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四则小故事,你能看到狐仙的本事和性格。他们既有可爱之处,也有不少毛病。老王提示:这其实是社会底层某些能人的真实写照。
狐入瓶
(作茧自缚)
万村石氏之妇,祟(受害)于狐,患(忧患)之,而不能遣(驱逐)。
扉(门)后有瓶,每闻妇翁(妇人的公公)来,狐辄遁匿其中。妇窥之熟,暗计(心中盘算)而不言。
一日,[狐]窜入。
妇急以絮塞瓶口,置釜(读“抚”,铁锅)中,燂(读“前”,烧)汤而沸之。
瓶热,狐呼曰:“热甚!勿恶作剧。”
妇不语。
[狐]号(喊叫)益急,久之无声。
[石妇]拔塞而验之,毛一堆,血数点而已。
(原为《聊斋》“卷一”第二十七篇,归入“王本聊斋”之“妖怪集”)
老王感言:这只狐狸犯了调戏妇女的毛病,理当受到惩罚;但石家媳妇用热汤取其性命,又显得有些残忍,毕竟他是一个会说人话的“半仙”。
唉,狐仙落得这个下场,只怪他仙性不足,智力不高(干嘛往瓶子里钻呀?),品行不良(干嘛跟一个良家妇女纠缠呀?)。如果他道行再高一点儿,变成一个风流倜傥的小伙子,肯定会有姑娘爱上他,那么结果就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焦螟
(道士驱狐)
董侍读默庵(董讷,字默庵,山东平原人,清朝康熙年间进士,任翰林院侍读学士)家,为狐所扰。瓦砾砖石,忽如雹落。家人相率奔匿,待其间歇,乃敢出操作。
公(董默庵)患(忧虑)之,假(借)怍庭孙司马(孙光祀,号祚庭,山东平阴人,清朝顺治年间进士,曾任兵部侍郎,即国防部副部长,俗称“少司马”)第(宅院)移避之。而狐扰犹故。
一日,朝中待漏(等待朝拜皇帝),[董默庵]适言其异。
大臣或言:关东(东北三省)道士焦螟,居内城(北京城里),总持(主管)敕勒(符咒)之术,颇有效。
公造庐(登门)而请之。
道士朱书符(用朱砂画符),使归粘壁上。
狐竟不惧,抛掷有加焉。
公复告道士。
道士怒,亲诣(读“义”,前往)公家,筑坛作法。
俄见一巨狐,伏坛下。家人受虐已久,衔恨綦甚,一婢近击之。婢忽仆地气绝。
道士曰:“此物猖獗,我尚不能遽服之,女子何轻犯尔尔?”既而曰:“可借(借用别人的身体)鞫(读“居”,审讯)狐词,亦得。”
戟指(伸手指)咒移时,婢忽起,长跪。
道士诘(读“杰”,问)其里居(住址)。
婢作狐言:“我西域产,入都者十八辈。”
道士曰:“辇毂(读“碾古”,皇帝车马)下,何容尔辈久居?可速去!”
狐不答。
道士击案怒曰:“汝欲梗(违抗)吾令耶?再若迂延,法不汝宥(法律不宽恕你)!”
狐乃蹙怖(蜷缩恐惧)作色(变脸色),愿谨奉教(听从指示)。
道士又速(催促)之。
婢又仆绝,良久始苏(醒)。
俄见白块四五团,滚滚如毬(球),附檐际而行,次第(依次)追逐,顷刻俱去。
由是(从此)遂安。
(原为《聊斋》“卷一”第三十篇,归入“王本聊斋”之“妖怪集”)
老王感言:西域来的“洋狐仙”,胆子真大,竟敢在朝廷高官家里胡作非为。焦道士用符咒吓唬它,不管用;搬出皇帝的名号来命令它,“狐不答”,也没当回事儿。幸好焦道士很聪明,拿法律说事儿。这回管用了,狐狸全家老少一起搬走了。
据《全本新注聊斋志异》的编者考证,董默庵任侍读学士时,住在北京西河沿某空宅。西河沿是一个常用地名,紫禁城北面、南面都有叫西河沿的住宅区,离紫禁城均不超过五公里。皇帝如果知道了紫禁城外不远处有一群狐仙,繁衍了十八代,不把自己当回事,只对法律心存畏惧,不知是应该高兴呢,还是应该沮丧?
