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
2024-06-30 07:32:24  作者:假过式  网址:https://m.xinb2b.cn/life/ksu219537.html

中新网北京10月19日电 题 屏蔽同事、已读不回……你对“职场微信礼仪”介意吗?

作者 刘越

嘿,你发朋友圈会屏蔽同事吗?

微信的社交生态一直是互联网上的热点,话题“被同事屏蔽朋友圈的心情”更曾引起热议。有人认为保留私人空间无可厚非,有人认为屏蔽同事不太礼貌,更多的人则把该行为引申到“职场微信礼仪”范畴中。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1)

制图:刘越

“职场微信礼仪”,即在职场中使用微信沟通时,彼此应该遵守的准则。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小新就该议题采访了一些职场人士,听听他们的看法。

朋友圈屏蔽同事不礼貌?

“我们共事好几年,怎么你朋友圈变成了一条横线?”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2)

朋友圈屏蔽同事是礼貌之举吗?(设计图) 制图:刘越

“我完全能够接受同事发朋友圈屏蔽我,因为我也会屏蔽他们。”——程序员麦瑞。

“同事就是工作关系,私人空间自行保留。”——艺人宣传来喜。

“同事就是一起工作的关系,并不等同于朋友,甚至我觉得私人微信号和工作微信号应该分开,这样就算是在朋友圈吐槽同事或者是上级也不会被看到。”——律师小杜。

经常被下属当面调侃的年级主任欧可可笑称,作为领导,他完全可以接受下属屏蔽自己:“只要不是原则问题,都无可厚非。”

不过,在肯定“朋友圈屏蔽自由”的同时,部分受访者认为其中大有文章。其一,屏蔽这件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某软件公司的工程师悠哥如是说:“如果TA屏蔽了所有同事,我不介意;如果单独屏蔽了我,我会想要了解原因,思考是不是沟通中产生了问题。”

其二,大部分人可以接受被单条屏蔽,而非完全失去浏览他人朋友圈的功能。编辑谢清雨坦言:“希望可以单条分组屏蔽,不要仅聊天模式或者直接屏蔽。否则我点进他朋友圈看到一条横线时,还是会觉得有隔阂。”

最后,小新的领导、资深媒体人卢老师坦言,他对下属们的私人生活并不感兴趣,但假使这种屏蔽造成工作上沟通不畅,甚至产生负面影响,责任还是应该由个人承担。

长语音沟通很烦人?

“始终相信沉默是金,求你别再给我发长语音。”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3)

长语音“轰炸”令人猝不及防。(设计图)制图:刘越

在此次的采访中,“语音沟通”是被划入“职场微信礼仪”中的高频词。

“给别人发一堆语音不太妥当。不管别人忙不忙,也没有闲心去听那堆语音。”——资深媒体人卢老师。

“如果当时用的是电脑,对方给你发了一串语音,转的文字不一定准确,还要拿出手机来再听一下,而且信息无法回溯。”——“影视民工”橘橘。

首先,不分场合地发送语音消息会让人感到困扰。对于经常外出拍摄的记者小曹来说,在嘈杂的环境下收到一条长达60秒的语音,是对他听力和耐心的双重考验,“连发多条长语音,听着费劲,转文字又浪费时间。”

其次,语音消息体现的信息不够直观,无形中提高了沟通成本。摄像师孟奎回忆,“本人有次跟同事就一件突发事件沟通时,他一连发来13条短则七八秒,长则一分钟左右的语音,好不容易听完,再一看,又来五六条……”

孟奎当场累觉不爱,“后面的信息要跟前面的信息印证,还得再重新听一遍。对于一些专业词汇,语音转文字容易出现错误。如此一来,沟通效率太低,时间成本太高。”

不过,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艺人统筹高远自称有“文字恐惧症”,“一大段文字发过来,密密麻麻的,我看着特别累,宁愿配合语音转文字一起看。”

拒绝24小时夺命连环call

“24小时的清静,是我一生难忘的美丽回忆。”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4)

如果是你,你接不接?(设计图) 制图:刘越

如今职场的一部分岗位,上班和下班的时间界限似乎无法严格切割。有人认为,微信作为社交工具,无形中让渡了使用者的私人空间,让不少人“压力山大”。

“要么早上起来特别早,要么就是晚上特别晚给你发信息,这种行为我真受不了。”——电影人邢老师。

“无事先沟通的突然电话,工作时间之外发工作相关的消息,特别是要求我立即做出行动的消息,会让我觉得手足无措。但如果只是一些简单的通知或者问询,还是可以接受的。”——工程师悠哥。

“下班后或周末夺命连环call,找不到人就打电话和语音,很没有礼貌和边界感,这个事情在领导身上经常发生。”——编辑谢清雨。

对于下属们的“怨声载道”,领导分成两派。作为一位英年早秃的资深语文老师兼年级主任,欧可可表示他要珍惜自己和下属们为数不多的发量,坚决做到少操心。“在工作已经明确布置下去的前提下,下班时间领导最好不要发微信给下属,我也不喜欢下属在午休、晚休的时候给我发微信。”

