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礼都有哪些内容(周礼到底是什么)
周礼都有哪些内容(周礼到底是什么)
2024-11-22 02:03:01  作者:请叫我男神  网址:https://m.xinb2b.cn/life/ybe527541.html

“尚”最早有华美屋顶的意思,后来与“上”的意思趋于一致,有崇尚、推崇的意思。


“法”的象形字,是一种神兽,公正严明,明辨善恶是非,代表着一定秩序和规范。

“意”上面是“音”,下面是“心”,它要表达人心中的声音,内心的声响,可惜人的心多变而不专一。

“尚法”就是推崇秩序,强调一种独立于人的意志之外的客观规律。

“尚意”更强调人内在的心里感受,这里的“人”主要是五经博士。

五经博士本来就是一群“仰禄之士”,当汉继秦制,大一统趋势无法逆转时,一群不再坚持“守道而不从势”的儒生出现了。

他们与时俱进,修正儒术,带有明显谶纬的“微言大义”,为朝廷提供意识形态。

一群“仰禄”的五经博士,他们的内心感受,这是今文经学崛起的关键。

当然,官僚化和政治化又使得今文经学僵化和陈腐,盛极而衰。

于是反对谶纬、注重训诂、以史为鉴的古文经学崛起了,这是新一轮的与时俱进。

所以,今文经学“尚意”,古文经学“尚法”。

当“尚法”已经成为宣帝以后帝国在理论思想界与现实改革派的新潮流时,一部《周礼》出现,胜负就分了。

今文学派那套“推士礼而致天子”的《礼》,越来越不符合帝国大一统的制度。

此时古文学派搞到一本战国时期的书,叫《周官》。

最早由河间献王将此书献给朝廷,但不知什么原因,连一些身份很高的大儒当时都没见到,就被藏入秘府,无人知晓。

直到成帝时期,刘向刘歆父子在校理秘府所藏的文献,发现此书,并加以著录。

刘歆非常推崇此书,认为出自周公手作,是"周公致太平之迹",把此书重命名为《周礼》。

而《周礼》是充分体现“尚法”思潮的应用型书籍,它建构出一套既保有儒家礼乐刑政的治理传统,又充分考虑到大一统制度的新型治国模型。

尽管后世不断质疑《周礼》是伪经,在王莽改制前,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和《周礼》组织设计完全一致的诸侯国和王朝。

但从西周到西汉,却都可以找到若干与《周礼》相同的官名。

同时《周礼》以职官权责分配为内容安排治理秩序的政治内核,实在太经典了。


这个内核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一直到今天,那就是《周礼》开篇的“十六字总纲”:

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以为民极。

《周礼》全书有六篇,《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和《冬官司空》。

其中天官主管宫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

这就是“天道”作为自然法的独特六官体系,以天地四时为序排列,各属官职权皆效法天地四时。

万物统于天,故天官冢宰为六官统帅,地厚德载物,故以司徒教化天下,四时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故宗伯、司马、司寇、司空四官与四时特性相类。

“设官分职,以为民极”的意思是,天子为民立官,通过设官分职的方式为民众确定规则法度。

这是华夏行政法的规范,也是《周礼》确立的法体系,充分体现了治国就是治吏。

官和民被大一统的天子赋予组织岗位,官从事的是管理岗位,民从事生产和服务岗位,不管是生产岗位还是管理岗位,你在组织中都有“在其中”的权力和义务。

一部《周礼》,使得社会中无人不在国家这个组织中,无人不是组织的岗位中。

对于大小官员和民众加以巨细无遗的规定,天下被安排到一个整体的“法”秩序之中。

《周礼》的“法”秩序,通过儒家的改造,居然变成了一种多维同构

多维讲的是儒家在坚持“天道”作为自然法的基础上,吸收了礼和刑的规范。

本来刑罚与礼治在儒家是相对,所谓出于礼而入于刑,慎刑而彰德。

《周礼》的礼最为系统,既有祭祀、朝觐、封国、巡狩、丧葬等等的国家大典,也有如用鼎制度、乐悬制度、车骑制度、服饰制度、礼玉制度等等的具体规制,还有各种礼器的等级、组合、形制、度数的记载。

但礼治的社会问题在于,过于强调人的同理心和同情心,缺乏刑的保障。

天下殊途同归,宗伯主管礼法,司寇主管刑法。

刑法官吏负有纠察失礼的现象,礼法具有客观化和可执行,而刑法展现出重视“失礼”诉讼者心理、重视“失礼”的官方证据以及根据“失礼”案件进行刑罚的专业化。

礼与刑俱不可偏废,它们共同构成《周礼》新治道的规范基石,这就是多维。

而同构,选择了“中”作为价值观,把多维规范有机统一起来。


孔子在《论语》中说: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这个“均”“安”“平”就是“中”这个价值观的行为准则。

