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几条热搜——“顾赵氏”、“发乎情止乎礼”、“双洁”......
没错,都是来自豆瓣8.7的《梦华录》。
尤其是“双洁”,一度徘徊在十几名的高位上没有下来。
可能你现在和肉叔刚看到这个热搜时的感觉一样,一脸懵,什么是双洁?
双洁,指男女主身体上没有发生过性关系,情感上也没爱上过别人。
而《梦华录》里的“双洁”,更强调的是“双处”。
热搜下舆论兵分二路:
一边,下头了下头了,跟“牌坊精”说再见。
一边,我就爱看双洁怎么了。
今晚这篇肉叔先把态度晾这:
批评《梦华录》“双洁”,没毛病。
下面咱就来细说,为什么。
先简单说下这段争议剧情,给没看到这集的朋友打个底:
第19集开场,男女主二人互相袒露过往“身体史”。
24岁的赵盼儿(刘亦菲 饰),9岁因父罪沦为官奴乐伎,16岁脱籍,其间没卖过身。后来跟前未婚夫欧阳在一起3年,但“发乎情止乎礼”,啥也没发生。
顾千帆(陈晓 饰),一个年近30的宋朝官员,从未有过任何小娘子,也不曾有过逢场作戏。
就这样,二人彼此确认了对方都还是处男处女。
话毕,紧接着一场字面意义上的“鱼水之欢”。
现在网上为《梦华录》“双洁”站台的,主要是以下两类声音:
一类是为剧抱不平:
这不过是部古偶,看小甜剧嗑嗑CP不好吗,犯不着上纲上线;少拿现代思维来评价古装剧......
一类则摘开剧,为“双洁”价值观抱不平:
他们愤慨,“不洁的人”怎么敢攻击“双洁”;
甚至有认为双洁的合理之处在于:就该“白纸找白纸,报纸找报纸”。
看到这些评论,相信屏幕前不少人跟我一样,拳头已经硬了。
来,咱一条条评。
先从剧本身说起。
首先,“古偶剧”这个点不能为“双洁”开脱。
为什么?
因为从始至终,《梦华录》打出的招牌,就不是简单的古偶。
而是一部以女性主义为卖点的电视剧。
记得当时预告出的时候肉叔就在片单写过,它宣传物料呈现给观众的看点主要就在“女性励志”题材上。
预告片的关键台词:我们不比男人差。
再看《梦华录》海报,给它安上《年轻女性的修炼手册》的大名——点明这剧从题材到内核都不局限在小情小爱上。
它想打造“古装版欢乐颂”,看宋朝女孩如何职场逆袭;同时又是一部内核为“girls help girls”的女性群像戏,且有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普世价值。
再有《梦华录》导演杨阳在采访中说到:
“观众会在《梦华录》里看到很多具有‘现代意识’女孩的‘北漂’故事,用古装去表现‘现代’生活。”
既然剧方从立意到宣发都显然不止于偶像剧,那观众对它的评判也不应止于满足无脑乐这样的最低要求。
其次,纠结是不是用现代思维去评价古装剧,这根本没讨论在点上。
关键在于,《梦华录》的双洁问题,跟古装or现代无关。
肉叔仔细拉过这段剧情,发现——这剧并不是把“双洁”当成一个“普通情节”呈现出来,而是当作一个“重要情结”。
当赵盼儿跟顾千帆说完自己的身体仍“清白”之后,顾虽马上说:不管怎样我都不介意。但赵盼儿的回复是:
可我想说,因为我不想我们之间有任何猜疑
此处划重点:猜疑。
她话中的潜台词,还是在担心男主怀疑她已经不是处。
显然不是处这件事,在女主心里仍然是负面信息,处女情结不言而喻。
所以“双洁”在剧中,并非只是简单的人物设定罢了。
它其实成了两人爱情忠贞的证据,为他们洁白无暇的爱情加冕。
而《梦华录》的“双洁”暴露出更大的问题——为了圆这个设定,这部剧的割裂感,无处不在。
有人反驳对“双洁”的批判:
黑子有事吗?逮住那5分钟剧情就来骂,是不是没看过剧中另外俩女性角色的经历?
没错,孙三娘和宋引章的对话中,可以看出这部剧在贞洁观上有相对进步的观念。
当宋引章为自己“不再是清白女儿家”而感到自卑,三娘劝解她:
我还生过孩子呢,这有什么的
可同时,割裂来了。
一旦到了女主那,便反复强调赵盼儿身体的清白,以致于——不符逻辑的强行洁。
女主说自己沦为贱籍不用卖身,是因为娘亲教她“藏拙技能”。
所以虽然她一身技艺,也假装自己啥也学不会,最终老鸨就干脆让她去学账房管事。
啊这......就离了个大谱。
看到这网友已纷纷惊呆,古代青楼待遇这么好的?
夜总会妈妈嫌我不会唱歌送我去了商学院
且不说这放在宋朝基本是不可能发生的历史事实。
剧中自相矛盾的割裂感又来了。
这边是赵盼儿因藏拙得以摆脱卖身的命运,那边宋引章因琴艺高超也免了卖身。
我:???
