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古装剧《大明风华》渐入高潮,权阉王振登场后,剧情大变,原本在朱棣时代低眉顺目,连台词都没几句的太监,为啥成了主角之一了呢?这就要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看剧才能通透。
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朝代的宦官能够与大明王朝相比,权倾朝野,玩弄皇权,祸国殃民,亘古绝今,任何邪恶的形容词加在明朝阉党身上都不为过,可是,讽刺的是最痛恨宦官专权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为何也跟宦官瓜葛不断?
虽然大明开国初年,太祖朱元璋就对宦官做了种种不得干预朝政的规定:宦官不得兼外臣文武衔,不得穿戴外臣衣帽,官阶不得超过四品,不得与政府各部门有公文往来等等。但是,他坐稳江山,特别是废除了中书省和丞相制度以后,朱元璋就开始对和他一起打江山的功臣宿将、甚至子侄、外甥产生猜忌,最终大开杀戒,尽诛功臣,此时,与他朝夕相处的宦官就自然成为心腹,原来对宦官的种种防范措施也就自然松懈了。尤其是洪武后期,宦官又重新走上历史舞台,在某些时候成为干预国政的角色。太祖派宦官参与税务,参与边关马茶贸易,甚至派宦官为特使参与国内、国外的重大政治活动。
燕王朱棣更是对宦官十分依仗,其造反起兵时,就是利用建文皇帝身边的宦官为耳目,窃取机密情报,发动“靖难之役的,个别宦官还在战场上为他出生入死,立过大功。因此,明成祖在对待宦官的态度上,远超洪武皇帝。
从宦官名称的变化就可见一斑,秦时称宦官职务为中车府令,汉唐称为中谒者、中常侍,中尉等,以中字称宦官沿袭不变。洪武年间称监正、监副、监丞。永乐年间统统改称太监,使宦官从“中”字辈一跃而为“太”字辈,从此宦官就抖了起来,太监称谓,终明一代,又为清代所沿袭。后来,朱棣设东厂,专派宦官刺探臣民隐情,使宦官参政、实行特务统治建立了制度基础,正因为如此,明朝宦官势力已经制度化、成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之前任何朝代包括后来的清朝的宦官都无法与之相比,可以说明朝宦官的组织体系、职权范围登峰造极,无出其右者。
明成祖朱棣不但赋予太监政治地位,还派太监插手经济领域,监督地方织造局,掌握市舶大权,把持各地采办事宜。到了明中期正统年间,宦官王振开始把持国政,专权误国,达到了横行无忌的程度明英宗朱祁镇登上皇位时,年仅九岁。开始,内阁大学士杨荣、杨溥、杨士奇被太皇太后张氏委托为顾命大臣,主持朝纲,宦官还不敢张牙舞爪。后来,太皇太后、杨荣相继去世,杨溥年老,杨士奇孤掌难鸣,司礼监太监王振就逐渐把持了朝政。从此,揭开了明代历史上宦官专权的黑暗一页。【原创声明,转载注明作者】欢迎关注、点赞、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