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是以务农为生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区,其中以广西分布最多。瑶族人多居住在高山峻岭之中,故有“南岭无山不有瑶”之说。
这个从东方迁徙而来的古老民族,跋山涉水,在大山深处寻找到了物产丰富、充满阳光的幸福家园,把生存和延续种族的希望托付给了青山绿水。正如广西瑶族民歌所唱的那样:“我脚下的大山,是孕育我生命的土地;我身边的清流,是我民族的延续……”
瑶族历史
瑶族人是古代“尤”人的一支,属“九黎”“三苗”的后裔,早期活动于江南,曾进入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汉时期,瑶族先民居住在现在的湖南湘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流域,即当时的长沙、武陵或五溪地区。唐宋时期,大量瑶族先民向广东、广西迁徙,至明代,广东、广西已成为瑶族主要分布区。明末清初,随着部分瑶族人向广西迁徙,广西成为瑶族的主要聚居地和活动中心。
生活方式
瑶族村寨多建在半山腰或高山顶,这里森林茂密,遍布山泉溪流,气候温暖湿润。村寨房屋用木材和泥瓦搭建而成,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与周围美丽的山水融为一体,显得自然和谐。过去,崎岖蜿蜒的山路是通向山外的交通要道,现在,公路已经延伸进了瑶族的村寨里。
瑶族人善于种棉养蚕。所以瑶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技艺精湛。狩猎、纺织等是与农业并存的瑶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
节日习俗
瑶族的节日很多,有盘王节、春节、达努节、晒衣节等。其中,盘王节是瑶族极其盛大、重要的节日。
盘瓠是瑶族古代传说中的英雄祖先。相传,盘瓠是一只智勇双全的五彩龙犬的化身。在平王与高王的战争中,盘瓠机智勇敢,平息了战争,立下大功,瑶族人尊其为盘王。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全国瑶族都要欢度盘王节。盘王节是瑶族人纪念祖先,庆祝丰收,欢聚一堂的盛大节日。节日里的歌舞活动以唱盘王歌和跳长鼓舞为主。历来就有“瑶不离鼓”之说,长鼓、铜鼓都是瑶族文化的象征。
瑶族长鼓舞
长鼓舞是极具瑶族特色的舞蹈,舞者手拿细腰长鼓做出模仿祭神、射猎、建房、耕种等动作,再现了瑶族先民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蓝靛瑶吹长号
蓝靛瑶有吹奏长号的习俗。在远古时期,吹响长号是为了警示同伴小心山中的猛兽,如今演变成为一种迎宾送客的习俗。
度戒
度戒是瑶族少年进入成年时需举行的成年礼。仪式中,少年必须经重重考验,接受长辈的谆谆教诲,并表示永生守戒,不越师圣之法。只有经过度戒的瑶族青年男子才会被承认为盘王的后代、瑶族的子孙,才能结婚成家,享有参与社会活动的权利。
晒衣节
广西龙胜红瑶每年农历六月六日都会庆祝晒衣节。家家户户把漂亮的花衣花裙晒在楼外的栏杆上,展示瑶族女性精湛的织绣技艺。晒衣节时,如彩霞般美丽的衣裙迎风轻轻飘荡,已成为瑶寨的一道美丽风景。
瑶族服饰
《后汉书》中有瑶族先民“好五色衣服”的记载,后世也有瑶族穿“斑斓布”的表述。至今,瑶族服装仍然色彩丰富、装饰精美,款式多样,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因起源传说、居住区域、生产方式和服饰特点的区别,瑶族有盘瑶、过山瑶、茶山瑶、红头瑶、白裤瑶和蓝靛瑶等三十多种不同称谓,瑶族服饰也因此分化出了各具特色的不同种类。
广西融水瑶族女孩盛装图
为了适应自然、适应社会,各地区发展出的瑶族服饰约有五十种。瑶族服饰非常有趣,不同地区的瑶族服饰既体现地域特征,也蕴含瑶族的历史文化。每当节日时,男女老少都会穿着盛装,载歌载舞。
广东连山排瑶男孩裙装
广西桂平盘瑶服饰
广西田林盘瑶服饰
广西融水花瑶服
瑶族头饰
狗头冠是湖南宁远瑶族古老的盛装头饰,现多用于姑娘出嫁。头冠以树皮做衬架,用花带布帕缠绕固定,再在花带布帕上覆盖精美的挑花帕,并在头冠四周挂上彩珠和流苏。狗头冠表现了瑶族对英雄祖先盘瓠的崇敬和纪念。瑶族传说中的盘瓠原本是一只五彩龙犬的化身,故宁远瑶族女孩有头戴狗头冠、身穿五彩服的着装习俗。
广西桂平盘瑶花帕头饰
广西宁远瑶族狗头冠
太阳纹
太阳纹是瑶族服饰上常出现的一种八角形的花纹,这与他们的太阳崇拜有关。广西贺州瑶族女子的头帕上就饰有很多太阳纹,她们衣服背部刺绣的盘王印周围也绣有12组变形的太阳纹。
太阳纹
树纹
瑶族先民采树果为食物,用树叶做衣服,因此服饰上也绣有树纹。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的植物图案,常被绣于衣、裤、头帕等明显的位置,有的单独一株,有的三五成行,有的排列成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