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
2024-06-01 04:10:51  作者:青衣襟  网址:https://m.xinb2b.cn/life/btf264080.html

近期,《隐入尘烟》破圈,票房过亿。无论是剧情,还是画面、音乐,都非常的美,经得起大银幕看,经得起感动。

《隐入尘烟》,李睿珺执导,武仁林、海清领衔主演,属于剧情片。该片的故事背景是甘肃张掖高台县的农村。高台县,那是河西走廊中部的咽喉,南北向控制着河西走廊,东边是巴丹吉林沙漠,西边是巍峨的祁连山脉。这里的农村,一辈子与沙尘作伴,向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大自然汲取食物,吃的、喝的、住的,都是就地取材,应季耕作。这里多少年来,那里一直种植的还是小麦、玉米、胡麻、洋芋、豌豆、扁豆、大麦和高粱等粮食、油料和经济作物。有的地方还可以种西瓜和甜瓜,现在好多大棚里,瓜果蔬菜一年四季都不缺的。

至于这部影片里,到底是过度悲情?还是平铺直叙平平无奇?取决于导演内心要表达什么。在我看来,这是浓缩了十多年前,甚至七八九十年代,甘肃农村的两个最最基层中年农民的身影,而这些身影,在我这个八零后的童年里,都或多或少的出现过。一方水土,一段故事,两个主人公,浓缩地呈现出了一部分最基层农民的内心世界,由于自身性格、家庭关系造就了他们尴尬的人际关系和无奈的现实困境。

“对镰刀,麦子能说个啥?对啄它的麻雀儿,麦子它能说个啥?对磨,麦子它能说个啥?被当成种子,麦子又能说个啥?”……

要我说,对如今萧条的没落的电影行业,麦子能说个啥?

对所谓那些动辄百万千万要价的明星演员,麦子能说个啥?

对所谓集体沉默的那些影评人们,麦子能说个啥?

不说啥,看《隐入尘烟》有感,就说说我家的故事吧。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

《隐入尘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

《隐入尘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

《隐入尘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场景一:我见过类似的人

这部影片里有印象的那些人,在我小时候的那些个村上,都或多或少的见过。

比如,河畔街上抱着尿素袋卖了四十年葵花籽的黑老汉;黄吕村贫困户哑巴姨一家;南关十字的傻子德海;新堡子镇上的有神经问题的叫花子张老二;十百户常年生病的郭老汉……

还有人走茶凉,老人去世后着急收回土地的郭某镇领导;刻薄寡恩爱占便宜的王大妈;爱嚼舌头爱骂街的窦婶儿;近亲结婚,四个孩子三个有问题,爱偷个玉米顺个瓜的周宝儿一家……

许许多多的生活在最基层的老农民,都在我身边出现过。这些人不管哪一位,周围的村民见了要么拿他开个涮儿,要么嫌弃地瞥上一眼,躲得远远的,像极了曹贵英坐在大渠上,被村民嫌弃的样子。如果一个残疾的妇女,还不能生小孩,在那个年代,就是电影里演的情况,没有放大悲情。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4)

《隐入尘烟》剧照,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场景二:我经历过的农作

我生活在甘肃黄土高原的会宁,被所谓的联合国评为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高山梯田,风吹满山黄土沙尘,十年九旱靠天吃饭。

至于犁地、播种、灌水、锄草、割麦、拉麦垛、碾场、扬场、装袋、运输、招待碾场人……这些农活,都是那个年代,当地农民的日常,是我童年的回忆,都是亲身经历,只不过这些不是十年前,而是二十年前的八九十年代。

甘肃的山地梯田,在那个年代,只有驴子拉犁来耕地,有条件的架两头驴,家里只有一头驴,一般找邻居借一头,两头驴耕地快,驴也轻松一点,借完了还的时候,一般会给拉几困草料当作感谢。

一块田,要播种前,都是先用架子车拉农家肥到地里,再搞两袋化肥撒开,然后才套上毛驴犁地。我那时候太小,只能在前头牵着驴笼头带路,外爷在后面扶着犁,拿着皮鞭吆喝着,偶尔抽两下走得慢的那头。我老是担心皮鞭头会不会扫到自己。几亩地下来,驴累的呼哧呼哧的,我也累得不想动弹。播种小麦的时候,前面两个人拉着播种机,后面一个人扶着播种机,相对简单,播完后再套上驴子,站在后面的耙上,一个人很快就操作完成了。而播种玉米的时候,就只能是人工一颗一颗地点到地里,一边点,一边用脚压实,非常的费工费时。这时候也没我啥事了,于是常常带着弟弟妹妹跑到旁边沟渠里玩去了,外爷也不训不管,就这样任由我度过快乐的春天。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5)

