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热切的愿望藏进浙大的一撇一捺
将滚烫的信仰写满这里的一砖一瓦
百载春秋 血液里始终流淌求是创新
琳琅岁月 胸膛内一直涌动热血豪情
一百二十五年
是步履不停 也是生生不息
关于明天 关于未来
新的故事留待后人书写
而再过80天
高考考场上的他们
将手握舵与帆
志在以乘风破浪的勇气
刻写下灿若星辰的名姓
此刻
在这片年轻的土地上
当被问到“你为什么选择浙大”时
求是园中的他们
总会坚定而炽热地给出自己的答案
是爱她录取通知书上的烫金印记?
还是爱她磅礴雨季后的云开月明?
有人说
是因为一句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也有人说
是因为一抹亮眼的求是蓝
在填报志愿之前,我们一家三口来到杭州。这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是我父母结婚那年蜜月的第一站,此行也是父母二十年后与杭州的重逢。这座城处处可爱,充满生气。对这座城的情愫在我心底里默默生根、发芽、开花,我知道,不久的将来,我们便会在杭州的另一处地标——浙江大学再次相遇。
——杨亦婷 丹青学园
说不清是什么时候爱上了浙大,也许是在大一开学第一天看到门口绿油油大草坪时感到欣喜的那一刻,也许是秋日早晨看到启真湖畔的小船划过从而掀起粼粼波浪的时候,也许是在雨天站在阳明桥上眺望远山黛影的陶然一刻……
——李子璇 丹青学园
他第一次在自己的那张小书桌上邂逅了那个印着浙江大学校徽的蓝袋子——那是一个在除去校徽图案后浑身泛蓝的手提袋。他知道,他也见过有更多别的手提袋,然而,这一回,他只觉得这个袋子蓝得耀眼,蓝得直击他的心弦。
——冯佳旭 蓝田学园
在我心里,杭州、西湖、浙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让我为它们倾倒着迷。于是,我开始去了解更多关于浙江大学和西湖的内容。我喜欢的是紫金港磅礴大气又宁静静谧的氛围,喜欢的是玉泉校区的古朴沉淀,让人陶醉的安静,我喜欢的是坐在西湖长椅上放眼望去的日月湖光。
——袁森 蓝田学园
许是命中注定,最终我与浙大双向奔赴。在打开期待了一月有余的通知书,看到“灿若星辰的名字”,也许是巧合,但我更愿相信是缘分,这“灿若星辰”暗合我的名字。
——王园星灿 丹青学园
寒来暑往
有人爱她独一无二的风物
可与四时风光共语
漫步校园
有人爱她开阔自由的天地
可与青春岁月共鸣
紫金港、玉泉、西溪、之江、华家池、舟山、海宁七大校区,各具特色,却共有水的柔美。紫金港的现代,玉泉的古朴,西溪的葱郁,之江的静美,华家池的清幽,舟山的澄碧,海宁的西式,每一个校区,每一个角落,都别是一番风景。
——王硕 云峰学园
夏荷在清浅的启真湖面投下绰绰疏影,浮动的暗香氤氲着柔情的涟漪;阳明桥缄默了岁月的谰语,辟开通往知识殿堂的康庄;校史馆用那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和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注视着镌刻在历史卷轴上的峥嵘与宁静;而竺老拄着拐杖,深情凝望着每一个步履匆匆的学子,他的殷切寄望与教导,仍回响在耳畔。我的胆怯与不安被一一抚平,浙大用她的庄重与和宁包容了我这个稚拙的孩子。
——董思航 蓝田学园
港中的生活
它应该有运动的疯狂
它不缺和集体的相融
它激发我对创造的幻想
我感到我可以
不受限于原本的坐标
握住逐梦的木桨
——林廷安 云峰学园
蹑手蹑脚地推门走进自习室
眼前只看到大家奋笔疾书
理工农医,文史哲政,经管法教
桌上摊开着各式各样的课本
那些课本上写着
“唯学无际”
视线模糊了,我看到无数的学人
挤挤挨挨地在一册史页上疾书
是你交付给我们如椽巨笔
——席婧怡 艺术与考古学院
爱上浙大,就像第一次与你相遇,满园荷花清香,我将心泊在这里,在喧嚣中安宁,在浮华中清逸,此刻,只闻花香,不阅悲喜。爱你,在历史中,穿梭数年,经历沧桑,依然坚定,经过惆怅,依旧浅笑。
—— 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最令我向往和感动的还是每年一度的“缘定浙大——校友集体婚礼”,这是我从学校新闻中看到的,有图有字有真相。能够在自己就读的学校,开启一个新的幸福旅程,这真是一个让人怦然心动的美丽童话。