灵官
(神来狐退)
朝天观(庙名,在北京)道士某,喜吐纳(养生)之术。有翁(老头)假寓(借宿)观中,适同所好,遂为玄友(道友)。
[老翁]居数年。每至郊祭(祭祀天地)时,辄先(提前)旬日(十天)而去,郊后乃返。
道士疑而问之。
翁曰:“我两人莫逆(情谊深厚),可以实告,我狐也。郊期(祭祀期)至,则诸神清秽(大扫除),我无所容,故行遁(躲避)耳。”
又一年,[老翁]及期而去,久不复返。[道士]疑之。
[老翁]一日忽至,[道士]因问其故。
[老翁]答曰:“我几(几乎)不复见子矣!曩(读nǎng,此前)欲远避,心颇怠,视阴沟(排水沟]甚隐,遂潜伏卷瓮(下水道的小瓮)下。不意(没想到)灵官(王灵官,道教的护法神)粪除(清除污秽)至此,瞥为所睹,愤欲加鞭。余惧而逃。灵官追逐甚急。至黄河上,濒将及矣。大窘,无计,窜伏溷(读hùn,厕所)中。神恶其秽,始返身去。既出,臭恶沾染,不可复游人世。乃投水自濯(读“茁”,洗)讫,又蛰(读“哲”,潜藏)穴中几百日,垢浊始净。今来相别,兼以致祝(嘱咐):君亦宜隐身他去。大劫将来,此非福地也。”
言已,辞去。
道士依言别徙(搬家)。
未几,而有甲申之变(甲申年,即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随后清兵入关)。
老王感言:这位狐仙能预知未来,本事确实不小。然而,狐仙本质上属于“妖怪”类,顶多是一个“半仙”,在神仙系列里是没有位置的。所以,神仙一来,他只能落荒而逃,否则就会挨打。看来,所谓“仙界”和“妖界”,都是人间的映像。
然而,即使自己的日子过得很狼狈,这位狐仙仍不忘通知朋友赶快避难。其善良和忠诚,令人感佩!
杨疤眼
(狐狸有难)
一猎人夜伏山中,见一小人,长二尺已来,踽踽(读“举举”,孤独地)行涧底。
少间,又一人来,高(身高)亦如之。
适相值(恰好相遇),交(相互)问何之(去哪里)。
前者曰:“我将往望杨疤眼。前见其气色晦黯,多(很可能)罹(读“离”,遭遇)不吉。”
后人曰:“我亦为此,汝言不谬。”
猎者知其非人,厉声大叱,二人并无有(消失)矣。
[猎人]夜获一狐,左目上有瘢痕,大如钱。
(原为《聊斋》“卷七”第三十二篇,归入“王本聊斋”之“妖怪集”)
才王感言:两个小人显然是狐狸变的。他们去探望另一位狐狸“杨疤眼”,是想去提醒他,赶快避开即将到来的“不吉”运气。没想到,猎人突然出现,把他们的“救友计划”搅黄了,“杨疤眼”也终究没有逃脱倒霉的命运。
对动物来说,什么是“不吉”?除了被其他动物吃掉,最大的“不吉”就是被人类捉住。可怜的动物们,在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年代,人类(特别是猎人)的存在,就是它们的不幸啊!
本公号为红庙老王个人所有,与所在单位与所任职务无关。主要聊《聊斋》,也聊别的文史话题。自2014年10月开通,基本做到每天一篇。
欢迎关注!请点击标题下的蓝字“老王聊聊”,或扫描二维码。也可以长按下面的二维码,这时会出现几行字,选择其中的“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进入“老王聊聊”的首页。
欢迎转发,禁止剽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