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集古装谍战剧《风起陇西》已经播出过半,口碑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
有人说它一无是处、晦涩难懂,也有人夸它制作精良,配得上经典二字。
这部剧,我是从第一集开始追,客观讲,综合分数至少在及格线以上。
看得出来,导演路阳在很多细节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比如环境的布置、演员的着装,都比较地切合这部剧的历史背景。
今天就结合原著,跟大家聊聊剧中的6大男主角,看看他们的命运最终走向了何处。
1、陈恭:看破红尘后半隐退。剧版的陈恭,是妥妥的男一号,戏份竟然比荀诩还多。
导演为了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真是煞费苦心。
不仅让陈恭顶替了糜冲进入蜀国后的所有戏份,还让他成为隐藏最深的双面间谍。
不得不佩服编剧这脑回路,简直比山路十八弯还要弯。
原著里,陈恭是蜀国安插在魏国的间谍,后来被郭刚查了出来。为了保命,陈恭只得逃回蜀国。
陈恭的能力没得说,这么多年,为蜀国收集的情报都足够他做司闻曹的曹掾了。
回到司闻曹后,陈恭和荀诩合作默契十足,很快就成为了生活中的知己、工作上的黄金搭档。其实,他俩根本没有亲戚关系,在这之前,彼此都不认识。
不知道是不是投资方要求,剧版加了翟悦这个角色,让董子健的妻子孙怡出演,风头甚至压过了杨颖饰演的柳莹,这部剧是董子健的母亲王京花的公司拍的。
陈恭的结局很简单,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他对间谍工作的意义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原来自己出生入死,到头来也只是被人玩弄的一颗棋子而已。
他谢绝了出任军谋司司丞的建议,被调回成都,出任小小的谏议一职,过着朴实无华且低调的日子。
2、冯膺:潜规则柳莹,最终被降职。剧版的冯膺藏得很深:有时觉得他誓死效忠诸葛亮,有时又怀疑他就是烛龙。他跟柳莹的感情线,也终于在14集上线了。
原著里,冯膺只是司闻曹的西曹掾,算是二把手,年迈的姚柚才是老大。
关于冯膺的笔墨也不多,最精彩之处便是他潜规则柳莹,最终也因为柳莹的间谍身份败露,冯膺被降职为司闻司司丞。
柳莹19岁,是一家酒肆老板的女儿,长得如花似玉、美若天仙。
按照蜀国当时的《婚姻法》,凡军籍女子,满了16岁就得嫁给军人。
19岁的柳莹已经是名副其实的“黄金圣斗士”,他爹也天天催,急得头发都白了。
为何柳莹敢明目张胆的违法,不结婚不生孩子呢?原因就是她被冯胤潜了。
冯膺早已结婚生子,可终究是家花不及野花香,他也想独享这朵“沔县之花”。
可他又是高级公务员身份,不能明目张胆犯“重婚罪”,不得已偷偷转入地下。
他在司闻曹泡了多年,对于保密工作,早已轻车熟路,潜了柳莹好几年,一直相安无事。
真正做到了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
但是,老话说得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他的下属荀诩就给他织了一张网。
荀诩安排了一出英雄救美,让高堂秉救下了柳莹,从此两人的感情突飞猛进。
高堂秉本是木讷直男、不苟言笑,感情史比白纸还苍白,奈何听腻了土味情话的柳莹,偏偏钟情这一款。
为了增进感情,他们玩起了交换秘密的游戏。
高堂秉编了一个,柳莹则讲了个真的:冯膺在潜规则她,还把一件极其贵重的定情信物给了高堂秉。从此,冯膺的小命就窝在了荀诩手里。
之后,柳莹父女的间谍身份暴露。在临死前,柳莹还霸道地夺取了高堂秉的初吻,还有“性命”,再一刀狠狠地插进了自己的胸口。
柳莹也真是命苦,她以为遇到了真爱,没成想付出了真心,换来的却是欺骗,她决绝地离开了人世间。
受“柳莹事件”牵连,冯膺最终被降职,做了司闻司的部门经理,还时时处处被姚柚戏耍,估计肠子都要悔青了。
3、糜冲:被烛龙杀害:原著里,糜冲是魏国天水郡间军司马郭刚最得力的间谍,为了执行“青苹计划”,糜冲只身前往蜀国,跟五仙教合作。
抛开所谓的是非观和价值观,糜冲绝对算是个顶尖人才,他有勇有谋,为了完成任务,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是去死。
原著中,唯一能跟糜冲抗衡的也就是荀诩了。两人交手两次,糜冲都占了上风,最终还导致荀诩被降职。
第一次是糜冲深夜往蜀国军械坊盗取弩机图纸,荀诩早就收到了情报,还故意装模作样把值班的士兵都调走,再将自己的下属藏在轿子里,抬进军械坊,玩了个障眼法。
等到糜冲盗得图纸,再来个瓮中捉鳖,岂不美哉。
对付一般小毛贼,这安排肯定绰绰有余,可糜冲不是一般人。
即便被十几个人围住,他还是成功逃出,还干掉两个卫兵。
糜冲被追到了悬崖边,荀诩以为稳了,插翅难逃。
糜冲眼睛都不眨一下,直接跳下去了。
士兵们去谷底寻尸时,只找到一件带血渍的外套,糜冲受了点皮外伤。
第一回合,荀诩完败!