——宋艺凡 竺可桢学院
百舸争流
有人因师友诚意的陪伴
奋楫当先
日常琐碎
有人因一份温暖的叮咛
心怀感恩
“浙大的老师,真的是太可爱了!”李将云老师找出的作为讲解“可导一定连续”“连续不一定可导”的案例,肖丽萍老师课上和盐桥一起放出的甜点杏仁豆腐,张嘉捷老师生动有趣的化学实验课,吴秀明老师简明深刻的当代文学课……浙大的老师,既是传授知识的师长,又像是亲切近人的友人。
——曾雨佳 丹青学园
马克思主义学院里的老师们虽是一座座年轻有为难以仰望的高山,但却极为亲切,毫无架子,在“玩笑”中讲道理,在道理中论人生,活得通透、干净。遇见的同学、结交的挚友也都心怀热忱,深耕学术,强于思辨,他们都是我心有羡艳,愿意追逐的榜样。
——郑璇璇 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到浙大,莹莹星火也就有了与星辰交错的机会。我享受的是中外关系课教授史实资料信手拈来、国际局势分析透彻的风范,是微积分课上教授推理严谨、思维缜密的逻辑,是普化课上教授宏观微观、总体细节深刻的把握,是医学史课上教授博贯古今历史、关心人类命运的人文关怀。
——张轩浩 竺可桢学院
班主任、学长组、辅导员、新生之友会询问你的生活难题,会不厌其烦提醒你选课、选专业、健康打卡,会做你的知心人……很幸运有开学后新生之友组织的第一次聚餐,很幸运现在有这样一群人陪伴着我走着迷茫的大一坎途。很幸运,浙大是温和的暖香。
——朱晶晶 丹青学园
凛冬初至,寒风彻骨,杭州市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让求是园内师生措手不及。但当那盏“灿若星辰”灯亮起时,我们心中的惶恐、不安都被慢慢抚平。在那灯光下的不眠夜里,我们看见医务人员支援浙大,连夜开展核酸检验;我们看见同学主动请战,加入抗疫志愿者队伍;我们看见在学校、教职工、校友等多方合力下,源源不断的棉被、口罩被送到同学们手里;我们看见在志愿者帮助下,体育馆、游泳馆架起了一张张行军床,他们用“浙大速度” 保障每一位浙大人的日常生活。爱上浙大,是因为她给了每一位学子温暖、信心,以及,一个家。
——陈永楠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
选择浙大,是选择这里优秀的良师益友。这里亦有汇集了从大浪淘沙的高考中脱颖而出的顶尖学子,不同性格、不同风采的他们共同创造了校园的独特文化。多元的我们在这里,闪耀着属于自己的光,而哪怕只是再微弱的光,也有展示的舞台。
——王硕 云峰学园
爱上浙大的N个理由之一,大约是,尽管我本质上属于比较宅、比较内向、还喜欢独处的人,但我在浙里结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会相约自习,会互相加油鼓劲,会深夜互相倾诉,还一起旅行……
——叶奕晗 光华法学院
阳明桥的盈盈霞影
我爱
月牙楼的俏俏银钩
我爱
可是我更爱
每个教师不倦的教诲
莘莘学子追梦的足迹
——周意 丹青学园
漫溯历史
有人爱她璀璨闪亮的群星
可与漫漫前路共行
终日乾乾
有人爱她跳动百余年的脉搏
可与时代发展共振
我曾穿行于杭二中的竺可桢长廊,也曾驻足回望竺老雕像,凝眸深思何为“立志,努力而为公”,暗自许下心愿:“我想从竺可桢长廊,到竺可桢学院。”
我坚信我将成为一个浙大人。
——曾慧璇 竺可桢学院
爱上浙大,其实,有无数个理由,因为,每一天,都会有触动到你的某个瞬间:公众号里,官网平台上,如繁星般令人佩服的科研成果,讲述着浙大人敢于创新、勇立潮头、超越自我的品格与精神。你们是优秀的星辰,闪耀在浙大的上空,我的敬佩化作向你们学习的动力,让我找准方向,明确自己的目标,并为之奋斗。
——赵悦琦 蓝田学园
浙江大学作为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努力前进的高等学府,历史上和此时此刻都涌现出无数勤学、修德、明辨、笃实的模范典型:“两弹一星”元勋、防疫前线的先锋……从这里,走出了太多新中国的巨人,以其生命谱出了一曲曲慷慨的高歌。而这精神,如薪火相传,成为了这座校园里最厚实蕴藉的遗产。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见何其远?吾侪何其幸?