用驴或者骡子耕地,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场景三:拉麦垛碾大场

暑假的时候,就到了拉麦垛碾场的时候了。至于之前的收割麦子,也没有我们小孩什么事。因为那些锋利的镰刀,是不允许让小孩动的,只有上了初中的娃才能很好地掌握割麦技巧。

拉麦垛的时候,那个年代用的还是木架子车,一车装80垛,靠的是技术和捆扎技术;一车60垛是大部分人的水平,一车40垛,就是为我这样的小屁孩准备的。我的任务就是带着弟弟妹妹,架子车前套个骡子,装40垛麦子拉走。从麦子地到大队的碾麦场,大约四里地,那时候觉得这条路好远好远,走起来好累好累。

所有的麦子拉到大队碾场上,麦穗朝里,杆子朝外,圆形摞起来,一层又一层的,直到堆成一个谷仓形状的大大的麦垛,过上几天,待到队上大部分人家的麦子都到了,由村支书排位,一家挨着一家开始碾麦脱粒。那个时候,会连着好几天都是大晴天,冷不丁也能遇上雷阵雨,谁家要是遇上,只能算是倒霉,没有赔偿,靠天吃饭的年代。

别人家碾场,我都懒得去,没吃没喝的,没意思,只有自家开始碾场了,我就有事安排。一大早,帮工的邻居们,先从大麦垛上一垛一垛地扔下来,然后用架子车、人抱、叉子等方式,将麦垛运到碾场中心,解开捆扎,一圈一圈的摊开,直到自家的麦子都铺在了场地上。这个时候差不多接近中午了,需要的就是火辣辣的太阳和时间,暴晒2个小时,麦粒和杆子更容易脱落,蹲在旁边,都能听到麦子啪啪的爆裂声。大人们则集中到阴凉处,由我拿出家里的大饼、西瓜、大葱这些干粮,分发给邻居们,然后提着暖水瓶,一个一个的给倒到自带的茶杯里,那时候的茶杯,大部分是自家的搪瓷缸子,有条件吃过罐头的瓶子,都是奢侈品。浓浓的茶汤,就着胡麻油烙的大饼,再来一口白嫩白嫩的大葱,一口红艳艳的大西瓜,就是幸福满满的一顿午餐,吃完了就地一躺,迷瞪个把小时。

该拖拉机登场了。拖拉机的上一代,还是驴子套着大小头石轱辘碾。到九十年代初,单缸的拖拉机绝对是大队上的新宠。拖拉机套上石轱辘,有讲究有碾法的一圈又一圈碾过摊开的麦子。经过碾压、翻动、再碾压、再翻动,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有经验的外爷叫停。于是,大伙儿齐上,挑开麦秆,收拢麦粒,这时已是接近傍晚,天也不太热,再没有电风扇清选的时候,就只能等风来。

扬场,就是用木锨铲起麦粒麸皮小秸秆的混合物,扬到天空,用自然风或者电风扇,借助地球重力,将不同重量的麦粒和麸皮秸秆等分开,如此反复多次,直到麦粒干净。然后装袋,装车,拉回家。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6)

摊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7)

扬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8)

翻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9)

碾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0)

碾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场景四:碾场的时候,我的任务

我那时候干啥呢?我有重要的任务,不是挑麦垛,不是扬场,也不是装袋背麦子。而是做饭。做二三十人的那种饭:甘肃凉面。

第一步,和面。手摇小压面机真是个好东西,省了我很多力。没有压面机的时代,全靠一长长的擀面杖,农村那种超大的案板上,需要四到五张面片,才能刚刚够那么多人吃。

吭哧吭哧压了好多把面条后,大锅柴火灶烧水,下面,捞出来撒上胡麻葱花油,凉凉打散堆放起来。下完面的面汤里,加入西红柿、青菜、打入几个蛋花,调好味做成卤子,放凉备用。

