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指桑骂槐也属于双关,很多人被别人骂了总是反应不过来,旁人却已经捂着嘴偷笑了。
一、 双关是什么?
利用谐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变成不仅有表层意思,还有内里的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二、 双关的分类
从构成双关的条件上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
1、 谐音双关
利用音同或音近使词语或句子语义双关。
例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谐音}
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广告词或者店名都运用的谐音双关,比如:刻(咳)不容缓。
2、 语义双关
利用词语或句子多义性,在特定的语境中构成语义双关,相比起谐音双关,语义双关在我们的学习中或是生活中更常用。
例子:新事业从头做起,旧现象一手推平。{这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家理发店的对联。“从头做起”和“一手推平”语义双关,表层意思讲的是剪头发,实际寄托的是除旧布新的愿望}
三、 双关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使语言幽默,富有风趣;另一方面 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使文章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四、 注意:语义双关与借喻的不同
在我们学多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在做题的时候往往会搞混淆 ,常常看到学生连比喻和拟人都搞混,所以在我们的学习中,应该注意概念的区分,自己能够能白其中的不同,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最好。
借喻:是用喻体代替本体,说的是喻体事物,但要表达的却是本体事物。借喻的作用是把抽象深奥的事物表达得具体生动,简单明了。
语义双关:表达的是两种意思,借助这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写了两个事物,表和里的意思不同,目的在于收到幽默风趣,委婉含蓄的作用。
后记:在小学阶段的口语交际中会出现这样的题目,也会在阅读中考察双关的作用,我们在答题的过程中,需要把本意和内在意义都答出来。在做阅读题时候,我们尽可能的使我们的答案看起来很有逻辑性,而逻辑性很好体现,比如,答题时候的1、,2、,标注,或是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一点一点的答。阅卷老师会很快的找准我们每一点的词语或者意思与参考答案的匹配程度。语文是比较灵活的科目,很多题并没有标准答案,答到点即可。
初高中阶段的双关,一般是在古诗鉴赏中体现。
(图片来至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