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粉末调制而成的底料,浇上肉粒香料熬制而成的臊子,最后放上面粉炸制金黄的细丝馓子,一碗油茶算是制成了。稠而不腻,软中带酥。早上来上一碗,土豪顺带打个鸡蛋,搅拌起来,既营养又美味。
调味讲究的油茶。先把面粉温火妙香,略呈黄色,后将羊油或牛油、胡椒、豆豉、葱、姜、盐等放入适量,加水煮成糊状即可。吃时,放碎蒜苗、炒花生米(压成小粒),真是香味四溢。睡前来一碗,可暖胃、润肺、生热。
油,一般的食用油也可,但最好是选用新鲜的鸡油。因为新鲜的鸡油打出来的茶色和味道耐看、特色;姜,一定要是老姜。新姜辣味不够,打出来的茶水气重味道不纯。水,一定是要是开水;盐,一般的食用盐即可。
少了浇淋在米糊上的肉粒香料熬制而成的臊子汁。这肉臊子汁便是巴中油茶的精髓,使米糊的表面溢满着油汁,这才是顾名思义的“油”茶了。闻而更清香、食而更爽口。 以此而论,达州油茶不能稀称之为油茶,只能叫“米糊糊馓子。”最爱的还是巴中油茶。在巴中你到谁家做客,注重待客之道的巴中人都会为你献上一碗浓浓的油茶
雍正皇帝喝油茶的故事,反而说明油茶绝不是什么高级食品。众所周知,雍正以节俭出名。吴知县是精明的官员,绝不会摆上一桌山珍海味孝敬皇帝。他深知,自己必须做出一副简朴亲民的样子。只有拿出真正民间百姓的吃食招待皇帝,才能够龙颜大悦。接地气儿的油茶,成了最佳的选择。
其实,这种“茶面子”算是清朝时的方便食品。像李纨给尤氏“对茶面子”,更像是一种加餐。像是临时的工作餐。“茶面子”开水一冲就可以食用,因此吃起来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若论性质,有点类似于如今的方便面。但论营养,茶面子却要远胜如今的方便食品了。
可是不管是“茶面子”还是“油茶”,这里面其实都没有茶叶的成分。这个“茶”字怎么来的,说法不一。据我推测,大致这里的“茶”字更趋近于一种烹调手段。茶叶,是用开水冲泡后饮用。“茶面子”,也需要开水“冲”或者“对”这个环节。这冲“茶面子”,看着就像冲泡茶叶一样。像北京小吃“茶汤”、“杏仁茶”,大致也是因此得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