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一般人在刻大白文印时,3x3厘米见方的印章盖出来的感觉小了,只觉得是2.5或2.6厘米大小,原因是他留的周边位置太多了,错觉字就小了,我的手段是线条有多长就刻多长,刻到边边去,还常常用“借边”法或“出血”法呢。下面让我具体讲,什么是“借边法”?什么是“出血法”?什么是“线条有多长就刻多长”?什么是“穿插法”?什么是“减笔法”?什么是“缺笔”?什么是“延伸法”?什么是“共用笔划”?什么是“涨墨法”。
什么是“借边法”?还有一种“错觉借边法”,见图一“入浑”二字,“入浑”都有一脚伸出了框线,这是刻者造境所得,“错觉借边”成功。又“黄永玉”“永”字上头全部出头借边为字了,字自然大了些。篆刻时笔划巧妙地刻出印石之,是空凌之外见到虛似笔划,这种借边法更有金石味、古韵味,印面错觉就大了。
“错觉借边法”。“入浑”都有一脚伸出了框线,这是刻者造境所得,“错觉借边”成功,。篆刻时笔划巧妙地刻出印石之,是空凌之外见到虛似笔划,这种借边法更有金石味、古韵味,印面错觉就大了。
“黄永玉”“永”字上头全部出头借边为字了,字自然大了些。
什么是“出血法”?还有一种刻印时,把线条冲出印边。“出血”二字,原本是印刷述语,意思是书页或印张在裁切后印刷部分超越一边或四边,叫“出血”。今我借用于篆刻上,刻印时,刀冲出外印边之外或上下左右多字出边,这叫“出边出血”。字与字之间互动过界,互相挪让穿插,这叫“字与字出血”,见图二(出版时补上)。
什么是“线条有多长就刻多长”?如“广”字,见图三(出版时补上),把“廣”字头上的一点,“借边”出头,这里含意很,这叫出人头地,妙算神机,高人一等呗。“廣”字内部的“田”字,我上大下小,下完整,上出血,田自然大了。我三天班东莞学员作业,见图四,修改时,我只是把一些线条上下左右冲到最边,字字碰,取涨墨、饱墨意,修改后的印与未改前的印稿对比,改后的印,错觉上大了许多。
什么是“穿插法”?也叫笔画互抱,与“延伸法”有点相同。见图五,“平凹”二字,“平”插入“凹”处,有的放矢,哈哈,大得太多了;“平”字出头,其意就是“平”而不平凡了。又如“我生未尽”互相穿插其间,整体饱满到,恩爱得亲密无间了,每字自然就大了许多。
“平凹”二字,“平”插入“凹”处,有的放矢,哈哈,大得太多了;“平”字出头,其意就是“平”而不平凡了。
“我生未尽”互相穿插其间,整体饱满到,恩爱得亲密无间了,每字自然就大了许多。
什么是“减笔法”、“缺笔”法?“减笔”、“缺笔”一是是中国避讳书法结字的手段。二是如意,美好意也,如杭州“精忠报国”的“国”字少写了一点,代指江山尚未收复,激励南宋军民抗敌救国(见图八)。又如“鱼”字,隆帝却把它写成三点,说是汉字三点是水,四点是火,鱼性喜水怕火,于是乾隆帝有意少写一点。又如“富”字顶上无点,寓有“富贵无顶”之含义。又如“无为”的“无”字,我把篆书减笔成隶书结构笔划来刻了。
又如“无为”的“无”字,我把篆书减笔成隶书结构笔划来刻了。
三什么是"涨墨法"法,笔划丰富时,或笔画太多时,饱满时,为了美的需要,为布白需要,可用减笔或简芼法,见图九(出版时补上)。
什么“延伸法”?见图十(出版时补上)。
什么是“共用笔划法”?见图十一(出版时补上)。
什么是“涨墨法”、“糊塗法”、“贴边法”,见图十二(出版时补上)。
以上的各种手法,都是为了如意,为了美的需要,为了风格需要,为了避讳等等。其实笔画不多,易粗笔划,易大笔划,易大刀阔斧。粗划、大划、饱满,溢边刻法,印章自然就大了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