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论谁笔下的群像最生动,罗贯中说第二,没人敢说第一。
一部《三国演义》,写尽了德与道,刘关张桃园结义,李曼成慨然允诺,玄德为友冲冠一怒,关云长单刀赴会;
一部《三国演义》,道尽了利与权,身处劣势曹操却反杀四世三公,威震华夏关云长却败走麦城,身负血仇刘备却含恨病死白帝城,三雄争霸却让司马家得了天下。
若要论哪个大男主最憋屈,刘备说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明明身为大男主,刘备却时而英雄,时而伪君子,日常被死对头曹操全方面碾压,存在感生生降了一个水平。
说刘备中庸吧,偏偏他又成就了“开局一卖草鞋的,收局却问鼎天下”的热血上位史;
说刘备是有能之臣吧,偏偏他的创业又屡屡破产被清算,知天命之年都还在逐梦中原。
刘备性格的多面性,铸就了他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同时也给饰演他的演员留下了巨大难题——《三国演义》的基调是扬刘抑曹,演员们该如何避曹锋芒,诠释出刘备的魅力呢?
这个问题就要交给于和伟和孙彦军来解答了。
一、孙彦军:沉稳大气,慷慨豪迈
提到孙彦军版本的刘备,很多人都会觉得有些违和:太儒雅了,不符合上位者的性格。
的确,孙彦军版本的刘备乍一看还以为是军师诸葛亮,但若要说“太儒雅不符合刘备”,那就太武断了。
演义中刘备是什么样的呢?
桃园结义三兄弟中,提到关羽,人们会想到他的狂傲自大,忠肝义胆;提到张飞,人们会想到他的粗狂易怒,不拘小节;那提到刘备呢?
张飞失守徐州后准备自刎谢罪,刘备怒其大意但也只是以巴掌惩戒,阻止张飞自刎;
刘备恩师卢值受挫被抓,张飞急吼吼准备救人却被刘备拦下,示意“朝廷自有公论”;
关羽惨死,张飞暴跳如雷,嚷嚷着就要去讨伐东吴,刘备再次阻止,告诫张飞要等待时机。
再来看看名场面“三顾茅庐”,刘备为请诸葛亮出世,一而再再而三地上门拜访。
一进门,刘备就“避席拱手谢”、“顿首拜谢”,在听到诸葛亮以“久乐耕锄,懒于应世”回绝后,刘备当即“泪沾袍袖,衣襟尽湿”,直至诸葛亮同意出世,刘备才止住眼泪。
看出来了吗?与其说刘备宽仁忠厚,不如说刘备是谋而后动,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积极摆烂”,放眼三国,刘备这般怎么算不上是儒雅呢?
孙彦军呈现出来的刘备即是如此,形象上君子尔雅,浅谋天下,雍容不破。
但孙彦军版本的刘备,远远不止是儒雅。
演义中,诸葛亮之于刘备,就如同元芳之于狄仁杰,一碰上难题刘备就开始呼唤军师,还动不动就在抹眼泪,看得读者是一肚子火气:刘备这也太脓包了吧。
如何呈现刘备的“孬”,就不得不说说孙彦军的哭戏了。
在剧中,刘备的哭戏可以说是滔滔不绝,从开场哭到大结局,但少有观众评价孙彦军版本的刘备太孬,这是为什么呢?
关于哭戏,孙彦军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可哭可不哭就不哭,非哭不可的话就大哭。
什么时候大哭?
失意踌躇时大哭,为亲为知己时大哭——这才是枭雄男儿该有的气魄。
什么时候含泪?
苦言相劝张飞时含泪,刘表病逝蔡氏密不发丧时含泪,眼见百姓流离失所时含泪,托孤白帝城时含泪——这才是问鼎天下者该有的沉稳。
演义中关于刘备的描写太过于单薄,相对曹操的爱恨分明,诸葛亮的多智近妖,刘备宽仁忠厚的性格实在太难以具象化了。
孙彦军却通过哭戏,将刘备的德仁刻画得有血有肉,慷慨大气。
他刘备的哭戏,也是至今无人能够超越。
但孙彦军版本的刘备,还远远不止德仁。
演义中,刘备是节节败退,一败就依附于各大诸侯,和谁说话都一副唯唯诺诺的模样。
于是读者们转头就粉上了曹操,对刘备是恨铁不成钢,直言其是苟到大结局的。
如何诠释刘备的“苟”,不得不看剧中孙彦军那场青梅煮酒的戏。
建安四年袁曹锋芒毕露,为保身后无忧,曹操以酒宴试探刘备,“现在的天下,只有你和我称得上是英雄,袁绍那样的人根本不配!”,刘备闻言“先主方食,失匕著”,翻译过来就是吃饭吃得好好的,听到曹操的话吓得筷子都掉了。
前面的剧情照搬照套,孙彦军版本的刘备却在捡起筷子后看了一眼曹操的背影——先是警惕,继起杀心,后又恢复温和平静。
短短一瞬,就将刘备唯唯诺诺之外的隐忍克制、喜怒不形于色呈现出来,这般的刘备又怎么是苟到大结局呢?