别人家的晚餐配菜是啥我不太清楚,不过我们家有的是各种菜,因为勤劳的外婆种了好多好多的蔬菜,西红柿、黄瓜、水萝卜、芹菜、洋蒜、辣椒、大葱、韭菜……黄瓜与水萝卜凉拌,芹菜与粉条凉拌,凉拌扁豆芽,洋蒜辣椒炒个封缸肉,韭菜炒个鸡蛋。封缸肉就是头一年腊月时炒制腌制的肉,甘肃人最是清楚,这样的肉,封在大缸里,放在阴凉的地方,够一家人吃上一年,拿出来回锅炒一下,超级的下饭。

晚上八九点,拉着麦子到家的家人们和邻居们陆续进门,卸完麦袋子,打身上的尘土麦尘,然后洗脸洗手。这时候的大人们,脸上的笑容那是自发式的,丰收的喜悦的笑容,这个时候,也是这些庄稼人最快乐最幸福的时候,吃起饭来,现在的人们根本无法想象他们的食量。凉面本来就蓬松,一碗的量也不大,浆水面也容易消化。最能吃的憨憨叔,凉面吃16碗,最少的庄稼人也吃上个七八碗。十一二岁的我,也能吃个六大碗。干拌素凉面,干拌肉凉面,蛋汤凉面,自选。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1)

手摇压面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2)

手擀面,,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3)

洋蒜炒肉炒鸡蛋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4)

烤洋芋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5)

凉拌扁豆芽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6)

很遗憾,家里不做凉面好久了,竟然没有一张照片,只要拿浆水面给大家看了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7)

案子上擀面,炉子上熬茶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8)

封缸肉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19)

辣子炒肉

场景五:胡基盖房,椽头夯墙

马有铁砌墙盖房的场景,全神贯注,动作一气呵成。这样的农活,我也能,因为我干过。

会宁的胡基房,和高台那边的还不一样。黄土高原不缺的就是黄土,黄湿土洒上水备用。平地放好方形胡基木框,撒干土利于脱模,三锨湿黄土,提起石头平夯三下夯实,光脚丫在四角踩实,脚后跟踢开木框活口,掰开木框,侧身扶起夯好的胡基方块,双手掌心夹起胡基,放在固定的位置,所有动作一气呵成,中间不做停留。一层一层的胡基留缝错位摞在一起,成行成排,靠自然力量风干,作为盖房的土砖。(胡基,方言就是土坯,胡者,从西域传来的叫胡;基者,盖房砌墙基础材料土坯)

用胡基砌的房子,墙的里外都用酸泥裹墙。所谓酸泥,就是黄土加水和成泥,在泥里添加进麦子壳和短秸秆,这样的泥不裂缝,不脱落,结实耐用。孩子们最喜欢谁家盖房上大梁,因为上梁是要看日子的,选个良辰吉日,上梁,放鞭炮,撒分元儿和糖果,这个时候,院子里盼了一上午的孩子们最是开心,鞋丢了衣服破了,都不管,只要能抢到一分二分五分的小钱币,抢到最爱吃的糖果。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0)

胡基,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1)

打胡基的工具,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2)

胡基盖房,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3)

我家的胡基房子

场景六:我家的果园

实话实话,到九十年代末,我们家在村上,已经算是富农阶层了。外婆外爷没有儿子,只有我母亲和我姨两个女儿。刚搬到新地方的时候,我父亲从几十里外的园艺场买来果树苗,种在队上刚推出来的梯田里,三五年后果树挂果,陆续就有了收成。

为什么搬家,因为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婆外爷没有儿子,只有我母亲和大姨,没少受刻薄亲戚们的白眼,被歧视了几十年,甚至在公社里干的累活,工分也被少记。曾经过继来的儿子,给照看着娶了媳妇,没过多久,各种原因吧,说过不到一起,卷铺盖走了人。外婆可怜的只能守着空荡荡的家流泪,挨骂受气,还要忍受歧视。据说如今这个儿子脑溢血瘫痪在床好多年,我也再没见过也没去看过。伤过外婆的人,也不会受我待见,估计也不待见我。

外婆外爷能吃苦,老姨老妈争气,86年毅然决然地搬家,离开了三百年祖辈生活的地方,搬到了120公里外的新地方,从会宁县的最南端,去了会宁县的最北端,远离亲戚堆,远离是非地。人挪活,从那以后,大姨争气考试分到了县城教书;父亲和母亲在园艺场上班;那片高原上,留下了外婆外爷和大姨他们勤劳的身影,有付出就有收获,收获的是希望,是幸福以及收获的儿孙满堂,儿孙孝顺。与《隐入尘烟》的结尾完全相反。

