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网50万斤渔获,这是2022年查干湖冬捕以来产量最高的一次,另外5次“红网”平均单网产量约10万斤!按计划此次冬捕将持续到2023年2月份,预计总捕获量为300万斤,即1500吨。
查干湖冬捕有两个“神奇”的地方,一是延续了上千年的马拉绞盘、冰下走网的冬捕方式;一个是查干湖疑似越捕越多的鱼。后者比前者的热度似乎更高一些,因为每年查干湖冬捕时总有人提出质疑,认为查干湖里的鱼是典型的“洗澡鱼”!
顺便说一句,洗澡鱼还有个别称叫“瘦身鱼”,曾在南方一带流行。所谓的瘦身鱼是将养殖鱼转移到山泉水里喂养60天以上,期间不投放饲料、肥料和鱼药,通过鱼自身的新陈代谢达到“瘦身”目的,等体重减少30%上后肉质会变得格外新鲜,这时再捕获高价出售。
查干湖中的“洗澡鱼”与“瘦身鱼”却完全不是一个概念,前者单纯是为了育肥!
土豆从网上看到了以下几个网友的评论,有名叫碧水云天的网友称
从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丹江口水库往查干湖源源不断地运送鱼,所以查干湖的鱼永远也捕捞不完!
网友执着的小黄蜂这样写道:
我改了一下 小鱼苗在查干湖每年只有不到三个月生长期,要长几十年,年年出几百万斤鱼,哪里来的呢?我家门口水库的大鲢鳙在本地卖不掉,都被鱼贩子拉到大湖做鱼苗去了,坐标湖北,不接受反驳。
有反对者,就有支持者,一位叫进取百灵鸟不认为查干湖“造假”。
二三十斤的鱼,在寒冷的冬季,突然换了水质不同的环境,能活下来吗?且,二三十斤大的鱼,在几十公里甚至百公里外拉网出水,运到查干湖活着,放到水里,这成本可不是一般的高啊?这样洗澡经济上合算吗?
查干湖冬捕被人质疑,还真怨不得网友“多心”,从罗列的证据上看似乎有些“道理”。
查干湖纬度45.27°,地处我国天寒地冻的大东北,资料显示查干湖一年中有9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0℃,有130天的结冰期,冰层厚度少则0.5米,多则1.5米,这就意味着鱼群长时间只能在4℃左右的水体环境下存活。
低温环境下鱼活性低、生长速度缓慢。研究发现一条鳙鱼在查干湖长到10斤至少需要7-8年,而在南方水域只需要4-5年,甚至更短。所以在网友看来,查干湖再怎么休养生息鱼也不可能长这么快。
另外查干湖平均水深只有1.6米左右,最深处也不超过4米,浅水中所含有的有机物等养料“屈指可数”,同时查干湖讲究“自然放养”,不投放饲料,那么鱼群只有忍饥挨饿的份儿,又怎样长得膘肥体健呢?
这种情况下,查干湖每年的捕获量却高达几百万斤,甚至超过600万斤,不免让人产生疑问。何况查干湖冬捕火爆后,产出的大头鱼每斤能卖到30元,而普通的大头鱼却只能卖到8-12元/斤,从经济效益上讲当地似乎也有“造假”冲动!
事实上,查干湖有连年丰收的“潜力”。
查干湖东西长38公里,南北宽14公里,湖周长104.5公里,最大蓄水量4.15亿立方米,有鱼类15科68种,如红鳍鲌、鲤鱼、鲫鱼、鲶鱼、鲢鱼、鳙鱼等。
上世纪90年代中科院研究人员针对东北的湖泊进行了一次系统性调查,其中查干湖重点研究对象,发现查干湖中的浮游植物多达43种、浮游动物18种,绿藻、蓝藻为鲢鳙等淡水鱼提供了最基础的营养,巅峰情况下每平方公里的水面可产出110公斤的淡水鱼。
这是什么概念?按照查干湖400公里的水面计算,一年就能产出440万公斤的有机鱼,虽然仅仅是理论计算值,实际中有不小的折扣,但说明查干湖有丰产的潜质。
除了资源优势外,查干湖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投入1000万尾鱼苗,总重量达上百万斤,这可不是小如虾米的鱼苗幼卵,而是体重100-150克的大鱼苗,比成年鲫鱼都大!
此外,每年春季后查干湖水温开始回升,5月份时达到了17℃左右,鲫鱼迅速进入繁殖期,而鲢鳙在6-7月份也进入繁殖期,为增加查干湖自然鱼苗供给,当地将每年的5-7月份确定为“禁捕期”。
另外查干湖冬捕讲究“抓大放小,猎杀不绝”,使用的渔网都是7寸的大网眼,捕获的都是超过8斤的大鱼,4-5斤的鱼统统被过滤掉。所以网友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十几斤、二十几斤的大鱼头张着大嘴拥挤在出网口,似乎要撑破网眼,而周围却不见一条“小鱼”!
正是通过上述办法,查干湖每年都能捕获二三百万斤的渔获,并非部分网友所说的“洗澡鱼”。
目前查干湖的胖头鱼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与此同时查干湖冬捕也被外界所熟知,特别是头鱼拍卖更是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2021年的头鱼拍出了2999999元高价,2022年的头鱼又会“花落谁家”,又以怎样的高价成交呢?
来源:一个倔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