电视播出后再提起刘备,孙彦军也是哭笑不得。
他表示饰演刘备的难点有二,一是如何避免演得像诸葛亮,二是如何给刘备“上色”,孙彦军将两者平衡得十分巧妙,并通过自身演技给书中的刘备招来了一堆粉丝。
孙彦军后再提到刘备,人们对其的印象不再拘泥于伪善,而是宽厚仁慈却颇具城府,胸怀大志却懂得适时示弱。
二、于和伟:血性怆然、笃信不移
关于于和伟版本的刘备,网友是这样评价的:《新三国》中出色的人物很多,他们的塑造或是偏演义,或是偏正史,但大多都在意料之中,只有于和伟版本的刘备出乎意料。
我没想过刘备是这样的,可这样的刘备或许才最贴近真实。
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怎样的人呢?
网友们众说纷纭,但有一点大家却统一起了口径,那就是刘备绝对不简单,要不然十八路诸侯就他能称帝。
可到底不简单在哪,一个二个又说不出理由,直到看到了于和伟饰演的刘备,这个问题才真正有了答案。
从讨伐董卓那里开始,于和伟就向观众们展现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刘备。
曹操讨董卓诏群英,关东诸侯纷纷起兵响应,演义中是如何描写刘备的出场呢?
答案是没有描写——刘备是十八路诸侯之一公孙瓒的手下,职位低到罗贯中都懒得花心思构画。
《新三国》中于和伟又是如何刻画刘备出场的呢?只见他一上场就慷慨激昂,昭告天下群雄:我乃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群雄对此什么反应?一笑而过!——刘胜妻妾成群,光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你刘备算老几?
观众对此也是诟病不已,纷纷评论刘备哪有那个胆?殊不知于和伟还留有后手。
伏笔之一,刘备接汉献帝血诏,从此与曹刘兵戈相见。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对这一段都是模糊带过,直接跳到了曹刘之争。对此,于和伟是如何过渡的呢?
进门前,刘备对门禁出示身份:我要进去,你不让我进去我就告诉曹操——和曹操还没有翻脸。
进门后,汉献帝表明自身状况,一声“刘皇叔”,道尽了在位时受曹操压制的无奈和心酸。
于是出门后,刘备大喝门禁:放肆!——表明立场,与曹操划清界限。
从这一刻起,刘备有了决心,他要匡扶汉室,以兴复汉庭为己任。
伏笔之二,是在刘备去世前的一幕。
此时的刘备早已没了少年时的热血沸腾,对于事业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但他仍然没有忘记自己当初立下的决心——弥留之际还在教育阿斗背诵《高祖本纪》。
正如刘备出场时那般激昂,他在为自己汉室之后的血统感到骄傲,这是他一生为之努力奋斗的动力,更是他勇往直前的旗帜。
这样的刘备不光只有仁厚,更有信仰、有血性。
关于刘备性格的塑造,于和伟的亮点还有很多,比如刘备招亲这一段。
话说刘备借荆州后没有归还之意,周瑜为让刘备归还,想出了一段“美人计”:假允孙尚香嫁给刘备,乘其过江之机,将刘备扣下来作人质,夺回荆州。
正史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只有短短几行字,演义中提及,也只是写了诸葛亮的三只锦囊和赵云的贴身护送,导致读者们想象出来的刘备胆小懦弱,进而加深诸葛亮“足智近妖”的buff——周瑜使出美人计,那就将计就计。
于和伟饰演的刘备却并没有成为诸葛亮的衬托,过江前,他怒斥张飞关羽,密令诸葛亮暗中谋划,随后才前往吴国赴约。
等到了吴国见了吴王,刘备抽过赵云之剑交给吕蒙,并坦然一跪,直言目的:是的,我不是来还荆州的。
这一跪,彰显出了刘备追求事业的决心——匡扶汉室,虽九死也犹未悔。
这一跪,立住了刘备的性格基调——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义者永无畏。
对孙尚香来说,刘备的这一跪打动了她的心扉,于是才会出现一曲箫声释刀兵,让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场面。否则光凭诸葛亮短短“将计就计”四个字,如何能让东吴吃瘪?
