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自我革命、斗争精神、共同富裕、制造强国等话题,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董瑛:自我革命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浙江省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教授董瑛表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最显著的标志,是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也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关键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百年大党在自我革命中不断焕发蓬勃生机,始终成为中国人民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此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必须践行“三个务必”,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确保党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强国为民的初心使命永不变味。
摘编自《光明日报》
【杨子强、雷引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开创事业发展新天地】
中国人民大学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杨子强、雷引杰表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从世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从国情看,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从党情看,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将长期存在,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将长期存在。因此,必须坚持发扬斗争精神,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唯有主动迎战、坚决斗争才有生路出路,才能赢得尊严、求得发展;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必须深刻把握新的伟大斗争的历史特点,既要敢于斗争也要善于斗争,坚持增强忧患意识和保持战略定力相统一、坚持战略判断和战术决断相统一、坚持斗争过程和斗争实效相统一。
摘编自《人民日报》
【郑功成: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北京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郑功成指出,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并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作出重要战略部署。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征程中,必须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做大“蛋糕”是推进共同富裕的前提,分配公正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关键。此外,在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需要高度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要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着力促进并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畅通向上流动通道。二是坚持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只能建立在物质日益丰裕的基础之上,但并非要等到物质丰裕后才能走向共同富裕,应当是边“富裕”边“共同”。三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四是加快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促使法定社会保障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为全体人民提供稳定的安全预期;充分调动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积极性,夯实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促使社会保障的再分配作用不断增强。
摘编自《经济日报》
【刘兴华、石涵林:发挥数字经济功能作用,建设制造强国】
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刘兴华、石涵林表示,当今世界,数字经济蓬勃兴起,正深刻改变我们的社会生活,不断推动资源配置的优化、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竞争格局的形成。在数字化浪潮中,需把握数字经济运行规律,发挥数字经济功能作用,运用数字经济“锻造长板、补齐短板”,建设制造强国。一是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加强数据运营监控管理,强化数据资产管理,构建全面立体的数据资源体系。二是重视高端数字人才的培养,深耕数字产业赛道,建立数字产业互联共享机制,涵育互联共享的数字产业生态。三是提升数字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开放协同的创新体系,优化数字技术布局结构,攻关自主可控的数字核心技术。四是增强数字政府效能,制定新产业新业态市场准入标准,优化数字社会环境,加大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支持,推行科学有效的宏观配套政策。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报》
(光明网记者 赵宇整理)
来源: 光明网-理论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