到九七九八年,村里最大的果园就在我家,果园加庄基地方圆5亩多地,每年的巴梨、红富士、黄香蕉,还有印着福字的红富士,常常出现在几十公里外的县城富裕家庭的餐桌上。三个品种的樱桃,三个品种的大接杏,一棵李广杏,桑葚、扁桃、蟠桃、水蜜桃、脆桃应有尽有,西红柿、水萝卜、西瓜各种蔬菜瓜果只要在季的,都能吃到。我们姊妹几个的童年,就是在这样的果园里长大,从1986到2000,这都是勤劳的外婆外爷和大姨辛苦换来的。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4)

我的家乡,截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知作者删除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5)

曾经的家园(1986-2000属于我家)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6)

外爷和大姨、和我的母亲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7)

外婆和大姨,和我的母亲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8)

我妹妹,就在大果园里

场景七:上学

母亲在九零年得了一场大病,脑瘤。那个时候的手术,是开颅手术,属于死里逃生,成功在天的病。感谢兰州陆军总院的医生,让我母亲活了下来。从那以后,母亲一直处于休养状态,身体虚弱,曾经为了查找病因,吃过的要都能拉几架子车那种。手术后无法干重活,每次流感她都躲不过,一只眼睛看不见,另一只眼睛视力很弱。家里所有的重活累活,都得父亲去干。就这样,在父亲的悉心照顾下,母亲健康的过了23年,直到2013年父亲过世。就这样,我接过了父亲的责任和嘱托,继续照顾母亲至今。

我的大姨,是小学数学老师,严厉、要强、心善,和善良的姨夫一起,在我母亲手术之后,带着我和弟弟妹妹三人,去了县城上学,这一带就是九年,我们三个每个人九年,直到一个个考上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到如今我们都四十岁了,老姨还在继续操心支持帮助着,照看我们的孩子,照顾年迈的外婆外爷。白银市的模范家庭,靠的是成绩下降时的操心,生病发烧时的担心,吃喝拉撒时的糟心,二十多年如一日得来的,靠的是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得来的,也是无法用那一本小小的证书所能承载下的。(顺便说一下,后天中秋节,我又要全家出动,去老姨家混一顿火锅吃了)

老姨如母,姨夫如父。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29)

我的童年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0)

外婆外爷的俩重孙女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1)

外婆外爷的俩重孙女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2)

外婆外爷的重孙女

后记:

后来,傻子德海被车撞了,浑身是血,活活流干的,走在了十多年前的夏天;卖葵花的黑老汉活了九十多,五年前我还在街上见过;97年以后再没见过张老二,自从我扔石头嘲笑过,被老娘一顿胖揍之后;哑巴姨据说去世了,走的时候不到五十;郭某镇的那个领导不知道还在不在岗位,反正我父亲去世后,地就被收走了,那是公家地,没有抚恤金(作为某种妥协,我被自愿放弃的),一句安慰的官话都没有……

老姨是个孝子。外婆和外爷身体硬朗,从会宁南乡到北乡,两个女儿不分家,一起生活了14年,养活了11口人的大家庭;跟着女儿到县城12年;跟着女儿外孙到宝鸡6年;又跟着女儿外孙到了西安。二老八十多岁,饮食清淡,走路从不用拐杖,每天最开心的就是和重孙子孙女儿斗斗嘴。

过去的,曾经的,都是生活的过往,收纳进岁月的锦囊里,随着某一个瞬间,某一个感动,打开来重温一番,不是沉浸在过去的悲欢离合,而是激励着我们向前看,迈开前行的脚步,幸福是要向前争取的。

一辈子太短,只争朝夕。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3)

四世同堂

我的甘肃老家这首歌(想到我的甘肃老家)(34)

