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为你解惑处世哲学,关注我,了解浅谈妙语。
古时候的读书人受到科举制的侵害,迷信书本,因学习古人,学习中犯的生吞活剥,囫囵吞枣的错。
囫囵,完整的意思,直观的意义是,吃枣的时候不知道咀嚼,整个吞下去,比喻在读书上食而不化,不用思考和分析照盘全收,闹出很多知其一不明其二的笑话
〔1〕戏解三十而立
有两个读书人,为“三十而立”破题。其中的一个写道:“两人十五之年,虽然有板凳和椅子却不敢坐。”另一个写道:“年过花甲一半,只有两条腿立着。”这两个读书人硬 是把“三十而立”的破题写成了一段相声。
〔2〕戏解孟子和孔子的后人
有两个官员一块在看戏,正在演《七擒孟获》,一个看似学富五车的官员,轻捋胡须, 化说道:“这孟获如此野蛮,不服王 ”七擒七纵,犹且 不服,想不到孟子还有如此的后代,竟有这样桀骜不驯的后人。在座的人都不由的暗笑了起来。于是有一个官员看似才高八斗,昂首挺肚的说道:“兄台说的及是啊!到底还是孔子的后代 孔明比孟获强多了啊”此时两位官员对视而坐,脸上都表现出自己学识的“深不可测”。
读书学习上囫囵吞枣者,只知其一,不明其二,都是在歪曲原意,笑话百出。医者对医书囫囵吞枣,不求专治,会医死人,师者囫囵吞枣,会误人子弟,读书人囫囵吞枣,只求形式,便闹出“三十而立的”似的笑话;而为官的囫囵吞枣,“牵强附会”对自己的官威可谓是大有影响。为了想用知识时少出点洋相,宁可少读书,也要把书读精读专,真正能够消化吸收,才能做到有所得。
由于读书时不求甚解,囫囵吞枣的全盘接受,因而在应用上闹出许多只知其一不明其二的滑稽的笑话,让听者贻笑大方。两个故事告诫我们,读书需甚解,囫囵吞枣必上身,不求甚解必耽事。
每一段文字,每一段故事,都是只为分享,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如有文字和图片有侵权,请随时联系,配合修改撤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