一方面,《梦华录》是有表现出当下大家更肯定的女性价值观。
另一方面,它又的确纠结于“双洁”这种极保守的观念,破坏了其本该有的底层关怀。
这部剧的原著是关汉卿的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讲的是风尘女子一次勇敢的自救。
《梦华录》在人设上最直观的改动点就在赵盼儿的身份,从妓女改成脱籍良民。
当然这个改动,可能是过审需要,不是不能理解。
但真正让人无法接受的是,这部剧总透露着对底层女性的蔑视。
怎么说?先看一篇评论。
《梦华录》编剧张巍之前在微博转发过一篇豆瓣剧评,回应道:非常感动,感谢懂得。
但这篇,说真的,本肉在看的过程中无数次“地铁老爷爷看手机”jpg。
这条剧评里直接大赞《梦华录》“立意超越关汉卿,是这个时代的新乐府”。
好吧,这可能是“非常感动”的理由,谁要这么说肉叔肉叔也哭。
但可怕的是,文章对影视作品出现“妓女”“女主卖身”的态度......
随便摘几句给你们品品:
女主卖身的剧影响好吗?
妓女也有好的并不是我们时代需要的主题。
如果剧里说不歧视卖身,就是表示允许卖身。
不歧视就是允许?所以必须得歧视妓女?
这就是你“感谢懂得”的理由?
那我们回到剧里仔细来看。
第一集。
赵盼儿一直强调自己在籍时清清白白,没有以色事人,也没有自甘堕落。
然而,字里行间,却仿佛在告诉我们其他同为“贱籍”的女性“以色事人”不是出于被迫,而是她们“自甘”。
如果说这句话可以模糊理解,那么后来更有花魁一角语出惊人:以色事人才叫贱。
好嘛!
七百年前关汉卿笔下的赵盼儿,叹出这群下层女性的悲剧:妓女追陪,觅钱一世,临收计,怎做的百纵千随,知重咱风流媚。
而如今的赵盼儿却以高姿态与她们割席,来还证自己的“清白”。
进而刨去了女性深陷压迫的血泪史——她们的身不由己,以及她们遭遇的残酷对待。
肉叔不禁想起1951年的国产片《姐姐妹妹站起来》里的一个片段。(当年本片剧组采访收集了很多真实人物素材后才完成剧本)
被迫卖进妓院的女孩,因为接客染上了病在床上疼得起不来。
老鸨过来瞧了一眼,丢下话:死不了就给我对付着接客。
后来女孩实在还是起不来接客了,老鸨依旧不会让她歇息,而是上残忍手段替她“治病”。
本片大胆启用当年被解放的妓女来饰演老鸨
女孩疼得晕厥,她便二话不说找来柜子当棺材。
抬人时男人发现:(女孩)还有气呢。
老鸨厉声道:这还能挣钱呢?装上算了!
就这样,已经“没有用”的女孩被活活钉进棺材里等死。
1951年的电影尚知道女性沦落风尘是种苦难,2022年的电视剧就变成批判她们“贱”了?
这种蔑视,以及对女主“出淤泥而不染”的标榜,属实让人无法理解。
延申到剧外,“双洁”这个概念到底哪来的?
双洁一词源起网文中的“洁党”,最开始很多女频网文中的都设定女主是处。
后来“洁党”之风又吹向了耽美圈,催生出诸如“菊洁”“瓜洁”“双洁”各种迷惑词语。
然而——洁,不只是一个事实描述,更是道德审判。
它背后的意涵指的是一种道德意味的清白。而它发生过性关系便是不洁、脏。
这是这个词一旦拿来作“好事”宣传会让很多人不适的根本原因。
但现实却是——2020年,番茄小说发布《2020甜文读者恋爱观报告》,其中显示,近一半的甜文爱好者是00后,他们更偏好“从一而终”的恋爱。
身心“双洁”成了多数甜文爱好者对于小说男女主的基本要求。
据这份调查报告统计,高达65%的读者希望小说男女主都要双洁。
这个要求的呼声之高,让“双洁”直接成为网文的关键标签。
而读者对于“双洁”的苛刻程度也日益攀升。
比如网文中“重生文”这一类别,有读者甚至无法接受女主的前生跟不是男主的男人发生过关系,认为这样也不能称得上是“双洁”。
看到这你估计已经在感叹,时代倒退。
但值得注意的是——要求“双洁”被部分读者视为一种进步,因为它起念于对普遍“女处男非”设定的逆反。
那么问题来了。
主张让男方也“洁”,到底是不是进步?
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找到根源——身体发生过性关系=不洁,这个逻辑从哪来的?
复旦大学社会学副教授沈奕斐,在微博吐槽“双洁”的时候其实点出:
贞洁是曾经压迫女性的概念。
“洁”原是出于男权社会对女性身体的规训——是封建遗毒,是钳制住女性的枷锁。
再反观“双洁”,不是摒弃这种糟粕,让女性从中得以解放。
而是接受它的同时,还要求男性也受缚于同一副枷锁。
何其荒唐!
你总不能说,一个人在学校里承受着校园暴力,要解决的不是校园暴力本身,而是大家一同承受吧?
说白了。
“双洁”本质上就在用这套不合理的主导性权力话语在制约所有的人,这又谈何进步?
甚至于不仅如此。
《梦华录》“双洁”事件中,让人不寒而栗的点更在于:
“双洁”不仅是在照顾有“情感洁癖”的观众。
它还被当作一种嗑CP的糖。
这段剧情的弹幕,当顾千帆表明自己是处后,有人替女主开心:
盼儿也是捡到宝了哈哈哈
微博po《梦华录》“双洁”的视频up主,同样也把这作为甜点来安利给大家的。
双洁在这被解读为“初恋般的感觉”。
果然评论区也有人嗑:
太甜了
真甜蜜
甜吗?或许吧。
蘸了砒霜的糖也很甜。
但却不会有人去吃。
最后的最后,肉叔只想说一句话:
性是欲望,不是道德。
在一部打着女性旗号的剧里宣扬这种陈腐的道德观,不合适,也不应该。
今日打工人:巴斯特冷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