四世同堂

  • 美食节的食物英语(过年美食英文单词Day1)
  • 2024-06-01过年美食英文单词Day1新年马上到了,小恋老师也精心为大家准备了礼物,期待吗?因为小恋老师时刻谨记自己肩负着巨大责任,那就是希望关注我们的书友英语都能学得棒棒哒!那大家的小长假不能白白过去,最基础的单词一定要get几个小恋老。
  • 美国南部黑人奴隶(两个美女住进淫窟)
  • 2024-06-01两个美女住进淫窟最近流出了一部很火的电影,是白俄罗斯裔美国网红主播达莎·内克拉索娃(DashaNekrasova)自编自导的处女作这是一部复古铅黄风格的小成本恐怖片,今天一起看看这部电影——《61号的恐怖》小A和小B。
  • 为什么头发有一块很油(为什么我的头发会出这么多油)
  • 2024-06-01为什么我的头发会出这么多油头发油可以说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个情况,也会让人们感觉到头痛,特别是女性对头发出油的敏感度会更高没有女孩子愿意顶着没有洗过的大油头出门逛街,如果必须要出门,也会选择戴顶帽子遮一下那么为什么头发会大量出油。
  • 清汤豆花火锅底料(霉豆腐鸳鸯火锅)
  • 2024-06-01霉豆腐鸳鸯火锅冬天来了,火锅真是受欢迎呢,每到周末,我家最少都要吃一次火锅,一家人围着吃,别提多开心了火锅吃起来方便,做起来简单,不用切菜炒菜,主妇也解放出来了,多好一家人多的话,这样的鸳鸯火锅就最受欢迎了,清汤的。
  • 花生怎么个吃法又营养又是最好的(花生五种吃法超营养)
  • 2024-06-01花生五种吃法超营养人们常把花生称为“长生果”,它富含的蛋白质可与鸡蛋、牛奶等动物性食物媲美,因此享有“植物肉”和“素中荤”的美誉它还含有对健康有利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确是种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湖北省药膳食疗研究会副会长,湖。
  • 搜集三首同情劳动者的古诗词(唐诗三百首写劳动者的诗歌)
  • 2024-06-01唐诗三百首写劳动者的诗歌#首届书评创作大赛#《唐诗三百首》是一本永远读不厌的好书唐诗的伟大之处,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关注底层的劳动者,赞美他们的辛勤付出;同时也无情揭露封建统治者对他们的剥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赞美劳动之美,在。
  • 在职研究生一般需要考试吗(在职研究生需要考试么)
  • 2024-06-01在职研究生需要考试么考生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主要原因无外乎想要提高自己、获得证书来提升职场竞争力,奈何分身乏术,不能有专门的时间进修,所以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是两全其美的办法不少在职人士都关心在职研究生的考试问题,比如在职。
  • 面部干燥脱皮教你正确保湿方法(脸干燥脱皮紧绷反复发作)
  • 2024-06-01脸干燥脱皮紧绷反复发作三伏天是每个敏感肌都躲不掉的劫数,高温炎热的天气让脆弱的肌肤不堪一击,为了遏制敏感作妖,小伙伴们恨不得把自己的压箱底护肤神器统统翻出来救场然鹅,尽管我们勤勤恳恳护肤,肌肤却不领情脸上脱皮、干燥、紧绷、。
  • 欢乐颂安迪包总后续(借欢乐颂安迪嘴吐槽什么)
  • 2024-06-01借欢乐颂安迪嘴吐槽什么尘心帆语我们看《欢乐颂》,在别人的悲欢里,看到自己的影子;在同一个屋檐下;我们都是小邱,也是关雎尔、樊胜美;比邻而居的安迪;则是我们一生无法企及的完美女人之梦;一墙之隔,咫尺天涯看《欢乐颂》,一个强烈。
  • 血糖高怎样能快速降血糖(有什么能够降血糖的好办法)
  • 2024-06-01有什么能够降血糖的好办法#有什么能够降血糖的好办法#相信大家对于葡萄糖都是不陌生的,葡萄糖是构成人体组织的重要部分,也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由于人们每天都需要工作、学习和生活,因此为了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必须有葡萄糖为人。
  • theshy直播变化史(首次公开退役时间)
  • 2024-06-01首次公开退役时间由于iG战队无缘《英雄联盟》S10世界赛的缘故,在世界赛期间,队员们都开启了较长时间的休假期,有的选手玩休闲游戏放松自己,也有的选手不定期开播和粉丝们聊天,谈论自己的想法比如在淘汰赛阶段LCK内战的比。
  • 孙俪演芈月传给多少钱一集(芈月传一集卖价500万)
  • 2024-06-01芈月传一集卖价500万图/文:达人钧钧虽然现在良莠不齐的古装剧刷屏不断,观众有些审美疲劳吐槽无力,虽然有《甄嬛传》珠玉在前很难超越,但是由郑晓龙执导、孙俪等一大批《甄嬛传》原班人马倾力打造的古装大戏《芈月转》来袭,从开拍到。