比如,主管天子与政府财用的天官,要求量入为出,达到财政税赋上的均衡,夏官司马要做到均守平则,秋官的刑法需要合于“中”的法价值。

多维同构的《周礼》,以“尚法”应用于国家治理上,它充分诠释了经济、军事和行政三位一体的政治内核,体现了人尽其能、地尽其力、物尽其用的天道自然秩序。

在经济的设计上,《周礼》强调均衡主义和可持续发展,表现为资源利用的适度性、生产和供给的公平性、利益分配的普惠性方面。

比如国家对树木采伐、狩猎、捕鱼实行休禁期制,对贫瘠土地实行休耕制,在土地分配中对上中下三等实行调剂制,实行兵役、徭役的轮换制,劳动采用互助制等。

在军事的设计,《周礼》强调寓兵于民,国家有六军建制但无常备军队,士兵与农民是一体,乡村组织与军事组织是一体,军事将领与乡村官员一体。

农业生产时,只有民,没有兵,到了农闲时,乡村基层抽调农民参加军事训练,国家对外作战时,各村官员带着本村民众自带武器形成作战单位,到指定地集合,听从大司马指挥,非常类似府兵制。

在行政的设计,《周礼》关注为官僚立法,将多维的规范通过不同职权的职官同构在大一统的天下法秩序中。

“惟王建国”是《周礼》行政法理的基础。

天子建国是国家政治逻辑起点,天子是政治的总负责人。

这样政治上的“命”与“令”被分别规范了。

“命”多用于关于天子礼仪性的行为中,强调这是天子的权力,这个权力是不能拱手让人,而“令”专指官僚体系内部的行政命令。

六官体系与天子相对应,代表天子治理天下,冢宰是六官之首,是治权与治道的负责人。

天子与冢宰的关系,其实政权与治权的关系。

“令”听从于“命”,治权归于政权,是华夏“政治”的特征。

这样百官“各修乃职,考乃法,待乃事,以听王命。其有不共,则国有大刑”

当然在治权,《周礼》赋予官僚机构自主权,很多下级职权部门长官有自主发布“令”的权限,比如医师“掌医之政令”,酒正“掌酒之政令”

这是“自上向下”的组织设计书,不仅记载不同行政体系需要哪些官职,每个官职要有多少人,还把这些官员平时工作的很多标准作业程式(SOP)描述出来了。

程式代表了流程,而作业代表了实际的操作,官僚日常行政流程变得具体了。

同时《周礼》积极吸纳地方风序良俗,也并承担着辅助教化的角色,地官司徒“以俗教安,则民不愉”,又是一种以吏为师的文法吏教化模式。

当然教化的是用六安万民:一曰媺宫室,二曰族坟墓,三曰联兄弟,四曰联师儒,五曰联朋友,六曰同衣服”

要求官员在地方教化上,充分发挥血缘宗亲、师徒朋友等人情关系,彼此困难相扶、守望相助,给地方治理添砖加瓦。

总之,《周礼》充分认识到天道万物的复杂性,比如对于一件刑事案件的处理,须对礼、命、典和俗等规范加以同构,最终得出合于“中”的结论。

一部《周礼》就是华夏经典的多维同构行政法,治国就是治吏,于是它也成为后世托古改制的思想武器。

西汉末年,刘歆和王莽开创了将《周礼》用之于社会改革的先河,他们构建了“九赐”为主的官制,以郊祀天地为主的礼制,以设官分职为主的职官制度,以王田为主的土地改革,以五均、赊贷为主的经济制度等。

