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热闹的元宵节马上要到啦,民间有句老话说,“没出十五都是年”,可见元宵节也是春节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
元宵节自古被称为是元宵节、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人们特别重视这一年中的开端,希望能有个好兆头,能够交好运。过了正月十五,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又要开始一年的辛勤耕耘劳作,因此人们也特别重视元宵节的庆祝活动。比如闹花灯、舞龙舞狮、猜灯谜、踩高跷等,这些热闹有趣的年俗活动,普遍特点是突出一个“闹”字。
关于元宵节的来历,从古到今有各种各样的传说,其中“平吕”、“上元节”、“火把节”这三种说法流传较广。
1.纪念“平吕”
传说元宵节是西汉汉文帝刘恒时为纪念平吕氏之乱而设。相传吕后家族的掌权者在吕后病死后,害怕大权旁落,于是密谋发动政变,身为汉朝宗室的齐王刘襄联合周勃等功臣,一起平定了诸吕之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儿子代王刘恒登基,史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家家张灯结彩,庆祝太平盛世的到来。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元宵节。
2.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根据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主管三元的分别是天、地、人三官。天官喜欢欢乐,在古代没有电灯来照明,就使得“点灯”这件事具备了很强的仪式感。所以上元节人们要点燃万盏花灯,相约亲友出来游玩赏灯。人们燃放烟花,载歌载舞,表达自己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祝愿。
3.元宵节又称“火把节”
在汉代的时候,人们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唐宋以来,这项活动已经非常兴盛。据文献记载,参加歌舞的人有几万,从傍晚一直都天亮才结束。
随着时代的变迁,火把逐渐演变成彩灯。但直到今天,在西南一些地区,正月里仍有人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以祈求获得丰收。
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春天已经悄悄到来,元宵节也马上到了,宋代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好期盼在2022年的元宵节,也能体会到这几百年前的意境,更期盼能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丰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