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太公辅佐周武王伐纣,在兴周灭商的历史征程中立下了卓越功勋。至于封神故事,都是民间传说,但周武王分封诸侯却是真实的历史。在灭商后,周武王决定分封姬姓宗族,同时受封的还有有功之臣;目的是使这些宗族和大臣充当周朝的屏障,这就是“封建”一词的由来,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姜子牙作为兴周的主要统帅,对于周王朝的建立有着卓著功绩,被第一个分封,其封地在营丘(今淄博市),称为“齐地”,姜子牙也就是“齐国”的首位国君。
姜子牙剧照
受封后自然要去往各自的封地,其实姜太公只在齐地待了五个多月,就又回到了周朝的首都镐京,因为他还担任着周朝的“太师”。在周朝初建的此刻,周朝政权还没有完全稳定,需要他回京稳定朝纲。他不仅辅佐了武王,而后又辅佐了周成王和周康王,致死都没有回到齐地;据载,姜太公终年139岁。那么他在齐地的五个多月,做了哪些事从而奠定了齐国的基础呢?并被后人认为是齐文化的创始人。
齐国都城·网络供图
当时的齐地营丘,当时为东夷之地,姜太公初到此地,就率先推行“尊贤”政策,选取了大量的东夷人为官。采取“不分亲疏、各取所长”的选才标准,这也成为了后世帝王“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途径。同时在礼仪教化上,施行“因其俗,简其礼”。就是按照东夷人的生活习俗,简化繁琐的周礼,以期达到循循引导。这样就减少了周礼推行的强制性,从而减少当地人的反抗情绪。
姜子牙画像与雕像
齐地当时地薄人稀,自然条件很恶劣。但此地紧靠黄河入海口,姜太公就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盐业;同时引进中原粮食作物的种植,这样一来即稳定了齐人的基本生活需要,也发展了工商业。正是姜太公立国之处的政策,才使得齐国连绵数百年,始终有稳定的生活基础。只有稳定的生活环境,才能有文化的产生的源泉,“齐文化”在封建初期,对我国后续社会文化的形成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姜太公雕像·网络供图
然而,在姜太公受封齐地之后,最先面临的仍然是“立国安民”。这期间发生两件决定性的事件。一是在即将到达齐地的时候,受到了当时周边一个叫“莱国”的阻拦,并试图抢占齐地。姜太公率领本部人马与他们在淄河西岸展开了一场战斗,最终赶走敌人,率部到达封地,这算是正式进入齐地立国。
淄博姜太公祠·网络供图
第二个事件是有关“安民”的。入驻封地,对于当地的东夷人来说,也算了外来者,所以他们也并不安分。据说当时有两个人,分别叫狂矞和华士,对于齐国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一时争相效仿的地界很多。在此情况下,姜太公果断采取措施,命人逮捕诛杀此二人。至此齐国各地的骚动才平息。这就是姜子牙在受封齐地之后,短短五个多月之内遇到的问题和治国理政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