第二回合,荀诩还是提前收到风声,做了周密部署。
可荀诩只抓到了五仙教祭酒黄预和柳莹父女,糜冲玩了个将计就计。
柳莹死了,高堂秉小命差点丢掉,弩机图纸也被糜冲还盗走。
那一刻,荀诩有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不抓住糜冲,誓不为人!
通过盘问黄预,荀诩得到了糜冲将和烛龙在神仙沟会面,转交图纸。
荀诩又马不停蹄杀过去,可惜糜冲已经在一个时辰前被烛龙杀害。
剧版的糜冲早早地下线,非常多的观众为他鸣不平。
那么牛的人,就被几个士兵干掉了,这太不合情理了。
这是强行给陈恭加戏,照顾主角光环。
原著里的糜冲是大神,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读读他的故事,相当之精彩,跟荀诩是棋逢对手,打得难舍难分、高潮迭起。
4、狐忠:烛龙就是他。剧版的《风起陇西》,狐忠是李严将军的左膀右臂,他的戏份并不多。
高堂秉取代了他的身份,成为了观众心心念念的烛龙,还被陈恭狠狠地折磨了一番,最终自杀报国。
原著中,狐忠是军谋司的司蔚,跟荀诩可是铁杆兄弟。
虽然不在同一个部门,但下了班,两人总喜欢找个酒吧,喝喝酒、吹吹水,交流交流工作心得。
后来随着线索的一步步展开,荀诩最终确认狐忠就是他朝思暮想的烛龙,并且在烛龙跟着狐忠逃跑的路上,将他们截获。
然而,对诸葛亮忠心耿耿的狐忠既是烛龙,又不是烛龙。
他是诸葛亮刻意安排的间谍,给郭刚提供真真假假的情报,就是为骗取信任。
一切解释清楚后,荀诩也没有戳破狐忠的身份,只是心里很不是滋味。
李严出逃之后,狐忠也神秘地失踪了。
几年以后,在魏国的一次政变中,被无辜杀害,当然没有人知道他真正的名字和身份,因为荀诩和诸葛亮都已经去世。
5、李严:叛逃被抓,流放外地。李严作为刘备的托孤之臣,蜀国的二把手,却是活得最憋屈的人。
他跟诸葛亮的恩恩怨怨,都可以单独拍一部电视剧。
李严本是一个小县长,刘备入川后,觉得这小子是个人才,于是派诸葛亮作为自己的特使,去做个全面的考察。
诸葛亮一出场就站在C位,虽然说不上位极人臣,但至少也是中央委员级别的核心干部了。
李严和诸葛亮是一见如故,在考察的那几天,两人是从黑夜聊到白昼,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要是一男一女的话,估计都要擦出爱的火花。
看着高大帅气又有才的诸葛亮,李严满眼冒金星,而诸葛亮对这个小迷弟也是青睐有加。在提交的考察报告里,都是对李严的溢美之词。
很快,李严就升职了,从县委书记做到了市委书记,这也不是尽头。
刘备在去世前,又让李严做了尚书令,这要是放在美国,就是国务卿。
除了官位,还有荣誉,就是和诸葛亮一起,成为唯二的托孤之臣。
真正做到了两人之下,万人之上,心里那个舒坦呀。
李严虽为降将,但对刘备如此的器重,也是感激涕零,发誓一定不能辜负刘备的知遇之恩。
可是,李严犯了个很严重的错误: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相父诸葛亮。
刘备去世才仅仅三年,诸葛亮就成为了蜀国实际上的权力核心,军权和政权都握在诸葛亮手中。
为了在有生之年为蜀国谋一条出路,诸葛亮决定出兵北伐。
当然,他并不需要得到李严的同意,甚至跟刘禅也只是打个招呼。
李严作为蜀国二把手,自然是觉得受到了极大的侮辱。
这还只是开始,诸葛亮第二次北伐也是在出兵前一刻,才通知了李严,并吩咐了他,做好军队的后勤保障。
这个名义上的中军都护,在诸葛亮心中只是个管粮食的。
宰相肚里能撑船,可李严受到的侮辱可不是一条船能装下的,他第一次有了叛逃的想法。
诸葛亮也看出了他的心思,特意派烛龙去接触他,几个回合下来,李严就做出了叛逃魏国的决定和行动。
最终趁诸葛亮在外北伐的机会,他悄悄逃往魏国,在半道上被荀诩逮回来了。
为了保全国家的声誉,李严只是以渎职罪被贬为庶民,并被发配。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因病去世,享年53岁。同年,李严也抑郁而终。
既生瑜何生亮,估计李严也有跟周瑜同样的感悟吧。
6、荀诩:郁郁而终。原著中的荀诩,真的可以用开挂来形容。为了追查出烛龙,他表现出了超高的智商和勇气。
狐忠的烛龙身份也是他揭露的,只可惜狐忠给他解开了所有的困惑后,他也彻底失去了对事业的斗志,最终在三年之后,就抑郁而终。
荀诩不是一两句话能够说清楚,有兴趣的朋友完全可以去看原著,写得相当之精彩,堪称蜀国柯南。
剧版的《风起陇西》在原著基础上,做了大量的修改,基本就保留了人名和大概的框架,很多情节不同,连主角的结局也完全不一样。
不知道大家更喜欢原著,还是剧版人物,欢迎评论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