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地球失去了臭氧层,阳光中未经削弱和吸收的紫外线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杀手”。
它的短波能直接灼伤皮肤,短时间内就会产生肉眼可见的伤害;
它的长波则可以致癌,能长期影响人体健康,并大幅度削减人类的寿命
电影《芬奇》架构的故事背景,正是这样一个臭氧层被破坏得千疮百孔的末世。
由汤姆汉克斯饰演的男主芬奇是一名工程师,独自生活在早已在末世中荒废了的小镇里。
陪伴他的只有两条狗,一条是捡回来的爱尔兰梗古德耶尔,能给死气沉沉的生活带来生机。
一条则是他制造出来的机器狗杜威,能陪他探索未知的废墟,并收集有用的生活物资。
由于天生性格孤僻,芬奇竟意外地能够适应这种“与世隔绝”的生活。
即使明知道别的城市还有文明存在,他也会以“不安全”为由拒绝加入到幸存者的队伍里。
但由于紫外线长波已对他的身体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自知时日无多的他打算在死前为狗子古德耶尔找个依靠,于是打造出一个具备人工智能的机器人。
芬奇最初对这个机器人的期待并不高。
一来制作时间不足,突如其来的离子风暴,让他没办法待在原地等机器人完成数据传输。
二来他对人工智能的不信任,并没寄望机器人能完成照顾狗子之外的任务。习惯了独自生活的芬奇,更加没想过人工智能可以帮助他、理解他甚至照顾他。
芬奇只是把机器人当成一个工具,在创造出来后甚至还没想过给他起一个名字。
但具有人工智能的机器人显然不会只是一个工具那么简单。
他前期给芬奇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在平地成功抵御龙卷风,修车时充当了“人力”千斤顶;
后期又给芬奇制造了非常多的麻烦和困惑:私自开走房车,差点导致芬奇和古德耶尔玩完;
擅自闯入陌生人的领地,导致机器狗杜威踩中陷阱,领了便当。
机器人在发挥出自己作为“工具”的优势时,也展现出了似乎是缺陷的“人性”。
在不讲理的力量和没有表情的机械外壳之下,他拥有像新生儿一样的特征:
对未知的一切充满好奇,又缺乏警惕,还十分渴望能得到“父亲”芬奇的认可。
为此,他还给自己起了个人的名字叫“杰夫”,就是想让芬奇把他当作人一样交流。
芬奇在刚开始对杰夫展现出的“人性”是有点不满的,认为这是他不服从命令的表现。
在发现杰夫擅自开走房车时,他急得手足无措,斥责杰夫“连看狗的任务都执行不好”。
在得知杜威因为杰夫的冒失而被破坏后,他甚至认为制造出杰夫就是一个错误。
但就像许多犯错的孩子最终都会得到父母的谅解一样,杰夫总能被芬奇原谅。
在每次犯错后,杰夫都会通过交流进一步走进芬奇的内心,并能反过来让芬奇封闭的内心逐渐打开,并完成了一场心灵上的自我救赎。
因为杰夫的主动沟通,让芬奇想起了那个自己无法弥补的遗憾。
芬奇的父亲是桥梁工程师,因为工作需要常年周游列国,在芬奇还没出生时就离开了家庭。
这导致了芬奇自小缺乏父爱,性格比较内向。
在芬奇15岁时,久未谋面的父亲突然提出要见面,激动的芬奇还为此特意准备了一套西服。
但到了约定的日子,芬奇父亲却“放了鸽子”,并且之后一直没有出现过。
父亲的出尔反尔成了芬奇永远的心结:
他再也没机会能问问父亲为什么要离开他,更加可能通过与父亲谈心来释怀。
只能任由父爱缺失的心理阴影不断蔓延,对身边的人越来越不信任,性格也越来越孤僻。
如果世界依然按照正常的秩序运行,那芬奇的结局估计就是成为孤独终老的孤寡老人。
但由于人类对臭氧层的破坏太严重了,千疮百孔的臭氧层无法有效吸收来自宇宙的辐射,太阳耀斑爆发瞬间瘫痪了人类文明的秩序,让整个社会陷入混乱中。
在恐慌、贪婪等负面情绪的推动下,一些心术不正的人开始明目张胆的犯罪。
芬奇就在一次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因为一时懦弱而眼睁睁地目睹了一对母女被人无情杀害。
对自己的无能感到懊恼,对人类的自私和残暴感到失望,芬奇彻底失去了相信他人的能力,宁愿躲在荒郊野外独自生存,也不愿寻找并加入到幸存者的队伍里。
“灾难没有毁灭人类,毁灭人类的是人类自己”
芬奇的这句话其实并不是对世界的客观描述,而是对自己内心的主观评价。
因为电影里的人类其实根本没有灭亡,只不过是芬奇把自己的内心完全封闭了,让人类从自己的内心世界“消失”了而已。
而在杰夫出现之后,芬奇为了教导杰夫不得不和他进行深入交流,并逐渐打开了心扉,
因为这种父子式的交流,让他明白到自己的孤僻源自于那个困在内心里的“父亲”。
如果自己当初能像芬奇一样可以和父亲说清楚自己的想法,说不定自己就不会活得那么懦弱和孤僻,可能救下那对可怜的母女,也可能用自己的技术打造一个合适人类生存的家园。
但身体已经明显不行的他意识到自己领悟得太晚了,即使他想做出改变,也有心无力。
幸运的是,当他们来到旧金山后,惊喜地发现当地的臭氧层已经开始修复,大地也逐渐恢复了生气,芬奇穿上了尘封已久的西服,一边晒日光浴一边享受生命最后的时光。
芬奇明白杰夫并不只是一个高科技工具人,他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化到具备进行复杂思考的能力,不仅能照顾好古德耶尔,还能带着芬奇的科技、知识和精神重新融入到社会中。
所以明知道自己没办法前往金门大桥,芬奇也没有像一开始那样以“不安全”为由阻止杰夫和古德耶尔前往。相反,他更希望在自己死后,这一“人”一狗能在新社会里立足。
故事的最后,杰夫在安葬好芬奇后和古德耶尔重新出发,并如愿来到了金门大桥,找到了幸存者留下的信息。电影在杰夫和古德耶尔奔向人类社会的画面中缓缓落幕。
杰夫和古德耶尔能不能找到幸存者?这些幸存者是否足够的善良,能容纳这对奇怪的组合?
如果电影有续集,相信上述问题会是很好的延伸方向。
但如果只从《芬奇》这部电影出发,杰夫和古德耶尔的未来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
因为电影在芬奇彻底释怀,并寄望到杰夫身上时就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表达。
一个被父亲抛弃的不幸童年影响了一生的男人,在生命的最后关头重新找回了对人的信任。
帮助他完成解脱的不是什么会讲述人生道理的心灵导师,而是一个由他亲手制作出来,视若儿子,并能让他重新感受到爱,感受到与人建立联系之重要性的机器人。
这层若隐若现的因果关系,是否说明了亲情的传承对人的一生影响深远呢?
当然了,这部电影表达的内容也许很简单,即使不往“传承”这么大的命题上靠拢也没问题。
你完全可以把《芬奇》当成一部轻科幻公路片,在汤姆汉克斯的精湛演技下,跟着主角出发去感受一些情绪上的触动,得到一点浅浅的思索,不知不觉就会过去115分钟。
在疫情反复不断、生活节奏过快,工作压力山大的当下,这种休闲的体验也是十分难得的。
#芬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