王莽托古改制的失败,并没有大打击《周礼》声誉。

东汉时期,刘歆的门人杜子春传授《周礼》,郑众、贾逵、马融等鸿儒皆仰承其说,一时注家蜂起,《周礼》大盛。

《周礼》是一部实践性很强的治国书籍,半部《论语》是治不了天下的,但半部《周礼》却可以。

中国历代的官制、爵位俸禄、礼乐、土地、赋税、军事等制度有借鉴。

西汉中枢官制是三公九卿制,到西魏北周时期,宇文泰委托苏绰、卢辨等依据《周礼》建六官制度,后来隋文帝在北周六官制基础上,结合南朝官职特点,终于构成了三省六部制。

王莽的《周礼》改革失败了,但北周、隋唐的《周礼》改制却非常成功。

到了北宋,作为经学家的王安石,搞出了《周礼》义理学的代表作《周官新义》。

作为政治家的王安石,启动了熙宁变法,他的保甲法来自《周礼》的比闾、什伍制度,市易法和青苗法来自于《周礼·泉府》。

《周礼》不仅影响了政府治理,也影响了中国民间,一些乡绅用《周礼》完善宗族制度和风俗规章的组织民约。

好了,古文经学是扎根于民间,就充满了天然活力,不断向僵化的今文经学进行冲击,随着在《左传》和《周礼》的成功,今文经学派全面落败了。

今古文经学之争,其实是清代学术上的总结。

在汉代,这两家表面上水火不容,更多的却是互相渗透,界限并不明显。

《谷梁》到底属于今文还是古文,历来说不清楚。

《左传》解经,也用到《公羊》之义。

东汉末年的郑玄,是经学集大成者,他糅合今古文,被称为“通儒”,但他不注《春秋》而注《汉律》。

说明西汉判例式的《春秋》决狱,被成熟的《汉律》取代了。

所以比起《左传》的“尚意”,《周礼》更是“尚法”。

当然郑玄“通儒”时,士族门阀已经崛起,魏晋神州陆沉,玄学取代儒学。

但今古文经学之争并没有结束。

东汉至唐,基本上是古文经学占据优势。

从宋到明,训诂和传注的传统被压制,儒家主张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古文经学衰落。

满清前期,乾嘉学派的出现,古文经学恢复到全盛时期。

到嘉庆、道光年间,在魏源、龚自珍及康有为等人极力提倡下,今文经学又兴起了。

今古文学派之争的本质华夏帝国的治国理念之争,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华夏帝国结束,今古文学派之争也随之消亡。

其实一部《周礼》的出现,今古文学派之争就已经结束了。

儒家太厉害,不断的修正理论,与时俱进,礼治和刑治在《周礼》集大成了。

而大儒萧望之恰恰就是死于“失礼”。

我们下一讲继续《西汉和平演变》。

  • 这些生活坏习惯容易引起身体早衰(吃饭做这事竟会致早衰)
  • 2024-11-22吃饭做这事竟会致早衰对于凡人肉体的我们来说,吃饭是每天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人体每天需要补充营养来维持机体平衡,这些营养绝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食物可是自古以来,先人就一直教育要“食不言寝不语”,吃饭的时候最好不要做其它事情,可。
  • 生化危机7伊森之死(生化危机村庄伊森)
  • 2024-11-22生化危机村庄伊森本文含有大量剧透信息《生化危机:村庄》作为“生化危机”系列二十五周年之际推出的作品,亦是本系列的第八部正统续作它继承了《生化危机7》的故事,在本作中,伊森已从只身寻妻的小伙子,变成了独自救女的父亲在游。
  • 几部热血沸腾的抗美援朝电影 电影跨过鸭绿江再现抗美援朝
  • 2024-11-22几部热血沸腾的抗美援朝电影 电影跨过鸭绿江再现抗美援朝极目新闻首席记者戎钰《长津湖》之后,大银幕又见“最可爱的人”12月17日,由董亚春担任总导演,丁勇岱、唐国强、孙维民、王志飞、刘之冰等联合主演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跨过鸭绿江》登陆全国院线该片由中央广播。
  • 关于清明节的一分钟小故事(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
  • 2024-11-22关于清明节的小故事清明节的传说故事: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介子推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汤让重耳喝了十九年后,重耳做了晋文公,介子推却背靠柳树死在了山火中,为纪念。
  • 孩子一点都不听话油盐不进(孩子油盐不进)
  • 2024-11-22孩子油盐不进有孩子的父母,一天心思都在孩子身上,生活上关注孩子的健康,心里又在关注孩子的学习有时候,想管孩子又不敢去管孩子,很怕一说孩子就进入到冷战时刻,甚至父母都会处于进退两难的时候,进的话怕孩子跟自己对着干,。
  • 省考必知100个成语(记住这些易混成语)
  • 2024-11-22记住这些易混成语在语文考试中,关于成语的运用是必考的一道题,很多同学日常不注重积累,每次考试都抱着侥幸的心态来面对关于如何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老师都会讲许多种常见的错误类型然而,这些都是理论层面的,考试还是丢分其。
  • 江汉皮影戏合集(江汉平原皮影戏)
  • 2024-11-22江汉平原皮影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湖北皮影中风格最鮮明流传区域最广最具影响力传承后继呼唤新人江汉平原皮影戏民间曲艺“活化石”“看牛皮,熬眼皮”,这是一句江汉平原广为流传的民间俗语它所叙述的是农民们不惜熬夜观。
  • 西红柿怎么做才最好吃(西红柿怎么做最好吃)
  • 2024-11-22西红柿怎么做最好吃西红柿有哪些做法?西红柿怎么做最好吃?看看你就知道了!西红柿炒蛋材料西红柿2个,鸡蛋2颗,葱姜适量,油糖盐适量做法1、鸡蛋打散备用2、热锅凉油放入鸡蛋炒熟3、另起锅放少许油,6成热放入西红柿翻炒,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