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第一个武术指导,和叶问是私交好友。“天下第一武指”袁和平把他当成神,张国荣因为他的一句话而改名。
你或许不知道他是谁,但只要你喜欢看香港武打电影,就一定看过他的荧幕角色:一个满头白发,酒槽鼻的怪老头。
他其貌不扬,衣衫褴褛,腰间挎着一个酒壶,总是醉醺醺地做着各种奇怪的动作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他教导成龙的经典台词有些人甚至能脱口而出:“我教徒弟,没学功夫要先学摔!”“我幕天席地吃八方,人人都叫我苏花子。”
在香港电影于日本大热的年代,动漫游戏中出现了很多以香港经典武打演员为原型的角色。而他就是《七龙珠》里孙悟空的爷爷悟饭的原型,也是《拳皇》里洞彻宇宙本源力量的武术大前辈—镇元斋原型,他就是袁小田。
袁小田这个小老头究竟有什么魅力?翻翻他的人生履历,你会发现他已经活成香港电影一代传奇。
1912年,袁小田出生于北京。那个时代正值北洋军阀混战,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因为看到洋鬼子整天欺负中国人。所以在那个时候,民间兴起了一股习武热潮,大家都觉得唯有习武才能安身立命。
唯有振兴武魂,国人才能站起来。年幼时袁小田便醉心于武术,他精通北派功夫,对十二路谭腿、八步拳、鸳鸯脚、醉八仙等武术套路都有不俗的研究,可以说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武术家。
在民国时候,中国戏曲业蓬勃发展,因为戏剧里总是会出现不少打斗戏份,为了精益求精,让戏剧效果更好看,一些戏剧名伶便会请武师来指导他们的演出。
袁小田便做过粤剧大师薛觉先的粤剧动作指导,将北派武术设计到粤剧表演中。
通过这次经历 ,让袁小田懂得了怎么把传统的刚强凌厉的北派武术动作设计成适合演出的刚柔并济,潇洒飘逸的风格,也让他对演艺事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经人介绍开始步入香港影坛。
因为他外形实在是其貌不扬,并不适合做电影主角,但他那一身过硬的北派功夫却在电影圈很吃香。
因为当时香港电影圈刚刚起步,拍摄打戏时,演员做得大多都是传统的戏曲动作,虽然艺术感十足,却因为缺乏打斗时应有的酣畅淋漓的对招刺激感和技巧感,给人感觉很喜感。
电影圈正缺少像他这样专业的武术名家,于是袁小田做了武术替身演员,专门负责给一些明星做高难度武打动作。
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电影《关东大侠》里,袁小田就做了女主角邬丽珠的武替,在电影中贡献出不少精彩的打戏。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由于大量人才进入香港,促进了香港文艺的蓬勃发展,由此推动香港电影进入了发展黄金期,袁小田凭借自身的武打功底和对电影动作场面做出的优秀指导,令他渐渐在香港电影圈打出了不小的名气。
在1960年由王天林导演执导的电影《铁臂金刚》中,首次在电影名单中出现了“武术指导袁小田”这几个字。
之前,电影圈并没有武术指导这个概念,在此之后,武术指导开始正式成为一个新名词,而袁小田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武术指导。
1963年,袁小田客串出演了美国电影《北京五十五日》,并担任幕后武术指导。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他出演了《剑影神魔》、《夺魂旗》、《倚天屠龙记》、《仙鹤神针新篇》等不少知名的武打黑白电影,多饰演武林高手。后来又在关德兴版《黄飞鸿》中出演过重要角色。
1964年,由凌云导演,改编自台湾武侠小说家柳残阳经典武侠小说《天佛掌》的武侠奇幻粤语电影《如来神掌》系列在香港大火,“龙剑飞”、“火云邪神”等人物红遍大街小巷,电影里不少精彩的特技设计更令当时的香港观众啧啧称奇。
而这些出彩的动作特技设计,都离不开武术指导袁小田,可以说,在当时黎小田已经成为香港电影圈颇有分量的大人物了,在他的推动下,香港动作电影开始了第一次新的转变。
随着袁小田年纪越来越大 ,身体状况大不如前,1970年,他开始退居幕后,一心栽培五个儿子。而这五个儿子则组成了香港电影圈赫赫有名的“袁家班”。
这五个儿子便是袁和平、袁顺义、袁祥仁、袁日初、袁龙驹。
其中袁和平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武术指导。
由他执导的电影《蛇形刁手》、《醉拳》成为成龙早期代表作,他担任武术指导的电影《黄飞鸿》、《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成为香港90年代武侠动作电影里程碑作品。
“功夫皇帝”李连杰或飘逸潇洒,或拳拳到肉,酣畅淋漓的动作戏,都离不开幕后武术指导袁和平的设计。
之后袁和平更是从香港一举打入好莱坞,凭借《黑客帝国》系列、《杀死比尔》和《卧虎藏龙》等电影作品,令无数外国观众为中国动作戏所痴狂,由此他也成为了“天下第一武术指导”,人送外号“袁八爷”。
而袁和平的成功,更是离不开父亲袁小田的栽培和支持。
1973年,随着一代动作巨星李小龙的突然离世,香港动作电影出现断档期。
因为在当时李小龙独霸了动作片市场,导致其他的动作片演员和武师完全没有了发挥的空间。
在这段时间,袁和平瞅准了时机,他认为别人无法复制李小龙那种硬桥硬马,招招致命的风格,但为什么不能另辟蹊径,走出和李小龙不同的风格呢?
