有丞相的时候就有了宰相这个位置。宰相和丞相不一样的是,宰相不是一个具体的官职名称,而是对一朝之中高层领导人员的统称。
像相国、侍中、尚书仆射(ye,四声)、尚书令、军机大臣等这些官职都可以算是宰相。所以一个朝代中的宰相可以有很多个。
和丞相差不多,宰相也是很重要的职位。它在皇帝心中的位置和丞相差不多,皇帝既需要宰相们来帮助他治理国家,但是又惧怕分给宰相太多的权力。
宰相往往是朝中某个部门的统领,后代也常把宰相看作是权臣的代表。历史上经常出现朝政内乱,多半都是由这些权臣引起的。
几乎历朝历代都有宰相的存在,但是丞相是在各朝各代中断断续续出现的。有一些朝代两个官职会共同存在。
如果宰相是相国职位的话,那相国就是朝廷中地位最高的官职,甚至高过丞相。像秦朝的时候既有丞相也有相国,但是在这个时候丞相的作用是辅佐相国处理政事的职位。
到了清朝,就没有宰相的职位了。代替了宰相辅佐皇帝的是内阁军机大臣,但其实只是换了一种称呼,职责和权力是没有变化的。
无论是丞相还是宰相,这两个职位在历史上都处于不断地变革之中。所以我们会发现宰相有很多种身份,既可以是相国,也可以是尚书令还可以是尚书仆射。
历史上有很多名人担当过丞相一职,比如曹操,再比如诸葛亮;而宰相也有很多出名的人物,东晋时的谢安,唐朝的房玄龄,北宋的王安石等等。
是丞相还是宰相都不重要,只要能够帮助君王治理国家,能够给百姓带来福祉,就是好职位,是可以千古留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