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天上午,湖南宜章九中1913班的同学们就上了一堂与此相关的历史课——《探寻新航线》,历史教师张珊丽把教材文本中探寻航运大冒险的故事情节与新时代载人飞船的信息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比较,刹那间两幅不同时代的屏幕,活化了教材,激活了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创新历史课堂?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创新历史课堂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22年6月5日,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当天上午,湖南宜章九中1913班的同学们就上了一堂与此相关的历史课——《探寻新航线》,历史教师张珊丽把教材文本中探寻航运大冒险的故事情节与新时代载人飞船的信息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进行比较,刹那间两幅不同时代的屏幕,活化了教材,激活了课堂,让学生耳目一新。
结合现实生活中看得到、听得到、摸得着的事例,把历史教材用多媒体的鲜活形式展现出来,用声情并茂的歌声唱出来,甚至带领学生走进身边的历史旧址亲身去体验……躬耕三尺讲台30年,张珊丽用一堂堂精彩的历史课引领学生筑梦前行。
用活历史资源,让学生贴近历史情境。张珊丽立足该县“红教材——湘南暴动纪念馆”“活教材——健在的老革命”的本土资源优势,创新主持开展了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红色宜章》。她首先安排学生阅读《湖南史话》《楚粤孔道——宜章》《宜章红故事》等相关图书,参观邓中夏旧居、湘南暴动旧址,随即带领学生学唱红歌、祭奠革命烈士、光荣院走访老革命,并通过解说员的解说,帮助同学们在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湘南起义纪念馆、邓中夏故居追忆战火纷飞的光荣岁月。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浓厚兴趣,组合出了几个学史兴趣小组,主动上山进寨,过红军桥,走红军街,看红军田,写红色作文。“经此一活动,胜读十年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学们纷纷发出感慨。
寓教于游,润心无声。这堂生动的实践课一举获得2010年全省教学比武一等奖。“历史课堂不应只照本宣科。”张珊丽一头扎进宜章这块红土地,一回回爬上骑田岭的二尖峰,感受萧克将军“晃晃梭镖刺远天”的壮阔场景,一夜夜熬厚乡土教材,让从心里流出的文字更加原汁原味,从而过滤出让课堂信息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教学构想,唤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知不觉中让学生变得爱学、好学、勤学。
深入钻研历史课堂,将业余时间用于自我成长。为了上好历史课,张珊丽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情况,充分发挥现有的教学资源,自编教案,自制教具,不断寻找适合现状的教学方式。截至目前,她自制多媒体课件百余项,编写导学教案百余课,分门别类地写了四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她积极参加国培、省培、市培等各类培训,并运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大胆探索新教学模式。以学生为本,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致力于开创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式教学,小组获取式教学等教学改革实验,勇做教学改革的带头人。
除了教授历史,张珊丽还担任了班主任。张珊丽有句口头禅:“没有文化的家庭是走不远的家庭。”她从历史故事中引导学生从朝代的更替,国家的兴衰,步入班级文化的打造。在她心里,班级就是一个家,用制度管理是最低境界,最高的境界是用文化管理,她引导孩子,家是讲情的地方,身为家人,每一个人都要时时处处为家着想,分担困难,和家人一起喜怒哀乐。
不断给学生以关怀,让学生感受到温暖。张珊丽曾经带过一名自小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的孤儿杨明(化名),孩子成绩不好,从来都是独来独往,多愁善感。一年端午节,张珊丽无意中看见杨明在学校中闲逛。二话没说,张珊丽就把他带回家里一起过节,并主动给他的爷爷奶奶打去电话说:“杨明来我这送祝福啦,不用担心。”听了张老师的话,杨明才支支吾吾地说出了内心的真实想法,大人不在家,这个节过得没意思。吃完饭,张珊丽拿了几个粽子送他回家,路上又顺便给他买了些学习用品,鼓励他说:“你现在是男子汉了,可以做家里的顶梁柱了……”感受到张珊丽的真诚关怀,杨明渐渐融入了集体,成了同学们心中的“杨大哥”,成绩更是突飞猛进,成了班上的尖子生。
30年来,张珊丽悉心掌握班级每一个学生的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逐一加以引导,对后进生、学困生尤其上心。她始终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自信,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助力每一个学生茁壮成长。(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唐丽 黄建锋 谢祚塘)
作者:阳锡叶 唐丽 黄建锋 谢祚塘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