——戴思群 丹青学园
我在校史馆里找寻你
是求是书院里洋溢着的蓬勃朝气
是西迁途中经历的成长蜕变
是变革发展时的开放包容
是新发展阶段中的使命担当
——李衍博 云峰学园
在新生始业教育时,我就对浙江大学的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浙江大学在兴学图强中诞生,在抗战烽火中崛起,在国家建设中奉献,在四校合并中奋进,在争创一流中跨越。不惧岁月漫长,因为浙大的每一天,都在超越自我中进步。
——闫育璇 丹青学园
爱和理想在两个灵魂之间传递,现实和未来的联结逐渐清晰,我也看到了属于我的未来的浙大,我也想起了我改变现实的愿望。原来,那一抹来自中国教育的希望,那一段保存中国希望的峥嵘岁月,不仅埋进了校史馆,更藏进了每一位浙大学子的心中,无所谓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将来,浙大学子都将铭记浙大的峥嵘、中国的峥嵘、时代的峥嵘。吾辈青年,但求无负今日,无负民望,无负国家,无负对浙大的深爱。
——陈高风 丹青学园
我之所以热爱浙江大学,是因为她具备深厚的历史底蕴,她见证了旧时代的食不果腹,哀鸿遍野,同时,也见证了新时代的国富民强,岁月静好。她身上独有的气质令我朝思暮想,心驰神往,她在各个发展阶段所取得的耀眼成绩,令我心潮澎湃,钦佩不已。
——程熙妤 竺可桢学院
这就是浙大。日月在这里轮回交替,而这片土地却永远灯火通明。
——江郁珩 药学院
作为浙大的一员,我希望浙大人都能扛起民族复兴的大任,成为建国百年时期的砥柱,希望浙大的文科崛起,为将来更高质量的发展筑牢文化基础。
——朱晶晶 丹青学园
临渊而侧的日子里,有竺可桢老校长举校西迁,保留了教育的火种;百废待兴的岁月中,有林俊德老前辈几十年如一日砥砺奋斗,献身科研,为强国梦筑土培基……我们,也必将点燃拼搏的烈火,追寻先辈足迹,在青春的舞台上,用奋斗的汗水,以笔为剑,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周蕊 丹青学园
在浙里、秋时相逢,
点燃求是的薪火。
追着梦、建工建功,
君与我同诉说。
奔腾的那些浪能一路向东,
告别江河湖泊、任凭天高海阔。
哪怕会被阻挡、就浩荡而过,
听到千万声回响、强国有我
——张冬阳 建工学院
无时不在与你的节拍共振
将小小的自己与你相融
让我们一起用四年书写那份回答
——陈诺 云峰学园
本文素材来源于校团委“爱上浙大的N个理由”主题作文大赛部分优秀作品
文案整编:周亦颖丨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赵依萍
图片来源于浙大官微往期推文
设计: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袁欣|田由游
本文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林雨琪
责任编辑:周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