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四条心理学规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父母一定要知道的四条心理学规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个体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其在成长过程当中的遭遇。并且随着人们对于相关内容的了解与重视,当今社会之中个体对于自己与家庭,尤其是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有着愈发多的关注。
比如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就认为,个体在原生家庭当中的经历对于一生的心理遭遇都是有着十分关键影响的,甚至那些遭受不良童年影响的个体,需要“用一生去偿还”这些悲惨遭遇。
而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当中,个体与家庭之间关系的重要指标就是“自卑感”与“创造性自我”,家庭会赋予个体一些相关的能力,使其能够在社会生活当中对待类似的事情时,提升相关的个人体验。
但也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使得许多人在家庭生活的过程当中就染上了各种各样的性情,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性格,来自家庭的影响都是相对应的。
一些比较出众的品德,比如诚实、待人宽厚等品格,往往就是由于个体与父母相处的过程当中,彼此之间能够坦诚相待,良好的互动促进这种美好性格的产生。
相应的,对于那些自幼就喜欢炫耀、从自己身上找优越感的人而言,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一个严重缺陷。
许多未成年的孩子,会常常在学校或者是与同辈群体进行社会互动时,从各种方面寻找自己强于对方的点,之后产生一种浓重的优越感,以“高人一等”的眼光去看待他人。
比如一些家庭条件比较不错的孩子,由于性格上存在的缺陷,常常会和同学们表示自己家中有什么缺少的物品,往往还会显示出十分得意的神情。
这种行为往往被称之为“炫耀”,在中文语境当中,炫耀往往被解读为“满足感通过张扬的,甚至是挑衅的方式向外宣示的行为”,于是我们也可以确定,这种行为会伴随有比较激烈的心理活动甚至是言语表达。
其实炫耀行为并不是最可怕的,而是在炫耀行为的背后,会导致攀比心理的产生。许多未成年人难以判断自己及家庭的消费能力,一旦产生了攀比心理,往往就会盲目地去追求一些生活品质的提升,否则就会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许多家长都会因为子女的这种心理而苦不堪言:明明自己的家庭条件难以承受,却非要满足。
炫耀心理的生成机制在进化心理学领域当中,学者们常常会将个体进化的过程与生物进化的过程进行类比,之后进行比较研究。
同样,炫耀行为在进化心理学看来,也是源于生物在求偶的时候,为了竞争雌性资源,竞相将自己最为过人的一面展示出来的行为。
动物界当中最为典型的行为便是孔雀开屏了,学者们认为,这种竞争机制延续到了人类社会之中,使得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面对某些涉及到资本或者是地位的场景时,也会产生这种心理。
与进化心理学不同的是,在社会心理学领域当中,学者们认为,个体之所以会在社会交往当中展示自己认为最出众的点,一方面是为了社会地位和符号资本,比如在与人交往时,一些人总是会在一上来就亮明自己的职业、家庭,那就是因为在他们的认知当中,这些条件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获取资源的最重要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人会认为假如不将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那么他人就会“瞧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一无所有”的,简而言之就是一种“外强中干”的表现,看似强势的外在是为了弥补自己内在的自卑心理。
比如那些明明生活比较不如意,却拼命强调自己很富有的人。
刻意博取关注的底层逻辑所以就像是上文分析的那样,有的人之所以会经常做出炫耀行为,其实是因为想让外界知道“自己很不错”,也就是所谓的“越是缺少什么,就越在意什么”的心理动力。
在某些个体的身上,其之所以会常常博取外界的关注,恰恰就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当中,童年时期与父母的关系存在一个严重缺陷。自己很少、甚至是几乎从未在自己父母身上获取相关的关注,才会在自己成年脱离原生家庭之后,拼命在他人身上获取这种肯定与认可,以此来满足自己心中缺失的情感。
家庭存在的意义,从物质生活角度来看,是满足尚未经济独立的个体获得生活最基本的保障,满足温饱需求;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是帮助个体顺利成为一个“社会人”,不至于在群体生活当中迷失自己;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则是满足个体的精神和心理需求,不至于在想要获取认同时感到无助。
对于那些生长在父母对自己从不关注的家庭当中的个体而言,当他们想要从父母身上获取相应的肯定、满足自己的需求时,就会变得孤僻,甚至有些偏激。有些人很爱炫耀,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是根源。
当其成年之后,就会发现社会生活之中也会有人对自己表示出认可,所以就会通过各种炫耀行为去博取他人的关注。这其实是一种“底层逻辑”,实在不得已的一种选择。
所以对于已经为人父母的人们来说,假如在与自己子女的相处过程当中,发现年纪并不大的孩子会在生活当中有一些“炫耀”的趋势,那么就应该反思一下自己在与子女的相处当中,是不是有时候会忽视对于他们的关注。
当子女想要通过一些表现获取父母的夸奖时,最好还是做出一些回应,这样其实是对他们成长十分有帮助的。当然,过多的夸奖也不太好,会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变得容易自满。
总而言之,炫耀行为虽说不好,但是这种行为有可能是来自于原生家庭的,尤其是子女与父母的关系当中。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万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