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英国《泰晤士报》刊登了一篇报道,题为《小英格兰?早不是了,巴巴多斯正在成为“小中国”》。
为啥又提中国?这事要从巴巴多斯准备“抛弃”英国女王说起。
巴巴多斯,加勒比海东端的一个小岛国家。1624年,该地被英国占领。1966年11月30日,巴巴多斯宣布独立,但仍然是英联邦成员国。再加上殖民期间受英国文化影响深厚,巴巴多斯有时被称为“小英格兰”。
但就在最近,巴巴多斯宣布,不再承认英国女王是他们国家的元首,并且将在11月30日(独立55周年纪念日),正式宣布将国家改制为共和国。此举被视为该国与殖民历史决裂的一种方式。
于是,英国人心里有些不爽了,《泰晤士报》发出了巴巴多斯不再是他们的“小英格兰”的感慨,同时一如往常地试图将问题“甩锅”给中国。
文章的导语就充满了嫉妒的酸臭味,作者称“巴巴多斯这个岛国,从中国得到了丰厚的资金支持后,就抛弃了英国女王”。
Awash with cash from Beijing, the island is ditching the Queen.
接着,文章描述了一个场景,“中国工人不远万里而来,在烈日下劳作,将原本是海盗肆虐的岛屿改造成酒店和疗养院......”
They are far away from home, in this place once called "British West India", sweating under the scorching sun, they are turning the former territory of pirates into a huge new hotel and hot spring resort.
然而,文章画风一转,由此得出的结论竟是——中国做这些是为了在这个原来被称为英属西印度群岛的地方扩张影响力。
This is part of China's plan to gain influence locally.
文章还借一些当地人的嘴表达了所谓的“担忧”,称很快巴巴多斯就会成为“小中国”。
为了展示中国是如何“买下”巴巴多斯的,报道“体贴”地制作了一张示意图。而就是这张示意图,让整个报道“翻了车”。
示意图中列举了一连串中国和巴巴多斯的合作项目:
在当地一所大学建设一家孔子学院
在当地的苏格兰区修建道路
为受飓风影响无家可归的人修建房屋
修缮巴巴多斯国家体育馆
建造一家酒店和疗养院
升级下水系统
捐赠3万剂疫苗
捐赠一艘海岸舰艇
向巴巴多斯销售30辆电动公交车
报道发出后,受到网友一致嘲讽。有网友犀利点评:“明明是反华宣传,却让人看到了中国的了不起。”
“要是英国这么想统治巴巴多斯,那这些事怎么一件也没见它做过?”
“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当巴巴多斯在疫情期间遭受苦难时,“祖国”有伸出过援手吗?根本没有。反而是中国、印度、圭亚那等国挺身而出。”
“报道说巴巴多斯得到的房子、电动公交车和疫苗都是坏东西。因为这些东西都来自中国。”
“经常看到西方媒体将中国的援助说成是“收买”,早就见怪不怪了。”
其实,《泰晤士报》这张图上的内容,都是中巴两国“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
2019年2月21日,巴巴多斯与中国签署了“一带一路”合作协议。此后,中国开始帮助巴巴多斯翻新首都布里奇敦破旧不堪的国家体育场,升级该国南部海岸的污水处理系统,并为艾尔莎飓风期间失去家园的人们建造房屋。此外,中国还捐赠了一艘海岸巡逻艇,帮助巴巴多斯保卫其领海。
今年上半年,中国还捐赠了疫苗及抗疫物资等,帮助巴抗击疫情。
6月29日,中国援助新冠疫苗顺利运抵巴巴多斯
那么,英国又做了什么呢?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将中国庞大的基础设施援助与英国几乎为零的支持,做了一个形象的对比:
“后殖民时期的巴巴多斯就像一个把坏房客驱逐了的房东,只不过,房客在走前把窗帘、窗户、灯和门都拆走了。那么我们就得想办法用仅有的一点钱把门窗装回去,而这正是中国发挥作用的地方。”
The experience of leaving the colony was that the "landlord" got rid of the "bad tenants", "they took away curtains, furniture, windows, lights and doors." This means "you have to find the little money left and start reinstalling doors and windows." And this is where China plays a role.
编辑:付慧敏
实习生:黄晓玥
中国日报(ID:chinadailywx)综合《泰晤士报》、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