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玲的妈妈离家出走了。
晚饭后,一场没有爆发出来的争吵导致家里像暴雨来临之前一样窒闷,随着“砰”的一声,玲玲的 妈妈出门了。
晚饭时,玲玲的妈妈又向玲玲提起,去给外孙女报个写字培训班。这件事玲玲已经婉拒过妈妈很多次了,一是女儿还小,还不到学写字的年纪;二是童年时光短暂,关于女儿的教育,玲玲自有考量。玲玲希望在自己的守护下,女儿能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
玲玲妈妈生气了。
“别人家的孩子早就开始学习写字了。”
“我做这些都是为你们好,我能活多久?享不了你们的福。”
“从没见过像你们这样不负责任的父母。”
……
玲玲妈妈就是这样,也许,很多的妈妈都是这样,以爱的名义,安排着孩子的一切。
在玲玲小时候,妈妈希望她学习好,为了避免妈妈生气,她便努力学习考好成绩;高考时,妈妈希望她学理工科,妈妈认为理工科好找工作,她不得不放弃了从小热爱的画画;谈婚论嫁时,妈妈希望她找个离家近的,她便将距离作为择偶的重要条件;后来,妈妈嫌弃城市的房子闭塞,连个晒被子的天台都没有;再后来……
对于妈妈无休止的期待,玲玲经常觉得力不从心。
从小到大,她不是没有挣扎过,她曾向爸爸提出妈妈带来的烦恼,但是爸爸只是告诉她,“妈妈永远是对的,你要听话。”从此,生活没有激情,她只是父母的傀儡。
忽然想起《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
父母越是关注你,对你的期望就越高,他们的关心像雪一样不断落到你身上,最终把你压垮。
在《无声告白》这本书中,开篇那个集父母宠爱于一身的16岁女孩莉迪亚就去世了。
在莉迪亚很小的时候,她的妈妈离家出走过一段时间,这给莉迪亚幼小的心灵带来了无法磨灭的伤害。后来妈妈回来了,莉迪亚暗暗发誓,只要妈妈不再离开,让她做什么都行。
莉迪亚的妈妈从小的心愿是做一个医生,但因为结婚生子耽搁了学业,梦想落空。于是,她将这份梦想寄托在了莉迪亚身上,给她买医学方面的书,学习医学方面的课程。在妈妈的安排下,莉迪亚的生活只有“医生”和“功课”。然而,事实上她的成绩并不优秀,她也并不喜欢当什么医生。但她却一直假装对这些都很用心。
而莉迪亚的爸爸是一个在美国生活的中国人,因种族不同而从小受到歧视,爸爸希望莉迪亚能成为一个合群的人,能拥有自己的社交圈,有众多的好朋友。为了满足爸爸的期待,莉迪亚甚至经常假装打电话跟朋友聊天,其实是独自拿着话筒自言自语。
父母将所有的爱都集中给了莉迪亚,而她的哥哥和妹妹永远都像个不显眼的配角,冷眼旁观着莉迪亚虚伪的生活。
终于有一天,爱的天平不断倾斜,压垮了莉迪亚。她选择结束这虚伪的一切,于是义无反顾地投身湖底。
莉迪亚只是所有活在父母期待中的孩子的一个缩影。你是否还被困在父母的梦想里无法自拔?而你是不是那个用所有心血浇灌着孩子的父母?
但愿莉迪亚的故事能够引起所有人的深思。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用《无声告白》中的一句话结尾。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