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所有人,都是从文学作品首先认识苏轼的。但渐渐地,我们会发现这只是了解他的一个入口而已。
苏轼直至今日,仍然能够如此打动我们的心灵,不只由于其才情的卓越超然,而是他历经无数跌宕起伏,仍能泰然处之“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人生态度。
尽管仕途多折,饱受贬谪,他丝毫不恋栈世俗功名,转而把体验人生放在第一位,在他看来,如果不是因为贬谪,如何看到中国各地美好的江山风物?甚至在晚年他还写诗自嘲: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将平生数度艰辛的谪旅权当作旅游。苏轼生于四川,名于京城,宦于华东,谪于湖北,流于粤儋,游于冀鲁。点亮苏东坡的地图,北宋的疆土几乎走遍了。
苏轼一生宦游图 图源/《华夏地理》
旅程中不乏奇闻轶事,构成了苏轼复杂魅力的一个方面。他总是带着探索精神,无论怎样的际遇,都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苏轼对后人极为宝贵的遗产,是他历经沉浮后对人生形成的思考,他几乎每一步都在反思,也许就因为他是个‘全才’,在诸多领域都有能力去创新发展,这个人间到处有他的用武之地。
词作在游历中升华苏轼无疑是宋代群星闪耀的士人群体里最耀眼的那个,是他率先打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词的题材扩展到写景、记游、抒怀等方方面面。
早年任杭州通判期间,苏轼开始了大量词的创作。或许是杭州的美景、美食、美人和好友,激发了他蓬勃的创作欲。
苏轼创作的第一首词应该是《行香子》。作于他坐船由富春江返回杭州的路上,路过桐庐县的严子陵钓台,传闻东汉名仕严子陵曾隐居于此。
苏轼写道: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苏轼词更深层次的魅力,恐怕还要从贬谪后才慢慢显现,湖北黄州是苏轼第一个贬谪之地,也成为了他创作生涯的关键转折。
“乌台诗案” 后,苏轼在黄州经历漫长的心理调适,黄州的江风明月,躬耕生活,让苏轼成为了苏东坡,不但迎来了诗文创作的大爆发,人生境界亦从此一新。
在黄州,苏轼寻幽探奇,遍访古迹名胜。临皋城西北处,便是滚滚长江,当年赤壁古战场遗址。泛舟江上,精神为之开阔。
黄州赤壁
在这年七月,苏轼在赤壁写下那首著名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成为有宋一代豪放词的代表作。
前后《赤壁赋》通过主客问答:世事以变来看怎么样,以不变来看怎么样,得出江风明月如何美好,实际解答的是苏轼内心的矛盾,阐述的是他的人生体验,将词的境界提升到豁然一新的高度。
属于乐天派的“东坡美食图鉴”“自笑平生为口忙”。苏轼从不掩饰自己对美食的热爱。如果没有美食的陪伴,他未必会有如此豁达的心态,还把之后接二连三的被贬之路,变成了“吃货养成之路”。
他的美食创造总和他的流放生活紧紧相关,被贬黄州时,因生活拮据,他想到了在城东的一片坡地上开荒自足,从此历史上多了位名为“苏东坡”的美食家。
▲被贬黄州时,苏轼的密友陈季常曾送给他一筐覆盆子“解馋”,苏轼十分感动写下了著名的《覆盆子帖》,如今已成国宝之一
后世所称的“东坡肉”、“东坡羹”、“东坡豆腐”据说就是在此期间被发明出来,经他的巧手炮制,这些最平常的食材也变得不同凡响。
遭贬惠州时,苏轼又把目光瞄准了市集上无人问津的羊脊骨,把这些基本上不要钱的碎骨肉带回家,以酒煨骨,加盐烘烤。
一边饮酒一边骨间剔肉,苏东坡自称就像吃海鲜虾蟹的感觉和味道,这大概让他成为了吃羊蝎子的鼻祖。
即使后来“垂老投荒”,被贬至儋州,来到一个被时人视为畏途,物资极为匮乏的环境,苏东坡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吃货”的最高境界:连菜根都没有,依然能够保有食客的风范。
儋州之穷之偏,逼迫苏东坡惊人地探索野味。他发现了一个巨好吃食物:生蚝,还特地写了封家书,信中附上了他烹饪生蚝的心得。
信尾特意叮嘱道:
恐北方君子闻之,争欲为东坡所为,求谪海南,分我此美也。
事实上,当时又有谁愿意光顾穷山恶水的海南呢?苏轼这种苦中作乐的劲头既令人会心一笑,又难免感到一丝的辛酸。
林语堂形容苏轼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派”,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遭际,反而为他提供了创作的土壤,中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特色风物,就成了天然的绝佳素材。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世间没有什么可以击败超然旷达的苏东坡。原因嘛,大概就像他自己说得那样。
世事万端,皆不足介意。所谓自娱,亦非世俗之乐, 但胸中廓然无一物,即天壤之间,山川、草木、鱼虫之类, 皆足供吾家乐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