而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各类突发事件的新闻行业来说,情况可能有所不同。“大家都是人,领导加班也累。如果没有重要的事,我也不想在下班的时候去跟下属对接工作,但很多时候事情的发生不以8小时为界。”卢老师说。

不过他认为,这种困惑并不仅仅是当下的时代特征,“现在科技发达,你感觉生活跟手机深度绑定,但实际上在很早以前就有类似情况发生。还记得马三立的相声《开会迷》吗?50年代没有手机,工厂领导要开会,照样会派通讯员去家里找你。”

学会好好交流 是职场之道

“你灰色头像不会再跳动,哪怕是一句简单的‘收到’。”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5)

如此沟通太“上火”了。(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只隔了一个办公室,他却不回你的微信消息;

明明大家用的都是每秒10M-12M的WIFI,你的同事却活得像个刚通2G网的冲浪菜鸟。

有一种“好好交流”,叫“请勿已读不回”。

“微信沟通到一半,前一秒还在,后一秒瞬间掉线的人,真是让人发自心底的赞(生)赏(气)。”——摄像师孟奎。

“我给他发信息不回,却看到他给别人的朋友圈点赞,不能忍。”——艺人统筹高远。

“我前公司的某中层领导,看到微信从来不回复,趾高气扬地找别人来通知我,让我去找他一趟。我一度怀疑他是不是闲得慌,想找人聊天而已。”——策划鸡腿。

“曾经和一个部门的平级同事对接工作,这人说完上句没下句,不及时反馈,怎么问都不回,让人非常生气。”编辑谢清雨说,“如果当下有要忙的事不能及时沟通,麻烦打声招呼,大家都会谅解,切忌玩消失、用意念回复消息。跟这样的人交流前期工作就得一两个小时。”

而比起“已读不回”,“钓鱼式沟通”也让人无语凝噎。职场对话不是开盲盒,信息互换需透明。有一种“好好交流”,叫开诚布公。

“加了好友后,不坦白身份信息,遮遮掩掩含糊其辞,无法让人放心合作。”——艺人宣传来喜。

“打招呼用‘在?’,然后不说具体啥事,会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公关Ina。

公关从业者岳野分享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因为其他人乱推名片,他被早前互相删除的前公司同事加上了微信,场面一度尴尬。

“删他的原因是,这位同事喜欢发‘有些事想跟你沟通一下’,然后就没下文了。”岳野认为,一次性把需求说完整是一个成熟职场人必要的能力,“非要等别人回复他之后,他才会提出具体要求,这人是个弹簧吗,你弱它就强?”

你有正确的职场边界感吗?

“你犯错我受折磨,谁给你的自由过了火。”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6)

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的尊重。(设计图) 制图:刘越

有人曾调侃:“如果一个地方同事含量超过了60%,那么不管这个地方原来是干什么的,它现在就是职场了。”而在职场中,讲分寸、知进退的边界感是对他人最高级的尊重。

“不打招呼就加他人微信不太妥当,微信作为一个比较个人化的社交平台,添加对方的时候还是提前询问一下意见再加比较好。”——记者小曹。

“布置任务的时候单刀直入,用命令口吻会让人觉得很没礼貌,尤其是一些平级间的沟通。”——编辑谢清雨。

“发暧昧的视频、图片、表情包比较没有边界感。有一次我和异性下属沟通时,不小心发了一个‘抱抱’的表情包过去,超过3分钟就撤不回了,尴尬了一段时间。”——年级主任欧可可。

而对艺人统筹高远来说,朋友圈总是成为职场微信社交准则的“法外之地”。

“有些同事喜欢在朋友圈的评论里口出狂言,不看场合地逗机灵。”在高远看来,领导、同事都能看到的情况下,朋友圈更像是一个半公开平台,过度的调侃并不合适。

此外,他极度抵触截图这种行为。高远认为,转述对话内容和截图传播聊天记录是两个概念,如果内容是在吐槽领导,后果会更加严重。“可能你只是调侃性地说‘领导今天真是把我给整疯了’,当下并没有恶意,截图传到领导手上,性质可能就变了。”

“还有人会把截图发朋友圈,他虽然给你打上马赛克,但是熟悉你的同事和领导都知道这个微信头像是谁。”

作为领导本人,卢老师也并不赞同此类行为:“如果是普通的工作部署,想图个省事的话未尝不可。但如果其中包含比较情绪化或者个人化的内容,有可能给被截图的同事带来困扰的话,就不应该去截图。”

职场中同事故意孤立你(屏蔽同事已读不回)(7)

都是截图惹的祸。(设计图) 制图:刘越

不难发现,在所有受访者提出的职场微信社交准则小tips中,从保留彼此的私人空间,到在交流中维持礼貌,皆离不开尊重、专业、互相体谅这三个关键词。

英国法律史学者梅因曾在其名著《古代法》中谈道:“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都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诚然,作为一款社交工具,微信自在随心的社交属性在职场这个限定范畴之下,需要有所收敛。

