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活看点】
李锦文,“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深耕刻瓷工艺23年,他技艺娴熟、手法高超;其肖像作品中,黑釉盘上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异常、密而不叠。他根据作品不同,选择不同“底盘”雕刻,展现独特魅力。
“叮—叮—叮”,紧凑而有节奏的声音回响在安静的楼道里,为沉闷的早晨增添了一首独特的乐曲……循声而去,一个弓着身的背影进入视线,走近细看,他身旁是琳琅满目的刻瓷作品。有惟妙惟肖的人物肖像,有飘逸灵动的仕女图,更有可爱俏皮的生肖图案……
虽然陌生,但走进李锦文(见图)的刻瓷工作室,却似打开一扇神奇的艺术传送门。
刻瓷是集绘画、书法、刻镂于一身,集笔、墨、色、刀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艺术,创作时要用特制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画、凿镌各种形象和图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家住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的太钢退休职工李锦文虽说是一位“半路出家”的刻瓷艺术爱好者,但却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民间艺术大师。
李锦文的绝活,首先在于对“线条”的掌握。力度、角度、密度,下笔时该怎么把握?李锦文说:“一个作品的灵魂就是这些线条,下刀的力度和角度都特别有讲究,深浅的不同会影响到作品的立体感,流畅度又会影响到作品的活力,这一点在肖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他的肖像作品中,黑釉盘上每一根线条都清晰异常、密而不叠。
这不是光靠具备美术基础就能学通的。世纪之交,李锦文独自前往山东淄博,踏上了第一次外出求学之路;而后他又先后四次独自奔赴山东学习,并拜了自己的第一位“师傅”。有了领路人,李锦文更加精益求精,不仅对技艺和美学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更加懂得如何针对不同瓷盘“因材施笔”。
随着刻瓷技术的提高,李锦文逐渐专注于肖像雕刻。肖像是刻瓷里边最难的一种,最大的难点就是“像”,再加上刻瓷不可更改的独特性、每种瓷盘不同的属性,每一刀下去都要求十分精准。只见李锦文在黑釉盘上快速拿笔勾勒出轮廓,再用刻刀一刀刀雕刻出轮廓线,轮廓定好以后再雕刻出五官。不仅如此,对于人像的面部,还需要用逐层雕刻来体现光影效果,这也是对五官神态的再加工。如此反复3到4次,前后经历一个月,一个人物肖像的雏形才得以呈现……
“这是山西普通的瓷盘,这个是景德镇的白瓷盘,这个是黑釉盘……”韩信点兵一般,李锦文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了起来:“这些盘子的密度和烧制技艺不一样,盘子的通透度也就不一样,对于作品的呈现就会有很大的区别。景德镇的白盘子通透度特别好,适合仕女图的创作,可为人像增加一分飘逸和灵动。”
这正是他作品的独特之处,懂得区别对待不同的“底盘”。比如,相对于黑釉盘,白瓷盘除了雕刻之外还有一道工序,那就是逐层上色,“每个作品至少要经过4到5次上色,整个工艺完成下来至少需要一个月左右。”
23年过去,刻坏的瓷盘不计其数,磨坏的合金钢钻头就超过了100个,李锦文先后完成领袖人物、伟人、金陵十二钗等刻瓷作品,因刀法精湛、人物传神,获得太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证书、“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多个称号。如今60岁的李锦文,已有两位传承人,并在政府支持下拥有了一个文化传承基地。
“对我而言,刻瓷更教会我一个做人的道理:那就是人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完成一件事,就刻瓷而言,掌握工具和方法固然重要,但离开韧性则无从谈起。”李锦文说,“人活一辈子,就应该有一个追求,走一条不后悔的路。”
本版制图:郭祥
《 人民日报 》( 2019年04月17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