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殊不知美人也难抵这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啊。
现在,谁还敢说刘备是无能之辈,是诸葛亮的出世形象代表?
最后来说说刘备的怆然吧,大家都知道,刘备大业未就就撒手人寰了,独留一个不争气的儿子和一大把年纪还被托孤的诸葛亮在三国闯荡。
试想一下,年过半百还在奔波事业,好不容易有了点起色,东吴又跳出来说你刘备想高枕无忧必不可能!
于是匡扶汉室的计划再次搁浅,且这一搁浅就是再难中兴,导致刘备至死胸口还堵了一口气。
够不够悲怆?够!
但于和伟演绎的刘备除了怆然,还带着困兽犹斗的那股迫切劲儿,这两段不同的心态分别表现在创业初和入蜀后。
创业初刘备的怆然,于和伟是如何演绎的呢?这是一个关于从长胖引到虚度光阴的故事。
刘备大败曹操于汝南后,接受部下孙乾的提议,暂时投靠同宗兄弟刘表帐下。
关于这一段,正史是这样描写的,刘表刘备饮酒聊天,两人正高兴,刘备却突然心生悲戚,潸然泪下,说自己好久没骑马大腿上的肉都长回来了,并表示“日月蹉跎,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读者们表示能理解喝酒后聊未来谈过去的行为,但认为刘备这是醉后失态,忽略了刘备突然走心背后的原因。
于和伟是如何将醉后失态转为怆然泪下的呢?
刘备投靠刘表那年已经40岁了,这一天,刘表请刘备一同吃酒聊天,将至府内时偶遇蔡夫人,蔡夫人调侃:好久不见,你长胖了啊。
刘备听后竟流下一滴泪,又匆忙抹去,随后才过渡到与刘表聊天怆然泪下。
一句家常话,一滴被匆忙抹去的眼泪,让观众们看到了刘备的强崩弦断后的自卑。
面对几近崩溃的事业,联想年过半百却毫无建树的自己,这样的刘备,怎么会心甘寄人篱下!又怎么不能心生怆然!
入蜀称帝后的刘备又是如何演绎怆然的呢?疯狂,接近麻木的疯狂。
无论是正史还是演义提及夷陵之战,说的都是刘备一意孤行,破釜沉舟,而于和伟对于这个阶段刘备的演绎,还多了几分疯狂。
关羽被杀,荆州被夺,此时的刘备已然是穷途末路——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于是他举全国之兵力,对战东吴。
可这般心境下,刘备真能用兵如神,大仇得报吗?答案有目共睹,刘备是满盘皆输。
刘备求胜心切,陆逊就延长战线,将兵力难以展开的山地留给刘备;
刘备设局引战,陆逊就按兵不动,避免分散兵力、过早消耗战力;
刘备处处结营,陆逊就转防御为进攻,火烧刘备八百连营。
蜀汉大败,看到自己麾下无数精兵战死,刘备终于忍不住了,他不顾形象地朝着吴军嘶喊,声声悲戚,句句戳心。
在那火光冲天的背景下,他一头白发凌乱不堪,衣衫歪歪斜斜地挂在身上,这一刻,刘备除了悔恨之外,还有漫溢的悲怆。
对于这一版的刘备,其实争议大于褒奖。
比如刘备称帝后对诸葛亮的防备,再比如刘备的喜怒不形于色被编剧改成面瘫。
但总体来看,于和伟版本的刘备并不输于孙彦军,并且从此之后,刘备成了无数人口中的“刘皇叔”,可见形象的深刻。
孙彦军的刘备太过儒雅,但儒雅得有血有肉,大气慷慨;于和伟的刘备太过市井,但市井中又不乏血性,将草莽英雄刻画得入木三分。
对此网友们评价道:两者结合就是历史上真正的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