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无论什么病,仿佛只要去医院,医生都会要求我们查一个血常规。有时候我们认为,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查血常规是多余的。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即使心存疑虑,我们还是会照医生的话去做,但是心里不免会觉得吃亏,认为这是医生和医院想要挣钱的一些所谓“套路”!
看病先查血常规真的有必要吗?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块儿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什么是血常规?
血常规也称为“血象”。常规”二字的英文为routing,常缩写为RT或Rt。因此血常规又可写为:“血RT”,习惯上也称作“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等16~18项内容。虽不是特异性检查,但人体各部位稍有异常都会由血液携带其各种信息传达出来。
查血常规有什么意义?
1.红细胞计数(RBC)
红细胞计数增多:可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肺心病、肺气肿、高原缺氧等。
红细胞计数降低:见于各种贫血、血液稀释等。
2.血红蛋白(也称为血色素,Hb或HGB)
血红蛋白的生理性变异和病理性变异大致上与红细胞是相同的。但在各种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减少不一定呈平行关系。
(1)生理性增加:常见于新生儿、高原居民等;
(2)病理性增加:常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各种原因导致的脱水、先天性心脏病、肺心病等;
(3)血红蛋白减少:常见于各种贫血、大量失血、白血病、产后、化疗、钩虫病等。
3.白细胞计数(WBC)
白细胞总数升高,是被非常关注的问题,这种升高既有生理性因素也有病理性因素。我们可以不必担心生理性因素造成的暂时性升高,但是绝对不能忽视病理性增高。当然,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白细胞数量升高和减少往往有以下情况:
(1)生理性增高:常见于新生儿、妊娠末期、分娩期、剧烈运动后等;
(2)病理性增高: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性炎症、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手术创伤等;
(3)白细胞计数减少:常见于病毒性感染、伤寒、副伤寒、黑热病、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化疗和放疗后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白细胞分为5类,包括:①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与白细胞计数意义相同;②嗜酸性粒细胞:该项增多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皮肤病,及某些肿瘤。减少常见于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时,也可见于大手术及某些传染病的早期;③嗜碱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及某些转移癌;④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以及各种白血病等。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淋巴细胞减少症、免疫缺陷病、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等;⑤单核细胞:单核细胞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活动性结核病、淋巴瘤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
5.血小板计数(PLT)
(1)生理性:正常人血小板计数一天内可有6%~10%变化,表现为早晨较低,午后略高;春季较低,冬季略高;平原居民较低,高原较高;静脉血比毛细血管血高10%;女性月经前降低,月经后升高;妊娠中晚期升高,分娩后降低;运动后升高,休息时恢复。
(2)病理性:①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放射治疗和化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等;②增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粒白血病、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脾切除术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