多年的武术指导经验加上父亲的帮助,让他发现了一条独特的武打风格路线:诙谐幽默功夫喜剧。
1978年,他在思远公司的赏识下开始执导第一部电影《蛇形刁手》。对于自己的电影处女作,袁和平十分谨慎,他千挑万选,最终选定了成龙。
在当时成龙还没有成为功夫巨星,他落寞失意,老是找不准成功的路线,被人嘲讽“票房毒药”。为了支持儿子的电影事业,袁小田也选择了参演这部电影,饰演白长天一角。
与以往李小龙电影里的英雄形象不同的是,袁和平执导的电影《蛇形刁手》里,成龙饰演不学无术,游手好闲的市井小伙计简福。
他所打的动作诙谐幽默,酷似杂耍,搞笑中仍不失硬桥硬马的真功夫感。袁小田饰演的白长天是简福的师傅,在戏里他协助成龙展现了“铁板桥”、“蛇形刁手”等精彩的绝招。
他鼓励简福时耍的那一手耍碗绝技正是纯正的老北京天桥杂技味儿。电影上映后,随即火爆香港,收获270万港币的票房,在台湾也是票房飘红。最终全球票房为650万美元,成为78年的华语片亚军。
看到香港观众对功夫喜剧的痴迷,于是袁和平与父亲袁小田趁热打铁,又推出了电影《醉拳》。成龙饰演游手好闲,无事生非的小混混“黄飞鸿”,经过师父苏花子的教导最终学会了醉拳,打败了前来踢馆的大坏蛋。
袁小田饰演的苏花子,行事古怪,总是一副醉醺醺没睡醒的样子。他在戏里用尽了各种手段“折磨”黄飞鸿,戏外令观众捧腹大笑。
在这部戏里袁小田展现了“束布成棍”、“墙上挂画”“醉八仙”等真功夫,贡献的名场面不输给男主。电影上映后火爆东南亚,苏花子一角也成为经典荧幕醉侠形象。
本来只是助阵儿子,却不想自己竟然火遍了大江南北!日本游戏《拳皇》里那个邋里邋遢,随身携带着一个酒壶的白发酒槽鼻拳圣“镇元斋”,其原型就是袁小田。
1992年周星驰主演的《武状元苏乞儿》,苏乞儿的一身乞丐打扮也有致敬袁小田的“苏花子”的意味。
此后,袁小田出演了《醉侠苏乞儿》、《睡拳怪招》、《南北醉拳》等电影,多饰演滑稽古怪的醉酒老头。
可以说,袁和平的成功离不开父亲袁和平的大力支持,他积极参演儿子的电影,给儿子增光添彩,在戏外也给了儿子很多电影上的指导和建议。
这些帮助令儿子袁和平获益匪浅,在多年后一档节目里谈及父亲袁小田,他说:“我把我父亲当作神!”
除了轰动海内外的袁和平外,袁小田其他的儿子在电影圈也打出了新的天地。
儿子袁祥仁也是一名优秀的武术指导,跟随大哥袁和平一起组建了“和平电影公司”。成为“袁家班”里的关键人物。
他最爱客串电影,出演过《武状元苏乞儿》里教给星爷“睡梦罗汉拳”的老乞丐,《大内密探零零发》里的遁甲老太太、《功夫》里卖给星爷《如来神掌》秘籍的流浪汉等角色,戏里他总是一副邋里邋遢,古里古怪的样子,很有当年父亲袁小田的风范。
儿子袁信义既是香港有名的武术指导,又是著名的反派演员,参演过九十部电影。在《勇者无惧》里演过冀北大盗白额虎、《鹰爪铁布衫》演过反派“奇山三怪”中夺命判官、《大内密探零零发》演过双面人。儿子袁日初曾被哥哥袁和平力捧,主演过电影《奇门遁甲》、《天师撞邪》、《鬼马天师》。
最小的儿子袁龙驹也同时做过武术指导和演员,出演过电影《武状元苏乞儿》、《醉侠苏乞儿》。可以说,袁家班称得上人才济济。除了袁家儿子们,还有一个功夫巨星也从袁家班里走了出来,那就是甄子丹。
除了忙于照顾儿子们的电影事业,袁小田也会提携后辈。
刚刚从英国读书回来的张国荣,那会儿名字其实叫“张发忠”,进了娱乐圈之后又起了一个洋气的艺名:张发宗。
谁知道老前辈袁小田读了他的名字之后颇为嫌弃,认为这个名字粤语读起来像“发肿”,不够吉利会阻挡他的星运。
于是少年张发宗听从了老前辈的建议改名为“张国荣”。从此这个名字伴随了他一生。
由于长年累月从事武术指导工作,令袁小田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晚年的时候他患上了肝癌。1980年袁小田病逝,享年68岁。
袁小田老爷子的一生,如同一代传奇。从以武安身的少年到成为一代武术指导,袁家班的先驱人物,香港电影的辉煌,离不开他挥洒的热血与青春。
那个白发酒槽鼻怪老头的经典形象,永远留在银幕上,永不褪色。
他的儿子们所组建的袁家班传承了他的电影事业,令武打电影绽放异彩。
如今袁老虽然不在江湖,我们依旧可以重温电影《醉拳》,感受一代醉侠的银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