不学礼,无以立。人是群居性的动物,职场微信社交依旧是“社交”的分支。在坚守原则的同时,做到律己、敬人,或许是保持高质量职场微信社交的不二法门。(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广西三月三是几月几号(三月三的具体日期)
  • 2024-06-30三月三的具体日期广西三月三是4月14日“三月三”在壮族传说中,是壮族始祖布洛陀诞辰日在广西,农历三月三,不仅是壮族传统踏青歌节,也是壮族祭祖、祭拜盘古、布洛陀始祖的重要日子每到三月三时节,壮族青年男女聚集街头欢歌、汇。
  • 冬至吃什么食物来年不会冻耳朵(饺子介绍)
  • 2024-06-30饺子介绍冬至吃饺子来年不会冻耳朵饺子的外形和耳朵较为相似,最初的饺子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见家乡南阳的人非常寒冷,就将一些祛寒食材用面皮包好,做成耳朵模样的饺子,放在锅里面煮熟,名曰“驱寒矫耳汤”人们吃了,浑。
  • 恋爱恐惧症有哪些方法可以解救(你可能患了恋爱恐惧症)
  • 2024-06-30你可能患了恋爱恐惧症文章原创作者晗晴说,谢绝转载,侵权必究现在大龄单身男女越来越多了,而且有些人,他们明明是想要谈恋爱,非常羡慕自己身边谈恋爱的朋友,但是真的介绍对象给他们认识了之后,他们又害怕去谈恋爱想去谈恋爱,又害怕。
  • 怎么选择合适自己的显示器(没想到对使用体验影响这么大)
  • 2024-06-30没想到对使用体验影响这么大显示器比例指的是屏幕宽度和高度的比例,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比例算不上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参数但是近年来,随着显示器屏幕越来越“放飞自我”,出现的比例越来越多,对使用体验的影响也是越来越大可是你知道这些不同比。
  • 上班族适合买什么理财产品(上班族的理财法宝)
  • 2024-06-30上班族的理财法宝来源丨喜马拉雅FM钱研社的精品课《钱老师:给上班族的省心投资法》编辑丨第三条岸投资理财这件事,只有自己不断地去实践,才能有所成长投资理财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先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案例:小李是个朝九晚六的上。
  • 按网络应用领域分类(分类及应用领域)
  • 2024-06-30分类及应用领域1.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运算精度高;(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力;(4)通用性强;(5)高度自动化和支持人机交互;(6)存储容量大和可靠性高2.计算机的分类(1)按工作原理分为:电子。
  • 地震消防安全指南(消防科普地震来了该怎么办)
  • 2024-06-30消防科普地震来了该怎么办地震是大自然中最可怕的灾害之一不仅防御难度大破坏性及危害也是极大的!严重威胁了社会和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消防部门分享了一份地震逃生小知识~希望大家牢记,遇到地震灾害时非常有用喔!↓↓↓,。
  • 顺丰快递一直不上门取件怎么办(快递到中转站快半个月了)
  • 2024-06-30快递到中转站快半个月了市民反映:魏女士10月初在淘宝购买了一件衣服,但快递迟迟未到,手机查询物流信息显示,10月31日快件就已由顺丰速运发出,并显示已运达西安中转站,目的地网点处于疫情管控范围内,现无法发运魏女士称,她前几。
  • 老舍精选散文(老舍散文集小时候真傻)
  • 2024-06-30老舍散文集小时候真傻最近迷上了散文,除了读汪曾祺,老舍的散文集也在读,《小时候真傻,居然盼着长大》这本书共分5个篇章,写了老舍的童年,老舍孩子的童年小时候真好,最喜欢的就是过年,过年意味着有新衣服穿,有吃不完的美食,还有。
  • 白血病患者最后生命遗言(一个白血病的最后24天)
  • 2024-06-30一个白血病的最后24天究竟要怎么坚强才能做到对死亡无所畏惧,究竟要如何乐观,才能在自己直面死亡的当下,还能够劝解家人白血病少女黄恩雨,在她人生最后的24天内,决定离开医院,放弃治疗,回家等待死亡的同时,劝父母亲人不要伤心病。
  • 吃火锅必点四种美食 在家吃火锅必备这几样
  • 2024-06-30吃火锅必点四种美食 在家吃火锅必备这几样在家吃火锅必备这几样,花不了俩个钱,解馋过瘾不上火不长肉北有涮羊肉,南有大火锅,正如川菜的影响力一样,火锅如今也不局限在冬天吃,还大有走出国门的趋势外出吃火锅图个省心,各种滋味的火锅汤底可以随心挑选;。
  • 初四为什么不能吃烙饼(大年初四要吃烙饼炒鸡蛋)
  • 2024-06-30大年初四要吃烙饼炒鸡蛋大年初四,农历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中国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罗,所谓折罗,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